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江,张江
TUhjnbcbe - 2021/10/5 22:35:00
张江,咫尺之间的灿烂与平常一直想为张江写点什么。秦朔朋友圈是在张江创立的,我们在那儿已经工作了五年多。一直感觉张江是个令人安心做事的地方,那里安静、低调、内敛。除了上下班时间和饭点,路上少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街道上的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梧桐,而是栾树。栾树开的花是红色的小灯笼串状,有时候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下显得格外美好动人。我记得我看到它们总能写一两句小诗,它的花语也不错,叫奇妙震撼,绚烂一生。可这么一个安静的地方,却是咫尺之间都藏着大名鼎鼎的机构、蕴含着创业创新活力的地方。以前我们在祖冲之路四标园区的时候,不远处就是令魔都家长们垂涎三尺的名牌中学,如华二高中和张江中学等等。现在在丹桂路,从喜马拉雅的办公室出门走几步,就是在疫情期间因为消*机器人一鸣惊人的钛米机器人公司。钛米的创始人潘晶年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成了张江的一名“码农”,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待了9年,年在张江创业,致力用人工智能和医院。作为工程师的他医院沈院长,原本只有5分钟时间进行自我阐述,最后两人用英文聊了45分钟,他凭着技术背景获得了院长的认同。疫情期间,钛米紧急复产,医院用的消*机器人由多个零部件组成,近80家供应商提供,上海市经信委为此发了差不多70多道公函去各个城市协调供应链,帮助他们的产量从一天一台提高到了一天三台。这是很典型的张江创业模式,从名校到外企到自主创业,VC支持,把先进技术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迅速生长,最后登陆资本市场。因为都是理工技术男,专注产品和技术,不喜欢宣传,缺少公众知名度,但在细分行业中都是顶呱呱的。“张江头条”不久前介绍说,在张江的创新药研发产业链中,有一些企业被称为“卖水人”,他们主要做CRO,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药物研发提供外包的专业化服务。下面这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看看简历,就知道张江汇聚了多少这种默默无闻的“牛人”。陈焕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在美国和中国有20多年新药研发经验,年创立了生物科技公司挚盟医药。他们自主研发的抗乙肝病*核衣壳抑制剂ZM-HR,年1月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2月在美国启动临床Ia试验。张劲涛,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之后赴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芝加哥大学BenMay癌症研究所工作。他是科创板上市企业上海美迪西的联合创始人和CEO,从上海美迪西离职后二次创业,创办了捷思英达,专注于小分子原创抗癌新药的研发。陈晨,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制药界专注中枢神经小分子药物研发近20年。年回国加盟桑迪亚,后升任CEO。年创立璧辰医药,一家聚焦于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吕强,北大生物化学专业本科,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塔夫茨大学博士后。曾在惠氏、诺华制药任高级研发主管,年回国后就职于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基石药业等,年创立劲方医药,首个自主研发项目不到两年就被中国药监部门批准进入临床。吴辰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专业本科,之后到佐治亚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分子免疫学的博士后研究,后在雅培工作。年初回国,在睿智化学、中信国健药业等公司工作,年创立岸迈生物,以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主攻方向。在张江,天上飘下来一片树叶,也许都能掉在一个博士、海归头上。这不是虚言。

航拍张江高科技园区药谷和大科学装置的魅力走过钛米机器人公司,就是最高领导人莅临过的展厅——张江科学城展厅。去吃午饭的时候经常经过那儿,觉得很平常,而走进里面却是别有洞天。印象深刻的是两点。第一点,药谷的魅力。从年5月罗氏制药成为第一家落户张江的外资药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张江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目前已超家,成为真正的“中国药谷”,中国原创新药15%诞生在张江。罗氏最早落户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第一任总经理威廉·凯乐选了一块地,比瑞士巴塞尔总部工程师提出的需要大四倍,但后来罗氏发现,用地还是不够,因为这里的发展比预期的快得多。威廉·凯乐从罗氏退休后并没有离开张江,而是在这里当顾问,他说,张江不仅仅是一个园区,更像是一个科学集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一起生活,这里不仅是公司,这里是由人组成的。我最近认识一个投资人朋友,原来是在安徽学中医的,年左右毕业,他说他们班上有18个人跑来上海发展,11个人就在张江,当时全中国的药学人才纷纷聚往张江,因为有大量的吸引*策。这让我觉得,张江最早给医药药疗方面的人才建好了鸟巢,聚人才越早发力越好。第二点,大科学装置的魅力。比如张江的上海光源是中国建成使用的最大科学工程,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总投资近亿元,这样的装置全世界仅三处。它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它就埋在张江地底下,全长3.1公里。简单理解它就是一台“高速超清摄像机”,给分子、原子、电子“拍电影”,在飞秒尺度的时间内,以高分辨率捕捉微观世界瞬时运动图像,然后慢速回放给科学家分析,比如它可以把新冠病*拍成视频。当时听讲解,觉得脚下每天走过路过的土地是那么平常,却埋着这么大的能量。在上海光源的平台上,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环境、地质、考古等学科领域,用户已发表期刊论文约篇,其中,Science、Nature、Cell三家顶级国际刊物的论文96篇。世界十大制药公司中的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辉瑞等均利用上海光源获得的大量结构数据进行了新药研发。走在张江,会觉得走在技术和科学的大地上。张江,河浜上的科技桃源张江有时候很像安静的世外桃源,广兰路附近的水系充满了柔情,与丹桂路平行的吕家浜两岸,一边是高楼集群(喜马拉雅总部、张江管委会等),一边是独门独院的公司,公司的Logo普遍很内敛,有点像硅谷的公司。吕家浜两岸种着水杉林及各种丰富别致的花木,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片巨大的红花檵木林,春天开得最旺的时候,远远望去在蓝天下是一团圆润的紫红色,很梦幻。张江水系密布,丹桂路附近还有一条创新河,原来就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臭水沟,现在在科技的带动下,它改头换面,如此大气和美妙,可见,环境其实都是人养出来的,又继续塑造人。张江让人感觉总是硬邦邦、难懂的科技名词组合,宣传中也多是浓得化不开的干货、成果和数据。其实张江的人文气息也越来越浓,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动漫博物馆、动漫影剧场、艺术公园等等,它的每一个人文和艺术的小空间都别具一格地藏在整个科技肌体里。那些听上去如雷贯耳的外企大公司,张江有很多,GE有醒目的标志,但也有很低调的大公司藏在某处,比如中美 华为战场上的主角之一荷兰ASML——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机制造技术生产商,就在长泰广场的办公楼里,我去拜访过,他们的光刻机,停几秒就是一辆特斯拉的代价,所以有很多维修工程师在那儿候着;他们的商业模式,客户即股东,也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张江的芯片产业和生物医药一样领国内之先。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年,台湾企业家张汝京带领多位台湾芯片制造从业者和多位欧美日韩的专才在张江创办了中芯国际。这是一个里程碑。从那时起,张江一步步建立起芯片制造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代表性的公司包括中微公司、上海新阳、上海微电子装备、安集科技、新昇半导体等等。以张江为核心,浦东汇聚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EDA软件以及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离我们也不远的张江人工智能岛,现在已设立了AI+家居、AI+校园、AI+医疗、AI+金融、AI+制造、AI+园区管理在内的6个体验区。岛上21幢建筑里集聚了IBM研发总部、微软AIIoTInsider实验室、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跨国企业巨头,阿里巴巴、云从科技、小蚁科技、汇纳科技、百度,还有很多高校、研究机构、创投机构,0多岛民在这里形成了创新链的集聚。总觉得,科技桃源张江常在牵引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航拍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上海的“小深圳”都说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年预估老龄化程度达36%),不像深圳、杭州,街上走的多是年轻人。我因为不会开车,所以常坐地铁,地铁上从张江高科或广兰路下车的全是年轻人。地铁站每个出口,在地上的那些讨人厌的小广告,最近流行的竟然是娃娃体验馆,从侧面也说明,这里真是年轻人的世界啊。深圳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永远在创业创新,永远在折腾,永远年轻且令人心潮澎湃。张江也是,你手机里的那些新潮的App,可能它所属的公司就在附近。而张江的年轻团队还有一个特点,是能承接得住国之重器,比如助力墨子号上天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量子卫星有效载荷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张江的路名很讲究,东西走向的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比如祖冲之路、李时珍路、郭守敬路、张衡路等等;南北走向则是外国科学家的名字,比如牛顿路、居里路、哈雷路等等。我们最初就在祖冲之路上,每次都能想到π,圆周率,那个能让线条成为圆的力量。这是圆梦的力量,创业成真的力量,科技成就人生的力量。

张江高科上市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张江指数,资本市场的上海概念我一直在想,代表张江的叫得响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中国硅谷?叫中国硅谷的地方太多了。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都是。创新高地,也太普通。张江腹地有条创新河,曾经也有一个张江创新指数,上海推出这个,也是希望张江作为上海科教兴市的创新之河。该指数由反映原始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创新的16项指标构成。通过分别对园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并采用系统指数方法合成的指标,综合反映上海园区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但这个指数并没有产生在上海之外的影响力。有创业创新,必然要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其实,如何把张江的创业创新影响力反应在资本市场上,是一项要务,也是上海的能力破圈。目前在张江示范区注册的境内外上市企业共家,总市值约7.8万亿元。张江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约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比例超过一半,区内A股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近六成,特别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国内领先。张江作为中国硬科技产业集聚地,目前已经有超过30家企业成功上市科创板(全部为家,占比约15%)。在中国资本市场庆祝三十周年之时,上海推出了张江指数。它的缘起是这样的,它由上海市人大主任蒋卓庆提议,然后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科创办、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汇添富基金等单位认真研究,编制方案经过分管市领导同意后推进,证监会也批复同意,11月26日,正式发布。张江指数包括两条指数,即具表征属性的“中证全球张江自主创新综合指数”,以及具投资属性的“中证沪港深张江自主创新50指数”。前者综合反映张江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整体特征和发展情况,样本范围为99家在沪深、香港和美国市场上市的张江高新技术企业。后者集中反映张江示范区优势产业的发展情况,样本范围为50家在沪港深上市的张江高新技术企业,包括21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企业和18家市值较大的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张江指数运行三周后,12月18日正式上线指数行情,并首次将科创板企业纳入样本范围。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行情信息商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江,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