第一套
A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某市专家认为:“房价下跌,需要救市。”“救楼市”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目前该市88%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个人购房贷款余额达亿元。一旦楼市大落、房价大跌,这些家庭的资产就会大幅缩水,部分贷款购房的家庭甚至会变为“零资产”、“负资产”,并可能因此引发大量“断供”事件,甚至拖垮银行。
房地产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带动性很强的龙头产业。一旦楼市大落、房价大跌,必然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进而拖累建筑、建材、家电、设计装潢、金融保险、广告传媒、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行业,造成经济萎缩、失业增多、税收减少、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
张教授认为:“一旦楼市大落、房价大跌,土地市场必将进入不景气周期,*府土地出让收益会大幅减少,相应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资金也会大幅减少,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现在全国已有18个城市出台“救楼市”*策,这也说明该市出台“房地产新*”是适时的、正确的。
答案:
1、首先,房价下跌,不必然推出需要救市。目前房价大跌,正是市场对前些年不理性的疯涨的报复,从反面证明了高房价不符合国情和市场。而且,现在各地房价总体上还在涨,只是涨幅有所回落。如果是理性的回落,更应该支持。
2、其二,当然,现在很多地方楼市萧条,人们都在观望,使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因资金不能回笼而日子难过,但这正说明现在的高房价让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让房市活跃起来,应该是让房价挤去水分和泡沫,回归到理性的价位,然而现在却逆向操作,以维持高房价去“救楼市”,岂非缘木求鱼?
3、其三,“房地产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带动性很强的龙头产业”。这固然没错,但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应该表现为购销两旺,这才谈得上带动。现在的问题在于购买不旺,商品房空置率上升,一些地方甚至积压严重,由此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风险。因此,还要以造百姓买不起即卖不出去的房子来“带动”相关行业,这不是在制造更大的泡沫,威胁到相关行业特别是银行的健康发展吗?
4、其四,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会让*府土地出让收益大幅减少,进而减少公共事业投入,按这样的逻辑,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得靠高房价来维持,显然是不妥当的。土地财*的存在尽管在一定时期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把公共事业投入的支撑点放在*府土地收入上,难道就不该反思一下吗?
5、其五,现在全国已有18个城市出台“救楼市”*策,这不能说明该市出台“房地产新*”是适时的、正确的。18个城市出台“救楼市”*策效果如何还需明确,还有18个城市的具体情况是否和该市具有可比性都应该明确。高房价之下,老百姓望房兴叹,中低收入阶层更是一辈子的积蓄都买不起一套房,已经深受其害,要求平抑房价也是百姓的强烈呼声,如果说“救楼市”是为了救百姓,让老百姓最终不“受害”,那么,何不先让房价回归到老百姓买得起的价位,实现购销两旺、楼市回暖呢?
二论说文
有人认为,微博应当受到严格审查,防止其中谣言以及冒犯他人的言论。有人认为,应当强调自由,不应或者减少相应的审查。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写一篇字左右的论说文。
B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决策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点。
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问题在于什么是集中?对此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集中”就是正确的意见,另一种认为“集中”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第一种解读看似有理,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有两面旗帜,一面是科学,一面是民主。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两面旗帜体现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原则。科学强调真理原则,谁对听谁的;民主强调多数原则,谁占多数听谁的。所谓“集中正确的意见”,就是强调真理原则。这样解读“集中”就会把民主集中制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让我们想象一种情景: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少数人的意见正确。如果将“集中”解读为“集中正确的意见”,则不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民主”,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集中”。
毛泽东有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为少数人说了算提供了依据。如果这样,民主岂不形同虚设?
什么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检验,而判断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只能在决策实施之后的实践中检验,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完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何“集中正确意见”来做决策?既然在决策中集中正确的意见是不可能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当然就应该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
1.上述论证断定: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同时又得出结论:“集中”就是集
中多数人的意见。由此可得:集中不外乎就是民主。这和“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点”矛盾。
2.真理原则确实不同于多数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冲突,但这不等同于二者相互矛
盾,根本对立。一般地说,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这是这两条原则协调的一面。
3.决策过程中某种意见的正确性,与决策结果的正确性,是两个不同概念。上述论证混淆
了这两个概念。一个决策所集中的意见,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二者必居其一。上述论证断定,“在决策中集中正确意见是不可能的”,这会得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任何决策所集中的意见一定是不正确的。
4.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推不出“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会使民主
形同虚设,最后还是少数人说了算”。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否定其中一个,可以肯定另一个。但上述关于何为集中的两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因此,不能由“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直接得出结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论说文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官回去后反复查阅*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有思考才有创新
第二套
A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90后”一代享受到的是富裕的生活环境,因此,和其他几代人不同,“90后”一代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却没有承受其他几代人所承受社会压力。
“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这是他们生活能力不强、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这一代青少年欣赏的都是影视明星,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信仰和真正的偶像。也正是个别明星的不当行为误导了“90”后的行为,出现了传统价值的丧失。
“90后”没有用我们成年人希望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就是“非主流”。因此,“90后”是信仰缺失、爱心缺失的一代。
1.因果关系使用不恰当。“90后”一代享受到的是富裕的生活环境,并不意味他们就没有承受其他几代人所承受社会压力。可能伴随丰富物质而来的是更大的社会压力,他们背负更大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
2.归因不当。独生子女的特征,不是他们生活能力不强、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过度地保护降低了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而相应能力的缺失,使他们走向社会就会转化为不自信。
3.欣赏影视明星,不必然导致“90”后没有信仰和真正的偶像。有些影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展现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个别明星”则是以偏概全。导致“90”后传统价值丧失的可能是由于“90后”接触的媒介环境比其他几代人更加的开放,社会风气和周围人的行为都影响他们的行为。
4.青少年主观上没有这样的表达,不代表他们不积极向上,就是“非主流”。现在的“60后”、“70后”们,也曾经历过喇叭裤、蛤蟆镜这样看似异样的时代。任何一代人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由于社会行为方式的变化,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非主流”的过程。
5.“90后”是信仰缺失、爱心缺失的一代则缺少相应的论证依据。
二、论说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字的论说文。
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抛开既往,开创未来”。可以多向立意:①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②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③悔恨昨天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④让每一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把每一天当作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⑤把过去的事忘怀,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我的时间,才能创造未来我的幸福。
B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字左右。
曾几何时,新生的民营航空公司被种种负面消息所困扰。曾经有人预言,首飞的奥凯将很难摆脱退出舞台的命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甚至是挣扎,进入今年以来,民营航空已经明显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成为市场的领*者。
A航第一集团国际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签署10架国产支线飞机“新舟60”融资租赁合同,而这个扩张速度超过了同期其他民营航空公司。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奥凯公司的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武汉东星民营航空公司正式获得开通国际航线资质则更加引人注目。东星航空成为第一家获准可以进入国际航线市场的民营航空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东南亚国际航线也在筹划之中。在解决飞机运力后,未来还将开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航线,打通以武汉为枢纽的空中国际化走廊。
在已经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中,各家都在寻找适合只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东星老总介绍:“我们将和旅游公司合作,配备大量旅游车辆,可接送旅游团队。旅游和航空联合,是其他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预计一架飞机每年的营运收入可以增长25%,这样我们就可以扭转亏损现状。”
春秋总裁就说过:“我不担心上座率,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很显然这家航空公司对客源问题没有任何的担心,毕竟未来的会有更多的农民会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他们稳定的客源。
作为国内首家开航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在今年进行了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今年3月,国际快递巨头美国联邦快递(FEDEX)公司正式宣布与奥凯航空合作,奥凯将为联邦快递提供国内航空运输服务,这说明了该航空公司将成为国内航空快运的领*者。
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贵州,并在重庆设立了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开通31条航线,通航22个城市,初步搭建起了覆盖西南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并计划在3年时间内,在全国建立6个基地,形成覆盖西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该公司也将成为国内客货运输航空网络最为庞大的航空公司。
[答案]
1、第二段中的缺陷如下:1)奥凯航空有限公司及对扩展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并不意味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类型,比如国有航空公司的机队现有规模,基数有很大差别的话,增长速度快,并不能说明其现有规模就一定大。
2、第三段中的缺陷如下:2)所有的一切可能得益于武汉是中国民航改革试点城市等。考生必须考虑东星民营航空公司所在区域的特殊性,这样就不能说明是民营航空公司独有的优势。3)解决运力是一个假设,它发生的可能性还需要研究,因此对未来的预测过于草率,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3、第四段中的缺陷如下:4)东星公司现有的优势很有可能让别人模仿而丧失。5)25%在没有基数的情况下,也不能说明问题。现在的亏损状况没有明确的论述,25%增长能否弥补亏损也无从谈起。再有增长的边界也必须要探讨,也就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还需要注意。
4、第五段中的缺陷如下:6)春秋公司的看法显然就是不当类比。农民和商务人士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是不一致的。
5、第六段中的缺陷如下:7)合作的只是一家公司快递公司,而且合作后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都没有相应的说明,结论也就不足信了。
6、第七段中的缺陷如下:8)华夏航空也只是其自身优势的说明,能否得出论述者的结论,还需要和其它公司进行比较。
论说文
“成功只有一种定义——能以你自己的方式生活。”在何种程度上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这种关于成功的定义?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写一篇字左右的论说文。
第三套
A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在A省的某一地区,农村有10%的田地无人承包耕种。自从去年农民税收全免之外,农田的耕地面积回复到了%。同一时期,外出打工的农民也下降了25%。看来,免除农民的税收负担确实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另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使用无机化肥和农药转向使用有机肥料和农药,而且为选择有机农业的耕种方式投资购置了农用设备。虽然这种投资不大,但是,使用有机耕种方法的农民,他们的农作物产量却比从前下降了。如果从经济利益上考虑,他们为转变耕种方式而进行的投资是不明智的。所以,他们选择有机农业的原因肯定是为了保护环境。
1.“农民税收全免”可能是导致“农耕恢复到%”的原因,但未必是主要的原因或全部的原因。
2.“打工的农民下降了25%”可能是由于在家种田比外出打工利益更大,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
3.既然“免税”是否是“复耕%”和“打工的农民下降了25%”的主要原因是悬而未决的,那么,“免税是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就是不能被充分确认的。
4.“农作物产量比从前下降了”不意味着“有机农业的投资”一定失败了。
5.既然“有机农业的产量下降”在经济上是亏是盈,依据文中给出的资料并不能确定,就不能说“如果从经济利益上考虑,他们为转变耕作方式而进行的投资是不明智的”,相反的可能是存在的。
6.我们不能排除农民选择有机农业的原因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这种可能。文中在假设随着产量下降,农民就一定会亏本的前提下,认定“选择有机农业的原因肯定是为了保护环境”,这是不可靠的。即使不是经济的原因,也未必就是环保的原因,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
二、论说文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请写一篇字的论说文。
B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21世纪是一个能提供无国界教育的世纪。我们要建立“全球性大学”,也就是在世界不同地方开设分校区,拥有更多的外籍教师和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在这种外向型的大学在全球只需要一套标准体系,这样可以扩大学校的学生群体,提升学校的品牌知名度,从而使高校在国际化浪潮中获得经济收益。
世界一流大学的*金标准就是所有大学的未来,因此,只有名校或发达国家才能谈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强和发达国家的合作,建立更多的类似于哈佛大学的分校,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全球大学”使更多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
1.“无国界教育”与“全球性大学”以及对他们的解释并不一致,概念界定并不清晰。
2.“全球性大学”的标准不明确,如果仅仅以能否在在世界不同地方开设分校区,拥有更多的外籍教师和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为条件,显然是欠妥当的。全球性大学应当有国际化的视野,适应全球化发展。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创新、研究,更好地推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
3.这种全球性大学会变成到处开分店的“麦当劳”,只强调数量和标准化复制。可能不仅达不到提升学校品牌知名度的作用,可能还会降低学校的口碑。
4.不同校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应当有本土化的理念,让学生能更好应对因为文化不同带来的挑战。对大学来讲,要意识到国际化是高校应尽的责任,并必须为此做出贡献,而不是简单地从国际化中获得好处。
5.在每一个国家中,应当有不同类型的大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有哈佛等级的大学,更需要能够在本地、在本国、在全球的层面上更好地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学。
论述文
请结合下述材料写一篇字左右的论说文。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道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奥托.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于是,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改学油画。可是瓦拉赫也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敏锐,得到的评语是:“非常遗憾: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所表现的素质令人失望,将来恐怕难有造诣。”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家都认为他成材无望时,化学老师却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耐性专一,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应有素质,因此建议他改学化学。瓦拉赫改学化学后,潜能被激活了,最终获得了化学诺贝尔奖。
[答案]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第四套
A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下面是一段浙江大学代表队和复旦大学代表队关于“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的问题的辩论。请分析双方的论辩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
效性。字左右。
浙大队:你们认为,吸收了外来文化,我们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西装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蕴了吗?
复旦队: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请问对方辩友,您以为穿了西装,自己就
变成美国人了吗?恐怕您答应,美国领事馆还不答应呢!
浙大队:我想请教对方辩友两个简单的问题。第一是,你会不会选择一个对你来说弊大于利
的东西呢?第二是,既然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那我们中国人还要不要外来
文化呢?
复旦队:我们要外来文化,但是我们更要自主独立。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外来文化是要毁
灭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主和独立的基础,你要不要?
浙大队:对方辩友说的好,为什么要外来文化呢?正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啊!
复旦队:对方辩友,你搞错了。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伊斯兰文化在推行过程
中有这样一句口号:不选择古兰经就选择剑。对方辩友,你选择哪一个?
浙大队:我终于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辩友说人不需要吃饭,因为如果你把世界上
所有的粮食都吃下去了或者你用鼻子吃饭,那就必定是有弊无益了。
复旦队:接受外来文化果然就如你所说的是一顿美餐吗?你们怎么能对今世界频繁的文化冲
突视而不见呢。比如说吧,我们中国人讲究“一夜夫妻百日恩”。外国人讲究什么呢?“露
水夫妻一夜情”啊。如果引进这样的文化,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
浙大队:要谈外来文化,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日本的文化。日本文化中的汉字汉
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进去的?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更不
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
复旦队:外来文化果然就像天上掉来的林妹妹那样十全十美吗?想想看,中国人讲究“远亲
不如近邻”。而外国文化一来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东一道铁门,西一道铁门,探亲搞
得像探监一样。
浙大队论证的逻辑问题:
1.即便西装也是文化,并且是外来文化,但我们知道,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很可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因此,西装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很可能还是弊大于利的。
2.在座的一些人是否就能代表整个中国人?或许更普遍的社会学或历史学的研究表明,自从近代穿上西装之后,中国的民族文化的意识确实淡化了很多。
3.就算穿了西装的所有中国人的民族底蕴并没有因为穿西装而丧失或有任何的减弱,但是,这样的推理只能得出结论说,外来文化对我们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坏处,也即“无弊”,但是,“利”究竟在何处?以及“利”究竟有多大?
4.这组论证不当假设了:所有人对准备选择的东西的利弊是有完全充分的信息和足够的认识判断能力的。就算一个人出于自主的意志不会选择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东西,但现实世界上的选择并不都是完全按照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做出的,有时出于外界的压力也可能会选择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东西。
5.日本文化接受了中国文化,但是仍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所以,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日本民族接受中国文化之后,其文化仍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并非就意味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有“特色”并不就等于有“好处”。就算中国文化对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但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说,所有的外来文化对任何别的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是利大于弊的。
复旦队论证逻辑问题分析:
1.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基本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一种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这里复旦队只看到了一种极端而且少见的斗争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说“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这显然有非黑即白的嫌疑。
2.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伊斯兰文化在推行过程中有这样一句口号:不选择古兰经就选择枪和剑。所以,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复旦队的这组论证是成问题的,因为首先这是文化推行或传播的方式问题,而不是外来文化本身的利弊。
3.接受外来文化并非等于一顿美餐,因为对今世界有着频繁的文化冲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复旦队的这组论证也是成问题的,因为婚姻观念或许只是文化观念的一个方面,就算这个方面有冲突,也不能因此就说明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总体上或本质上就是冲突的,因此除了婚姻观念之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很可能各个民族文化还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4.外来文化并非十全十美,外国文化一来导致我们的邻里关系疏远,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东一道铁门,西一道铁门,探亲搞得像探监一样。所以,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首先这不一定就是外来文化所导致的,而很可能是现代化或者是中国目前的社会治安不好所导致的;其次,就算邻里关系的疏远和现代中国的某种自闭和外来文化有关,但这只能说明外来文化有某些缺点、某些弊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外来文化弊大于利。
二、论说文
“竞争者的存在总是有利于一个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改变自己以做得更好。”请讨论。在多大程度上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以上的观点,请结合实际写一篇字左右的论说文。
B卷
一、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字左右。
以下材料来自一位教育专家的一份信:
小学教育过分强调了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对单调的阅读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仅仅因为他们阅读能力欠佳而放弃学习,但录制在盒式磁带上的教材为学生在教育的关键阶段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地方教育机构不应该仅仅因为其所需的花费而拒绝它。
无论如何,很多研究证实了让学生听大声朗读的教材的作用,甚至还有证据表明,那些由家长为他们朗读的学生阅读能力更容易提高。因此,听录制教材只会让学生更乐意阅读和学习。所以,地方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校购买录制的教材,并把它们用于小学教育。
[答案]
首先,材料声称,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阅读的孤立性通常将阻碍他做学校作业。然而,作者并没有为此提供证据。很可能一个孩子在阅读方面有困难,却擅长于不要求大量阅读科目,例如数学或者音乐。
其次,材料引用研究“证明”允许学生听大声朗读的书的“价值”。但是,如它所述,这个证据太含糊而不能支持其结论。然而,材料没有明确是否该“价值”明确地与阅读技能相关。常识告诉我们盒式录音磁带能帮助任何人了解事实并且理解概念,但是对于阔读技能,只能从实际学习中习得。
再有,材料没有明确,在研究中,书被以高声朗读的方式是由父母直接读的,还是被录在盒式录音磁带上的?缺少相关关于所引用研究的附加说明,这些研究没有给予可信的证据证明盒式磁带将帮助小学生阅读和学习。
最后,材料认为通过听盒式录音磁带将使孩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因为当父母高声读给他,这些孩子成了更好的读者。该论点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后者考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前者却没有。后者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读的字词,换句话说,他们可以阅读,而前者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