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读了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作者很用心的把自己对经济学的理解梳理成了一个个切分的小模块并融合了生活中的案例和故事,引人入胜!且大部分的思考题也设计的很贴近现实,是诚意之作,如果结合“得到”APP听更完整的版本效果更赞哟!
读后感记录
有一位随*牧师,他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5根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回来以后,他手里就凭空多了一袋食物,而他原来手里拿的那一罐奶酪和5根香烟一点没少。这位牧师可不是什么骗子,他是一位增加福利、创造幸福的商人,他手里拿着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创造幸福的证明。
读后感受:固定的物质总量可以有更幸福的排列组合,创新和生产创造价值,交易推广也一样。
这个案子发生在美国,年4月6号,案中原告请了两个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晚上6点钟开始干活,干到晚上8点,两个小时。这两个帮工,在马路上堆了18堆的马粪。马粪可是宝贝,堆起来以后,马粪太多拿不动,两个帮工就回去拿车去了。这18堆马粪也没做任何标志。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这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让别人把这马粪给搬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这马粪是谁的,也没有让别人搬走。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马粪没有主人也没有标志,就把马粪搬回自己家里,撒到自己的田里去了。到了中午,昨天的那两个帮工带着车过来。看见马粪没有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法庭上。
读后感受:基于鼓励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并减少保护财富所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法官把马粪判给原告,我认同这种从长期效率角度考虑公平的思维,因为效率,所以公平。但被告是问过巡逻的人的,不是故意偷窃劳动成果,可以把被告理解成价值发现者,如果发现地上有自己需要的粪不捡那市场如何有效?这个案子中的巡逻人的角色非常关键,如果巡逻人被适度处罚,激发这个岗位能创新出摄像头或其他监视工具,就可以提供给价值发现者充分的信息,既不会影响效率也提供市场价值发现者及时纠错的机会。
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这时候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窗户,这将刺激窗户的生产。制造窗户的工人接到订单,有了钱以后,他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所以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破坏本身是好的。破窗理论还有一种变种,是关于工作机会的。这种说法说,老人不早点退休,不把职位让出来,年轻人就不会有工作。同样的,他们说机器会替代工人,如果机器太好的话,工人就没有工作做。所以,机器太先进、老人工作时间太长,对社会发展也不是好事。
读后感受:维修窗户的钱和新增的年轻人本可以用到更促进创新发展的新领域,为什么要扎堆候补在传统领域?
哲学家康德曾说:“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到能设法自卫。”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策,会产生哪些有害的后果。
读后感受:英国在印度殖民期间,为了减少当地的眼镜蛇数量,就出台了一个捕蛇的激励*策,结果导致很多人养蛇。
阿尔钦为经济学找到了一个坚实的研究基础——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能够存活下来,而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读后感受:并不是人类的理性决定了经济学规律,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符合经济学规律的理性人更大概率获得了生存,物竞天择而适者生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确定是因为我们的理性选择的A造就了成功,还是我们碰巧适应了经济系统的规则B而被经济系统选择接纳从而赋予了成功。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面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假设伦敦有一位非常得体的绅士,这位绅士听说,远在东方中国发生了一场地震,这场地震让中国人全死了。这个消息传到伦敦,传到了这位得体的绅士的耳边,这位得体的绅士会做什么?你猜他会做什么?听说全中国人都因为地震死了,他会怎么做?他会首先拿出地图来查一下,中国离伦敦有多远,先看看这场地震会不会波及到伦敦。一看,半个地球呢,很远,伦敦是安全的。然后他会做什么?他会哀悼一下死难的中国人,他会到微博上面发一个蜡烛,概叹一下人的脆弱,大自然的强大。然后他再干什么?该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会回到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起居饮食。这时候,如果他自己的手指头被刀割了一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那就远远比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更重要了。
读后感受:人是有同情心的(并非完全自私),但强度会随着人际距离迅速递减,因为人爱心有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那就是市场。亚当斯密建议不要在家庭和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由于缺乏反馈机制、委托代理问题、所托非人问题和养懒汉效应的存在,行善扶贫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协调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了人们的福利。
读后感受:我们可能觉得商业冰冷不讲人情,其实是自然法则很冰冷,从适应生存提高存活率的标尺去衡量,那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是最大的慈善和最暖的爱心。
“人本理性”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因为人不一定是理性的;“人本自私”也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因为人也不完全是自私的。那么经济学这栋大厦,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答案是:稀缺。
读后感受:男版:如果他初生牛犊,你就慢慢宽衣解带,如果他饱经世故,你就只管炉边灶头;女版:如果她情窦初开,你就带她看尽繁华;如果她阅尽沧桑,你就带她旋转木马。
由于东西总是不够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而每当要做选择时,都必须采取某种选择的标准;一旦确定了选择标准,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读后感受:经济学的歧视并不是贬义词(就跟风险一样中性),只是因为资源稀缺而做的一种选择,比如你吊死在一棵树上,就歧视了一整片森林。禁止歧视往往低效的,上下班高峰期打车软件如果禁止加价那就会导致乘客反而难以打到车。
我有一个朋友,他开了一家采石场,专门采石头。有一天,他请我们去采石场玩,我们发现他在采石场旁边买了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上面有鱼塘,还有一个小树林,挺好玩的。我们就问他,你买这块地是要卖鱼呢,还是拿来开发房地产?他说:“我既不打算卖鱼,不打算把它开发为旅游区,也不打算开发房地产,买这块地,我只是为了让它空着。”
读后感受:经济学上的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例如比较A方案(收入)、B方案(收入)、C方案(收入),假设我选择了A或B,那么我放弃的是,如果我选择C,放弃的是。采石场旁边的地空着就是因为空着的价值超过一系列诸如开发房地产等用途的价值,这是一种结合采石场综合利益的整体成本思维,当然如果石头不好卖了,市场机制比较下这块空地就会被拿走去盖楼了。
为什么不忘初心那么难呢?因为当初你有“初心”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所以比较容易坚持。随着你的境遇发生变化,机会增加,你要坚持原来的看法就越来越难了,成本就越来越高了,放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不忘初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读后感受:人一有钱就变了,事实上是选择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人还是那个人。以前在只能付出20以内的前提下,净收益是对象A(50)比较高,所以付出的成本(放弃的最大代价)是淘汰者B(45),而现在如果有钱了,能承受30以上的代价了,净收益最高是型男靓女(70),坚持原对象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恋爱期
对象A
淘汰者B
型男靓女C
收益
70
60
代价
20
15
30
成本
50
45
70
事实上许多有钱人并没变,其实婚后家庭的幸福感X是一个变量,而道德代价Y又是一个变量,假设对象A的净收益(50+X)能超过成本(放弃的最大代价70-Y),那就初心不变了。
结婚后
对象A
淘汰者B
型男靓女C
收益
60+X
60
代价
10
15
30
道德代价
0
Y
Y
成本
50+X
50-Y
70-Y
一个青年,被你征去当兵以后,就不能从事他原来的职业了。这时候咱们是多了一个廉价的士兵,但是可能少了一个化学家,少了一个小提琴手,少了一个企业家。所以义务兵制总的来说,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放弃了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读后感受:不能只盯着货币成本,我们应该用更宽的视角替代窄视角去思考成本问题,中间商赚差价其实也是减少总成本的必要代价,不然我们买个菜就只能跑去菜农那去议价了。
不是产品的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而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再反过来,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
读后感受:杰出科学家的离世不及一条明星刷粉或绯闻更吸引眼球,怨男痴女的持续付出往往得不到心仪之人的回应。
租是你旱涝保收的收入,是你白赚的收入。但现实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竞争条件的变化,真正让你旱涝保收的情况并不存在。
读后感受:租有点像生产者剩余,作为生产要素,每个人在获得工作回报的时候是有一段“租距”的,薛兆丰把这部分形容为旱涝保收的收入。假如这段“租距”是固定的,由于竞争的存在,持续的享受原始“租”具有风险,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阶段性成为“负”租,收入才会不断上升。
“寻租”这个词就专门用来指那些向*府争取优惠*策,让自己得到好处,而社会总的资源会发生耗散的行为。在很多国家,由于制度设计不当,寻租行为非常普遍。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人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整个国家却非常穷。
读后感受:我理解的“寻租”是企业花适度的代价来寻求*策支持把“租距”拉长从而增厚生产者剩余,但如果企业都在“寻租”找关系、个人都在“寻租”占便宜,花在正经事上的精力和投入就被占用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就会下降。减少寻租还是要从制度入手,贪腐寻租往往是用不良制度去挑战人性弱点的结果。
人们常常把“权利的行使应以不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这句格言,作为解决纠纷的金科玉律。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纠纷双方都可以拿这句格言替自己辩护。科斯认为所有的伤害都是互相的:不是一方在伤害另外一方,而是双方为了不同的用途,在争夺相同的稀缺资源。
读后感受:提升一个高度去看问题,把争夺资源的双方看成是同一个人,那就会重新审视谁在伤害谁的问题。雅各比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如果因为会伤害他人就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对自己何尝不是一种伤害。在单身汉云集的地方漂亮女孩子别打扮的太暴露,不然饿汉们接连上来冒犯几句已然是幸运的了。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谁用的好就归谁”。
读后感受:有人问查理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优秀的配偶,查理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她。如果你努力成为使用资源效率最高的人,创造最多价值的人,那么资源自然逐渐会靠拢你。
张五常给交易费用下过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而在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就叫交易费用。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的笔记》中提到:现实生活中的交易费用是很高的。我们得考虑、关心、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黑板上的问题。
读后感受:企业文化、团队融洽、分享机制等都在降低交易费用。社会上通行的制度、习俗和道德规范,都可以看成是减少重复商议的成本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解决纠纷的方法,例如立长不立贤。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总统。当他第四次当选总统以后,有位记者就来问他:“第四次当选总统是什么感受?”罗斯福没有当场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吃第一块三明治的时候,这位记者觉得这可是殊荣啊,吃得很舒服;第二块的时候他觉得已经感觉平平了;第三块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咽下去了。然后罗斯福把第四块三明治放到这位记者的面前,他说:“你把这第四块三明治吃下去,你刚才问我的问题,我就不用回答了,你自己会有亲身感受。”
读后感受:再喜欢的音乐单曲循环也可以听到厌烦,有人说别把兴趣当做工作可能也有道理。
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个帖子:“今天早晨从北京北五环仰山桥去河北廊坊开会,接连询问了9辆出租车,没有一辆车愿意去,一共70公里的路程,条件是一不打里程表,二要三百元钱,三要50%的回程空驶费,合计要元钱;空驶费有这么算的吗?只好愤然取车自驾去了。”
读后感受: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角色是可以变换的,由价格决定。
你还记得战俘营里面的励志故事吗?那位随*牧师手里面拿着一罐奶酪和5根香烟,在营房里面走一圈,达成了许多交易,他的商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剩余,最好不要叫“消费者剩余”,也不要叫“生产者剩余”,最好叫“交易剩余”。
读后感受:交易是让双方都获得满意感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逐渐增大。当出现新的情况、新的冲击时,人们寻找替代方案的范围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选择替代方案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他们能够找到的对策就越来越多。
读后感受:替代方案越多,弹性自然越大。学霸花痴单身日久,混混无赖妻妾成群。
房产交易税到底是买房人付的还是卖方人付的?税负是双方共同承担的;双方各付多少,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双方的相对弹性,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付的多一点。
读后感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决定税负分担的比例,而斜率是由弹性决定的。谁更需要谁,税负分担的比例就大。夫妻就是一种税负分担的合作关系,互相包容又互相妥协,但在不同生命阶段税负分担的比例不同,除了婚姻的中期,一般男方都会更需要女方,尤其到了老年,男人更需要女人,一般老夫妇中,老头先去世了,老太太能活好久,而老太太先去世了,老头很快就去世了。日本还存在老年男性被老伴抛弃后因缺乏自理能力而晚景凄凉。
美国在年颁布了著名的《拜杜法案》,该法案规定,*府过去资助的所有这些科研项目,其知识产权归*府所有,但是科学家或科研机构可以拥有其商业开发权,开发收益归科学家或科研机构所有。这就是一个新的分饼游戏。一旦有了这个分饼游戏,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科学家搞科研的方向就不一样了。这个《拜杜法案》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读后感受:人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分饼游戏分的好就是巨大生产力。
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但你想想,国难是那个发财的人造成的吗?如果不是那个发财的人造成的话,那么发国难财其实是帮了别人,是给别人多了一个选择而已。发国难财的人可能是利用了别人,但是这种利用,对对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读后感受:像《碟中谍2》那样先研制出致命病*和疫苗发国难财的方式可不行。
如果你用暴力作为标准的话,那么身体比较强壮的人比较容易胜出;你用智力做标准的话,比较聪明的人容易胜出;用身份做标准,根正苗红的人就比较容易胜出;以先到先得作为规则的话,那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就比较容易胜出;如果按照出价的高低,那有钱人就比较容易胜出。
读后感受:把所有的竞争都投影到货币维度,对社会财富积累的角度,用价格去较高低会不会是最有效率的呢?积累正当财富来源于给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认钱不认人本质就是认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一间租金市价明明是元的房子,非要按60元租出去,它最后就会落到那些使用价值只有60元的人手上。这房子最后就只值60元,而本来应该实现的那40元的价值,就白白的耗散掉了。
读后感受:价格管制看似没有成本,其实是把出租人的利益让渡给求租人,而出租人会极力让自己的损失最小化,就会在价格外寻求补偿,所以本质上是改变了竞争结构,从价格竞争再投影到多元竞争(时间、熟人、权力)。
全盘私有化,听上去很过瘾,但这种主张看轻了制度变迁要付出的代价,只要过时的观念和既得利益缠住了相当多的人群,任何激进和彻底的改革在实际中都寸步难行。
读后感受:失去的痛苦远大于得到的快乐,改革的阻力自然是巨大的。
一个人,只有当他完全拥有一份资产时,他才能一次性地把一份资产未来每一个时刻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都转让出去。从产权的角度看,人们是不是真正拥有某件物品,最有效的试金石就是看他有没有权利把它卖出去。
读后感受:从产权的角度,一双儿女从出生就不属于父母的了。
根据经济学的原则,如果有人做了侵权的行为,犯了刑事罪,那么我们不要把他投到监狱里面去,让他在外面继续工作,赚了钱赔给受害者,这不是减少了无谓的损失吗?但通常没有哪个社会会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犯罪分子犯了两重罪。第一,他伤害了别人;第二,他改变了规则。他把原来明明可以根据“财产原则”进行保护的资产,改到人们只能通过“责任原则”来保护的局面。
读后感受:薛兆丰的意思是判刑是对犯罪改变规则从而提升社会成本的惩罚?视情节也要惩罚得当,太轻自然容易继续无视规则,太重了可能就让犯人极端处置了(撕票)。
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我们在保护财产权的时候,到底是用财产原则还是责任原则,这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权衡方式,就是看交易费用。因为在年的“紧急避险案”里面,原告没有办法跟被告,也就是码头的主人进行任何的协商,因为暴风雨已经来临了,协商的时间已经没有了,这时候他就可以紧急征用别人的财产。
读后感受:还是需要把交易双方看成同一个人的思路去规定游戏规则,这样对社会整体交易费用是最低的。
收拥堵费当然不能够平添两条车道,但是收了拥堵费以后,那些需求比较弱的人他们就会被劝退,他们空出来的道路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供给。
读后感受:如果有三条道,腾出一条快速道后势必拖慢另外两条道的速度,快速道的需求是否能弥补另两条道整体速度的降低还需商榷,唯一确定的是多出了一块拥堵费,可以考虑把拥堵费补贴给慢速道。
在经济学里面,公用品和私用品有它非常独特的含义。私用品最关键的含义是一个人用,别人就不能用的商品,那叫私用品;公用品相反,一个人用不影响别人使用的商品,叫公用品。
读后感受:林志玲的照片人人都能看(公用品),但此刻只有一个人可以牵住她的手(私用品)。注意力也是一种私用品,占用别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一种竞争力。
有些人喜欢要现货,有些人喜欢要期货。有些人看重商品今天所发挥出来的效用,有些人看重商品未来所蕴含的价值。那么这些偏好现货的人和那些偏好期货的人之间,就会产生交易,也就是说不耐产生交易。而在这个交易当中,现货和期货的比价,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息率,简称利率。
读后感受:忍受不耐可以获得高一些的回报,如果屯了一大堆货币基金挺吃亏的。未来越不确定,当期消费欲望越强,补偿就越大。
选择0.1%的贴现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极其看重,人们有超强的耐心,把年后的事情,看成好像是明天发生的事情一样的。资产的现值就等于预期的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
读后感受:现值是由对未来的预期和对未来的耐共同决定的,对未来投资项目的盈利有期待(期值高),对未来整体大宏观有信心(贴现率低),现值自然就不低了。
资产的价格不取决于资产内在的价值,而仅仅取决于人们认为它是否有价值。一个女孩儿最终能不能赢得选美大赛,取决于人们觉得她能不能赢得选美大赛。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可能评审委员会也实在分不出到底谁比谁更正确。
读后感受:人民币就是别人相信而自己不信的选美理论产物,但企业内在价值长期还是个称重器,除非短期投票可以影响企业长期内在价值,不然选美理论长期来看站不住脚的。
养猪业的回报率会不会因为肥猪丸的发明而提高呢?答案是不会。回报当然会增加,但回报率没有增加,原因在于肥猪丸本身的价格在上涨。
读后感受:很多创新得益的是消费者和发明者,而往往不是生产者。
买保险的人是风险厌恶型的人,不喜欢未来收入跌宕起伏,他只想要一种服务:无论未来如何,自己的收入都一样。
读后感受:保险是一种消费,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
期货市场不是一个零和游戏——所谓零和游戏,意思是整个社会总的幸福程度没有提高。相反,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读后感受:货币角度零和,幸福感角度(效用)积极的看是正和。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对谁都保持贸易顺差,也就是说他不可能长期只工作不消费。国家也一样。同样,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对谁都保持贸易逆差,也就是他只消费不生产,永远不劳而获。国家也一样。
读后感受:做永远保持顺差的葛朗台会开心吗?
如果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贸易保护,那么受损的是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和中国的纺织品生产者。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对来自美国的电子产品进行贸易报复,那么中国的消费者和美国的生产者也会进一步受损。
读后感受:冤冤相报犹如自捅一刀。
衡量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主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一个行业的入口有没有行*设置的障碍。有,这个市场竞争程度就有限;没有,市场就是激烈竞争的。一般来说,只要在行业入口处没有行*设置的障碍,这个市场就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读后感受:这么看来,基金行业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都不能算是充分竞争市场。
阿克罗夫揭示了一个基本道理:那就是人和人之间本来是没有互信的,高品质的产品要把自己彰显出来,与低品质的产品区分开来,需要很大成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消费者无法分辨哪一件是高品质的产品、哪一件是低品质的产品的时候,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市场,卖家也同样会离开这个市场,市场就会崩溃。
读后感受:只有精准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定价,才能保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积极性。
很多学生都要申请国外的学校或者找工作,来找我签推荐信,我就发现他们准备推荐信远远不够认真,每一个字的边缘不够锋利,用的纸不够好。你要知道,你前面十几二十年积累的求学经历,写在你的简历里面,过别人手的时候,可能就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的时间,你对自己的简历都这么不认真,别人怎么会认真对待呢?
读后感受:一身好行头体现对自己职业的重视,暗示自己的手艺和本身配得上一身行头。
在中国我们喝酒的文化中,下属会对上司、晚辈会对长辈说:“您随意,我喝三杯。”这时候上司、长辈他心里就会想,你看这个人走过来,跟我不太熟,他自己无端端的自残三杯,这说明他付出了一定的沉没成本,他将来会好好地珍惜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否则他今天付出的代价将来是收不回来的。所以越是愿意自残的人,他越是比较信得过。所以中国人才有所谓“感情深一口闷”之类酒桌上面的谚语。
读后感受:在短时间没法有多次交易合作取信、又没有办法找到第三方中间人认证、又没有抵押或可分享的秘密下,迅速拉近距离往往只能靠极端方式。
一夫一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成功男人限购的*策,它的效果是财富转移。它让女人的选择范围减少了,让成功的、更有吸引力的男人的选择减少了,而让那些年纪较轻、收入较低的男人处境变好了。
读后感受:感谢一夫一妻制。
汉德法官把他的想法用公式写出来了,他把避免意外的成本记作B,把产生意外的概率记作P,把意外所产生的损失记作L,那么船主所要负责任的条件。这个公式我帮你列出来了(BP×L),根据这个公式汉德法官做了判决。
读后感受: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即便授权了但最终责任人依然是自己,汉德公式告诉我们重要事务要勇担责任啊!
经济学家把那些其价值高度依赖于他所在的企业平台的劳动力资本,称为企业的专用资源;而把那些无论放到哪个企业平台里面去,都能够发挥差不多的功能、获得差不多收益的资源,称之为企业的通用资源。
读后感受:基金行业的销售应该偏向于专用资源,离开这个平台并不具备很强竞争力。
外面这个工人的工资,是按照他的投入来计算的,为什么?因为他的投入容易观察、容易衡量、容易被监督。赚来的8块钱,付完这5块钱的固定工资以后,剩下的给黑屋子里的人。在黑屋子里工作的人,被经济学家称为“剩余索取者(residualclaimant)”,他负责拿剩下的。
读后感受:这或许是一种正确的激励机制,但如果遇到光景不好的年份,黑屋子里工作的人也非常的努力,甚至超过外面的工人,但依然只赚了5块钱,是不是只能分文不赚呢?
我自己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我把自己喜欢的诺贝尔得奖人,他们得奖的时间跟他们得奖的作品问世之间的时间做一个计算。有些得奖人比较幸运,他们的作品发表以后19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有些就没那么幸运,要等40年才获奖。
读后感受:被证明水平较高的时候似乎也快老了,投资界会不会也面临同样困扰?
不管同工同酬法的用意多么善良,在实际效果上,它是剥夺了那些竞争力比较弱的人跟竞争力比较强的人展开竞争的强有力的武器。
读后感受:好心干坏事的事情真是屡见不鲜呀!
如果最低工资法得到了贯彻执行,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得到了提高,那么工作机会就会从黑人那里流回到白人手上。白人工会不是爱黑人,而是爱自己;不是关心黑人的收入,而是想要增加黑人的竞争成本。
读后感受:对制度和规则需要想多一层,想远一点,才能知道会不会事与愿违。
这个社会上有些人的终身收入节奏,跟图中的红线相符,他们在年轻时收入非常高,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收入迅速下降,到了中晚年收入几乎为零。明星、吃青春饭的,就属于这种情况。
读后感受:如果红线收入的群体能懂得投资的话那到年纪大了会有很大的积累。
电工资格证考试越难的地方,触电死亡人数越高。电工资格证考试越难,考过的人数就越少,市场上提供服务的人数也越少,收费更高,能够请得起他们的家庭就越少,人们就更愿意自己动手去折腾家里的电器电路,结果触电死亡的人数也更高。提高资格证考试的难度,表面上看来是要提高服务质量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了。
读后感受:还是要看通过资格认证的群体够不够覆盖需求,不够的话降低难度。
经济学家统计发现发明家和企业家的收入仅占他们的发明给社会带来总价值的2%左右。也就是说,每当我们看到那些企业家、发明家,看见他们赚了很多钱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他们赚的只不过是他们发明创造,带来的社会价值当中的一个小零头而已。科技创新使得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得益,包括那些最贫困的人。
读后感受:从发明创造和冒险创业的性价比看,这些成功者获得的回报不及付出的风险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创新大都起源于投机?
商业银行同时可能遇到两类困难:一类是整个银行系统本身所固有的“流动性困难”,如果出了事有了挤兑的传言,大家应该携手来帮助它,才能挽救整个银行系统的生存。但同时,它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可能是自己经营不善可能要倒闭的“资不抵债的困难”。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就应该让它受到市场的惩罚。否则如果经营商业银行是肯定不会倒闭的话,那就不会有人负责任地经营了。
读后感受:基金持仓中“踩雷”了也会面临同样的两类困难。
世界上不仅存在风险(risk),还存在不确定性(uncertainty)。所谓的风险是那些我们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的或然性,你掷一个骰子,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现1,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现2,这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确定性,指得是那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年前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想象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这些事情,所以根本谈不上去计算这些事情发生概率的问题。
读后感受:随机数发生器至少我们是事先是知道分布的,而未来往往是连服从什么分布都无从得知。宏观经济学的难一来是变量太多,不易寻找到适用的函数,另外也可能本身就是不确定。
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用选票投票和用钞票投票,它可能遇到一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用钞票来投票,不仅能够反映出选民对不同选项之间的排列顺序,还能够反映出他们对不同选项偏好的轻和重,因为不同的价格能够反映出量的不同。
读后感受:打分制比投票制更容易排序。
波普尔开创性地指出,有可能错误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这些理论,陈述的内容越丰富、越准确,它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它被证伪的可能性也越大。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经济学都是科学,而文学、艺术还有逻辑和数学都是非科学,它们的性质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非科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安慰、思想的启发,带来推理的工具。非科学的表达的只是一种情感、一种愿望、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没有对错之分;或者是一种逻辑自洽、自圆其说的符号体系。它们是永真的。
读后感受:原来数理化不是一家人,数学和文学艺术才是一家人呀。数学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