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固然可以养育美德,但并不是每个坐拥巨大财富的人,都有着改变世界的心愿和行动力。
——遇言姐
两周前,贝佐斯前妻麦肯齐·斯科特(MacKenzieScott)在博客公布,自己今年已经向个机构捐出了总共27亿美元。
这些受捐机构致力于包括艺术、种族、教育、救济、家暴等多种公益项目。
令遇言姐印象深刻的是,麦肯齐不止给名校捐款,更着重帮助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有点像咱们的技校,提供2年制专科学习,这里的大多数学生家境普通,不少人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麦肯齐提供大笔资金,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
此外,麦肯齐的捐款东一笔西一笔很琐碎。
她原本可以把这笔钱集中起来,医院,建一个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楼,但她却选择将捐款投入到全面而零散的慈善项目中去。
离婚至今,麦肯齐已经捐出85亿美元。
不仅如此,2年前离婚时,为了让贝佐斯保留对亚马逊的控制权,麦肯齐只领取4%股份,但价值依然高达亿美元。
刚离婚,麦肯齐就签署了由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慈善协议,承诺将至少一半财富捐出来。
她说:“我们坚信,不成比例的财富不应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为什么麦肯齐会对捐出财富这么执着呢?
工作为了支撑写小说
从小到大都是文艺咖
与被领养的私生子贝佐斯不同,麦肯齐出生于一个富庶的家庭。
父亲拥有一家投资公司,母亲是70年代的名媛,活跃于旧金山的慈善界,时不时帮博物馆组织个晚宴筹款。
▲麦肯齐小时候在旧金山的家,一座富人区的大宅
麦肯齐从小热爱写作。
6岁时,老师给了麦肯齐一堆学校不要的草稿纸,她在这些纸上写了个页的故事——《书虫》。
一年级的孩子,拼写能力和耐性都很有限,麦肯齐居然能完成如此“巨著”,看来对写作是真热爱。
高中时代,家境优渥的麦肯齐上了一所精英寄宿学校,学校里有九洞高尔夫球场,还有一座湖。
据同学们回忆,麦肯齐聪明又勤奋。
她热爱纳博科夫、梅尔维尔、石黑一雄、唐娜·塔特、狄更斯,对写小说更是着迷,甚至申请把体育课换成写作课,连升学目标都已十分清晰——进入普林斯顿,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学生。
3年之后,麦肯齐的愿望达成了。
▲诺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说,麦肯齐是自己在创意写作课上遇到的最好的学生之一在优越的家庭条件支持下,麦肯齐原本可以顺利走上她热爱的写作道路,然而,一帆风顺的人生戛然而止。
麦肯齐读大三那年,她父亲的投资公司被调查,公司和个人双双申请破产。
失去财务支持的麦肯齐不得不靠打工来完成学业。
当时,麦肯齐每周除了功课之外还要打30个小时的工。
“那阵子,我总在如何平衡打工和学业中纠结。”麦肯齐说。
尽管财务状况一落千丈,麦肯齐仍然抱着文学梦,希望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毕业后,碍于生计,麦肯齐在纽约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找了份研究助理的工作。
谁都知道,对冲基金是个钱途无量的行当,但麦肯齐打这份工的理由却是——支撑写作梦想,能让自己一边写小说一边付账单。
也是在那里,麦肯齐遇到了隔壁办公室的贝佐斯,两人一见钟情,3个月后就结婚了。
那时,贝佐斯还没创业,刚刚29岁,麦肯齐23岁。
▲这张老照片有点土土的,贝佐斯老了后的光头造型反而精神些一群文青成就了亚马逊
结婚没多久,贝佐斯开始琢磨创业。
犹豫不决时,是麦肯齐鼓励他:“追随自己的热情,想做就应该去做。”
对此,贝佐斯颇感意外。
他以为在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动荡后,麦肯齐会选择稳定而可预测的生活,没想到麦肯齐会爽快同意接受风险。
其实,麦肯齐支持贝佐斯的另一个原因是,身为文青的她对卖书这件事有好感。
众所周知,亚马逊早期做的是卖书生意,恰好对了麦肯齐的喜好。
后来,两个人在自家车库里起家,继而搬到工业区的破旧办公室。
在这个过程中,麦肯齐兼任簿记员和管理员,其实就是包揽了一切杂活。
后来,亚马逊一位首批投资者说:“麦肯齐应该得到50%股权,因为在创业初期,她的贡献和贝佐斯一样多。”
在万事莫展的早期创业时期,麦肯齐仍然没有将写作扔下。她报名华盛顿大学的写作夜间课,并且完成了自己第一部小说的草稿。
虽然麦肯齐大多时间坐在公共办公区,与其他员工共享开放的办公空间,但她很少提起自己也在写作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麦肯齐也是个作家。
其实,亚马逊的早期员工们几乎都是像麦肯齐一样的学霸+文青。外人看来古怪的工作环境也跟他们的风格十分匹配:应聘者要提供高考分数,而且必须是文艺爱好者。
这群奇奇怪怪的员工以情怀为骄傲,他们喜欢菲茨杰拉德和阿伦达蒂·罗伊,每逢有作家来公司,大家就会兴奋不已。
那时候大家在电脑上弄了个铃铛,每卖掉一本书,铃铛就响一下,大家就会欢呼:“耶!我们又卖了一本书。”
然而,跟为情怀而工作的老婆和员工不同,贝佐斯更关心的是公司的业务增长,卖书只是他用来实现商业理想的一个切入点,卖书还是卖尿布对他而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贝佐斯不会因为某位作家的到来而雀跃,而是紧盯公司网站的浏览量和员工KPI。
年,亚马逊IPO后,贝佐斯使用软件监测员工工作效率,并雇佣了大批有MBA学位的新血。
这使得早期那群书呆子员工陆续离开了亚马逊,包括麦肯齐。
“生意不是麦肯齐的爱好,当亚马逊走上快车道时,她就退出了日常业务。”亚马逊的前员工说。
当然,麦肯齐的离开也有家庭原因。
年,麦肯齐生下大儿子,之后又陆续生下老二老三,还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儿。
她每天开着一辆平价本田送4个孩子上学和参加足球训练,再把贝佐斯送到公司,照顾家庭让她没有过多精力参与贝佐斯的生意。
但与此同时,麦肯齐又拾起了念念不忘的小说写作。
为了写小说,麦肯齐会把孩子一起带到咖啡馆,边工作边照看;为了不受打扰,她放着家里豪宅不住,又在附近租了个一室小公寓。
因为要写一个工程师的故事,她写信给加州水资源部的工程师咨询专业问题,陆陆续续问了几个月之久,但从未提及自己和亚马逊的关系。
直到许多年后,这位工程师在杂志上读到贝佐斯的专访,才发觉麦肯齐正是这位亿万富豪的太太。
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天啊,希望这不要影响到麦肯齐的写作热情,看得出来麦肯齐是真的很热爱写小说。”
坦白说,麦肯齐费劲写的两本小说,虽然书评不错,也获了图书奖,但销量不太好,一本卖了多本,另一本还是多本。
但为了这多本的销量,麦肯齐坚持写了这么多年。
不畅销书作家和慷概的慈善家
麦肯齐曾说自己和贝佐斯是非常不一样的人。
贝佐斯喜欢商业、游艇、交际、奢侈品,而麦肯齐不善谈话,鸡尾酒能把她愁死,沉静安稳的她更喜欢呆在家里看书和写作。
朋友们都说她穿着低调,避免昂贵的汽车或衣服,也不用华而不实的保镖。
离婚后,麦肯齐不再使用前夫姓氏,也没有改回自己原本姓氏,而是将中间名斯科特作为新的姓。
她将自己的作者介绍一栏改为朴素的:“她与四个孩子和丈夫住在西雅图。”
孩子们也被她教育得像妈妈一样低调,除了跟父母参加活动,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也不刷社交媒体。
今年3月,麦肯齐再婚,嫁给了自己孩子的化学老师——丹·朱伊特。
对于麦肯齐再嫁,贝佐斯大方祝福:“朱伊特是个很好的人,我为他们两个的结合感到高兴。”
而“嫁”入豪门的丹·朱伊特则写了一篇诚恳的文章,谈到妻子的捐赠计划,他说:
“由我来说把财富捐赠出去这种话,听起来有点奇怪,因为这些钱本来就不是我谋求的。我的大半生都是一名老师,亦是一名感恩生活的学生。在幸福的巧合中,我结识了麦肯齐,并和她一起承诺将巨大的财富传递出去。”
有意思的是,虽然捐出了85亿美元,麦肯齐的财富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得益于亚马逊股票大涨。
离婚时的亿美元市值,已变成如今的亿美元。
捐出去的赶不上挣回来的,看来麦肯齐还要加把劲儿,加快捐捐捐的速度才行啊。
有人评价麦肯齐:她不会因为穷或者富,而去过不一样的日子。不管她是亿万富豪,还是无名普通人,麦肯齐喜欢的事情都是带孩子、写小说、在厨房里跳舞、逗得家人大笑。
她出身富裕家庭,对财富没有渴求,更看重精神生活,这在她拮据时也丝毫未改;再加上“改变世界”的价值观,选择捐出财富不是一件意外的事。
圣经上说:“世人行动实是幻影﹔他们忙乱积蓄,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而麦肯齐一早就知道自己只是巨额财富的管理人。
“我有太多钱要分享。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保险柜都空掉。”她说。
财富固然可以养育美德,但并不是每个坐拥巨大财富的人,都有着改变世界的心愿和行动力。
贝佐斯给世界带来了活力,而麦肯齐这样的文艺青年,令世界变得可爱以及温暖。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遇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