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张韵,生于河北省南宫市,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协会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邢台市美协理事、南宫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南宫市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南宫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南宫市*协委员。
二十多年来,曾经进修河北师大、国家画院。师从张奎英、李清洲等诸位老师,毕业后学画于国家画院,拜中国女美术家协会主席孔紫为师,学习中国艺术品人物画的创作,勤耕不辍,作品下的人物倩影绰绰、情思委婉,给人以唯美的感觉,以装饰性的手法在自由想像与浪漫诗意境中,营造出女性情感世界;花鸟画以雅淡取胜,平和中回味无穷;山水画不拘成法,直取自然,以画之本质,强调幽静之美。纸墨之间蕴涵着淡淡的情怀,他的画作平中见其宁静,平中见其深远,最能体现作者的艺术境界。
作品多次在省、市级美展中入选、获奖,并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刊登。年作品《知音》荣获邢台市迎春书画展金奖。年作品《英雄》荣获邢台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银奖。年作品《白露梦》入选全国十届美展河北省作品展。
作品欣赏家园
、
白露梦
梅花小鸟
山花
荷塘
荷韵
鸣
抗疫之一——物资保障
抗疫之二——接受捐赠
抗疫之三——核酸检测1
抗疫之四——核酸检测2
抗疫之五——入口
抗疫之六——运送物资
抗疫之七——大人间有爱
抗疫之八——大事难事见担当
抗疫之九——消杀病*
艺术评论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浅析张韵工笔花鸟画的意境创新
摘要:画家张韵在工笔花鸟创作中不但注重借鉴传统,而且敢于创新。在画面中运用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创造出唯美而空灵的意境,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具有较高的精神上的功利价值。
关键词:工笔花鸟创新意境
河北工笔花鸟画家张韵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直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兼擅山水和人物。毕业后拜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国家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孔紫为师,继续深造学习。从渊源来看,张韵注重借鉴传统,取法于唐宋五代的绘画,加之求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的学院派式的训练,其绘画显露出深厚的基本功底;同时积极吸收当代艺术精髓,深受江宏伟等名家影响。因此,张韵的工笔花鸟画既有宋画的工整与富贵,又充满清丽典雅、细腻婉约之美,在传统的绘画形式中注入浓厚的现代人文气息。从其作品中不难发现,画家张韵在绘画语言和技法方面不惜下苦功的同时,更注意文化素养的提升,画家调动色彩、线条、构图等形式语言,为观者营造出恬淡、幽静的意境,观之如品诗赏词一般。正如徐复观在《中国的艺术精神》中所说,“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其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书写性灵,恐怕是很难的事.”显然,只有澄怀观道才能从大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正因为画家张韵对笃守虚静的追求,才有了其作品中富有创新的意境,为疲惫的现代人搭起心灵的荫凉,满足世人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寻求安静、恬淡的心理需求。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以此代表该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汉代画像石(砖)的朴拙夸张,宋代花鸟的富贵工整,近代中国画对西画的借鉴……因此,画家的成就不在于重复而在于创新,即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形式。艺术史记载的就是这些对艺术史发展有所贡献的画家。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一批富于创造精神的画家,开始探索打破传统工笔花鸟画从概念出发的人格比附式的文化隐喻和表现程式,转变为对大自然生命律动的真切感悟和深切关爱,在取材、语言、图式、意境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由此而出现了工笔花鸟画的转型和创新。
顺应工笔花鸟画的创新潮流,画家张韵在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也极具代表性。传统工笔花鸟注重对典型的花鸟形象的刻画塑造,以具体而真实的形象表达某种寓意。从技法方面看,张画工整细腻,遵循工笔花鸟画的制作传统,对花鸟不厌其烦地多次渲染,对鸟的刻画运用“丝”的技法,表现出其羽毛的质感。但笔者认为,张画中的花鸟仅仅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媒介与载体,是创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他要向观者表达的重点已不是某种比附寓意,不是花鸟自身,而是画面语言所创造的那种空灵的意境。这也是张画创新的重点之所在。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为其思想内容服务的。张运在作品章法上打破了传统的“折枝法”,以充实丰富的构图营造出幽雅空灵的情境,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张画的设色沉稳而不失典雅,灵巧而不失厚重,除了常用的勾线、分染、罩染、平涂、填色外,还根据绘画意境的需要,做底子烘托氛围,底子做的透而不闷,使物象融于所设制的意境之中,营造出清丽、典雅、婉约的意象感觉,画面呈现出现代审美的视觉张力,在严谨中见清雅与灵动。花可融愁,鸟可寄情;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如评论家别林斯基所言:“思想像一颗看不见的种子那样落在艺术家的心灵上,于是从这丰饶的土壤里,在一定的形式内,在充满美的生命的形象中,滋生、发展,终于出现了一个完全特殊的、整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画家张韵显然就在自己的画面里营造了这样“一个完全特殊的、整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由于渲染技法的成功运用和虚实的巧妙处理,张画的背景往往呈现出梦境般的唯美效果,它将欣赏者引进一个特定的空间意境,让观者体验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优美。
张韵营造的画面显然不是对具体的现实中的自然场景的照搬,而是外事造化,中得新源的结果。经过画家的主观处理,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功利的一切都被过滤掉了,被虚化掉了。接受美学认为,所谓艺术家创作完毕的作品其实只是一个图式结构或文本,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定性的因素,等待人们去想象和填充;也只有当作品被欣赏,其中的空白被填充,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才算完成。在张画中虽无写意画的那种大片留白,但其画面形象和场景多具有不确定性,花和鸟不再是现实中具体的某枝花或某只鸟;同时主题以外的东西在渲染中大都被虚化掉了,在唯美而空灵的画面里为观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而此,正契合了滚滚尘世中的内心疲惫不堪的世人的心理需求。如果说于丹的“心灵鸡汤”为世人带来的心灵解脱需要理性的思索才能获得,那么张画带给观者的是无需理性思维,无需处心积虑,只需澄心静气便可获得的“心灵色拉”。在张画里你会忘掉世态炎凉,忘掉宠辱恩怨,你就是画境中的主人,你就化作了鸟儿变成了草虫,如庄周化蝶物我两忘,进入真正的审美层面。观者如远行的的孤舟找到歇息的港湾,心不再为形所役,在画里找到了心灵的荫凉,让疲惫的自我回归生命的本真。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画中的花亦非花,鸟亦非鸟。自然界的生物本无精神可言,它只有自身的自然属性,而画家依据它们的自然属性和特征,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精神内涵,这样原有的动植物在花鸟画家的笔下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物,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共性的东西。荷荫中的鸳鸯,红叶下的小鸟,相依相偎,呢喃细语,像情人,如母子,传达的不再是传统花鸟画那种君子美人式的人格喻拟和清高淡泊的文人情怀,而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里所渴求的现实中越来越少的人间真情和自然情趣。显然,画中鸟之于自然的关系即人之于自然的关系:远离尘世喧嚣,回归生命之本原;鸟之于鸟的关系即人之于人的关系:渴望真情,期盼和谐。现实中丧失的、心灵中希冀的东西,我们在张画中找到了……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