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艺术品金融化已经成为了金融行业和艺术品行业的焦点问题,也是社会群众及相关人士聚焦热议的话题之一。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是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变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演变进程。
同时,艺术品金融作为资产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发达国家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对目前艺术品发展领域而言,积极探索中国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对策,将有助于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和文化艺术市场结构。
从理论上讲,何为艺术品金融化?所谓艺术品金融化艺术品金融化即是指通过合法手段把艺术品变成投资产品,实现金融资本、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投资的一体化,把艺术品资源变成金融资产。
艺术品金融化的根本就是用产业化的理念来发展艺术金融,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人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
试图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尝试。某种意义上就是将艺术品资本化,让资本市场和金融界介入艺术品市场,通过资本的力量把艺术品变成投资品,让艺术品投资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链。
得益于艺术品金融化,各种资本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手段介入艺术领域,其主要有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基金,艺术银行与信托,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典当与租金等多种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品的商品化流转机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市场对于艺术品收集、收藏、吹捧、交易的兴趣和冲动,从而刺激了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令艺术品投资需求不断扩大,为艺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和活力。
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从商品市场向资本市场过渡,蕴含在艺术品之中的金融属性开始显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所以在我国建立现代化的艺术品市场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即指利用金融市场中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支持艺术品市场发展、促进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融合,并最终实现艺术品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化。
首先,金融化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悠久的历史,世界著名的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有相关业务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艺术银行服务包括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项目。藏家将艺术品藏品保单交由银行保管,就能以艺术品为担保从银行获取资金。藏家还可以将藏品“租借”给银行举办展览等活动,获取额外收入。
目前,艺术与金融的对接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艺术品金融化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文化与金融的创新实践,二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界的专业人士不断涌入艺术品市场主流阵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品金融化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结果,也是中国艺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从艺术品分类来看,不论是文物博物馆的复制品与衍生品,还是当代艺术书画家作品、非遗传承技艺的优秀作品以及高超技艺的玉器作品、美轮美奂的陶瓷等都需要资本的推动及支持才能流通发展。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缺少资本的注入和金融体系工具的支撑都会最终走向没落、消逝。
在市场经济发展飞速、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艺术、金融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发展必将成为一种新模式,也是未来发展主流方向。
然而,当代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品金融化打破已有限制,以此取得突破式发展目标。
其一,艺术品投资规律决定了艺术品是典型的战略投资、长期投资项目,不支持“短平快”投资项目,此外,艺术品金融化专业领域研究者的“滞后化”研究状态也是目前相关人员需要主攻的“瓶颈”。
相较于国外的艺术品金融化研究进度来看,关于艺术品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视为另类投资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
相比之下,由于中国艺术金融产品创新的步子比国外迈得更大更快,因此,关于艺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研究成果也更为丰富。
总的来看,虽然艺术品金融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关于艺术品金融化问题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不多见,并呈现出“新闻报道多,
学术研究少”和“重个案点评,轻理论建构”的鲜明特点,全面而系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更是罕见,在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滞后化”研究状态。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日益暴露出的很多严重问题却很少得到理论界的正面回应和系统解答,从而制约了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正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保证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市场参与者不仅是重要的行动主体,更决定着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广度深度。
在近年来的艺术品金融实践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不能将责任一味归结于艺术金融机构的盲目和冒进,艺术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也应该负相当大的责任。
从实际出发,无论艺术金融机构,还是投资者,都普遍存在非常严重的“随大流”侥幸心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随大流”侥幸心态并非投资者独有,艺术金融机构身上同样存在,甚至负面影响更大。
由此看来,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基于目前的发展进程,相关部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首先,以明确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底线为切入点,防范艺术金融风险;其次,通过构建自律与他律的隔离带来完善行业自制规律;最后,还应该注重加强投资者的自身教育,达到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意识的预期目的。
首先,企业金融化要求从事艺术金融创新的机构,必须一方面吃透中央文件精神,另一方面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真正将防范艺术金融风险作为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底线。
假如风险管理做不好,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事件,最终一定会自食其果。
中国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不能只寄托于加强监管,毕竟监管并非万能的,艺术金融机构必须具有前瞻意识,通过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来构建自律与他律的隔离带,用主动的自我约束让监管者和投资者放心。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遵循“把风险讲够,把规则讲透”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开展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改变投资者在发生金融风险时总将*府部门视为“最终善后主体”的传统观念。
其次,在当前艺术品市场正处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金融创新方兴未艾且新的方针*策持续推出的最佳窗口期,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集中、自贸区改革等,都为未来的艺术金融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创新可能。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艺术品金融交叉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为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许多机构在艺术品金融化、资本化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既然在中国私人化的艺术品投资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这也意味着公众平台化的艺术品投资及金融化就完全能够实现。
其次,有志于艺术品资本化、金融化、平台化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应该充分意识到国家法规*策方面的现实情况。
考虑到公众化艺术品交易的特殊属性,指定“因地制宜”的发展*策和计划,注意风险控制和退市机制的完善,依照长期投资的理念来扎扎实实做好业务。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社会艺术品投资的热潮,有意在法规建设、*策配套、市场监管方面引导市场管理方向,也在促进艺术品行业协会的建设,将在服务规范、支撑体系标准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