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机构AltagammaObservatory和贝恩联合发布的奢侈品行业定期报告放出了利好讯息: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营收预计会出现4%的增长,达到1.08万亿欧元。在奢侈品市场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奢侈品牌纷纷转战电商或是与艺术跨界合作,通过用“艺术消费品”这种模式来进行改变。
奢侈品市场整体情况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2%左右的下滑,市场规模降至约1,亿元。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惨淡表现印证了一件事情:年1%的负增长并非一时失手,欧美大牌无往不利的好光景已成过去。
贝恩合伙人ClaudiaD’Arpizio分析认为,奢侈品行业在享受年-年中国消费狂欢后,正处于“新常态”阶段。今年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消费预计同比下滑两个百分点。不过鉴于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人数,她依旧保持乐观态度。年,全球1/4的奢侈品营收是由中国消费者所贡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购入目标渐渐转向艺术品、高端餐饮和奢侈汽车。
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孱弱销售表现至今未见好转。今年7月,香港丢掉了全球最大奢侈手表市场的头衔。高端品牌谘询机构ChinaMarketResearchGroup创始人赖因(ShaunRein)称,香港市场衰退严重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富人不再想要奢侈手表。他表示,中国富人偏爱的新奢侈项目包括在博茨瓦纳狩猎和在新西兰跳伞,而不再是戴着价值美元或1美元的名表。
相反,韩国市场却呈现出一副兴盛态势。尽管如此,若要抵消美国和日本的下滑趋势还是杯水车薪。今年33%的全球奢侈品营收来自美国,但在强势美元和消费不稳的影响下,当地销售额预计同比下滑3%,约为亿欧元。此外,美国总统竞选也对消费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本地百货商场正试图通过减价促销来刺激消费。
奢侈品传统消费大本营——欧洲今年情势也不容乐观。报告预计欧洲年奢侈品消费会出现1%下滑,约为亿欧元。受恐怖袭击影响,德国和法国旅游业增长放缓。环球蓝联(GlobalBlue)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球游客消费情况同比减少了13%。尼斯事件爆发之后,作为主力*的中国游客兴致无几,在欧洲地区的消费数字同比缩水了25%。
由此,奢侈品公司已经开始从整改内部高层结构来应对行业变化。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借由线上业务诞生、发展,与此同时,更多握有资金大权的投资机构出手入股、收购。在过去10个月里,超过20名首席执行官和创意总监上任。尽管“处在不稳定时期”,贝恩合伙人ClaudiaD’Arpizio预计年个人奢侈品消费仍会比年高3%-4%,中国和美国市场回暖将会是关键因素。
奢侈品牌纷纷寻求艺术跨界
而随着奢侈品市场的衰弱,奢侈品牌纷纷转战电商或是与艺术跨界合作。奢侈品行业从来不缺乏把产品当做艺术品来进行经营和销售的人。早年的Chanel“流动的艺术”展就是奢侈品牌与艺术的跨界产品。
早在年代,时任卡地亚国际公司总裁的阿兰·多米尼克-贝兰(AlainDominiquePerrin)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见到现代艺术将成为传达当代社会心声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产生了赞助现代艺术发展的念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展览涵盖当代艺术的所有领域,涉及设计、摄影、绘画、影像、时尚和表演。基金会由此彰显了其在当代艺术上的造诣与立场,严谨有度,同时兼容并包,力求使当代艺术更加开放和普及化。从年成立起,基金会就开始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到现在已经有许多艺术家参与。基金会也特别重视中国当代艺术家,除了与蔡国强的合作项目外,还为岳敏君举行大规模回顾展。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蔡国强个展
新兴消费阶层不断扩大,他们对于奢侈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尤其是年金融危机之后有极大的反弹。消费者更新了奢侈品的定义,旺盛的需求使得艺术界、时尚界和设计界之间的界限也由模糊转为合作,并更懂得迎合市场。
跨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多少人是因为LV而了解到村上隆与草间弥生,从而爱上斑点,甚至开始投资当代艺术品的?尽管不同的合作各自有着不同的商业目的,但这股跨界潮流,给了我们接触艺术的入门机会。
当社会需求与审美多元化,品牌们就会有更大的想象力与魄力去发挥创意。这虽不免是在商言商的策略,但的确带来了更多不同的选择和体验。粉丝们多了一个分享作品的渠道和机会,不少艺术家也因此能为普罗大众所认识、亲近。
而对于奢侈品牌,他们与艺术大咖的合作,也许能开拓一个新的收藏领域,毕竟像安迪·沃霍尔、村上隆这样级别的艺术家,本身在艺术市场上一直就是叫价最高的几位。
艺术品消费趋显上升
年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在提升。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消费仍然稳步增长。培育文化艺术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对促进消费升级,很有意义。
文化艺术消费不仅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一方面,虽然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美元,精神产品需求明显上升,但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文化艺术品消费大爆发,仅仅靠为数不多的大藏家无法撑起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另一方面,最近三年“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参观人次从5万多、到8万多、再到9万多的明显增长,对艺术品感兴趣、咨询价格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是未来艺术机构潜在客户。
我们看到现如今许多展览的票价都设置到了元上下,这个门槛在很大程度上将看热闹的人排除在外,不过好的展览依旧能吸引到数以万计的人。可以看出,人们对艺术市场的热情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小部分文艺青年在追赶时髦,虽然参观与购买还有一段距离,但购买艺术品首先还是从感兴趣开始,先有
西方国家对于艺术品消费已经习以为常。而我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畸形的结构:国民艺术品消费意识尚未全面“唤醒”,高端艺术品拍卖成交金额却雄冠全球。
因此,只有当部分高端拍卖回归理性、中低端消费崛起,前者挤泡沫、后者求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才能谈得上成熟壮大。而目前的一些条件及变化,已经呈现出可喜的迹象:也许我们正站在爆发前夜。
艺术品消费的可期待性
随着艺术市场发展,艺术品消费必然会成为未来奢侈品市场的宠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消费群体以青年人为主
随着中国经济,尤其是新经济形态的迅速发展,一批极为年轻的“财富新贵”迅速崛起,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更强的消费欲望在奢侈品消费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奢侈品“年轻化”消费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年龄在40岁以下参观者占比高达到86%。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对生活品质和情趣的追求较高。他们在观念上更加简单、自我和开放,更偏向于个人审美情趣,喜欢购买与自己生活环境较近的、同时代年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虽然现在年轻人购买的还都只是一些低价位的艺术品,但是消费习惯的培养将会让这批青年消费者成为未来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并在累积一定财富后购买更高价位的艺术品,拉动整个奢侈品市场。
(2)美术教育的普及
文化艺术消费和经济发展情况受教育程度关系密切,文化艺术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前提下精神层面的需求。调查表明,参观者学历为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比高达89%,可以看出艺术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整体较高。一般说来,文化程度越高,视野越开阔,精神方面需求会随着增加。在这群受众中我们看到,对文化艺术品感兴趣的原因,最主要是受过专门艺术教育,占比为32.85%;其次是受朋友影响,占比为24.64%。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数占比为22.63%,受家庭影响占比为11.68%。从中可以看出,文化艺术教育对于艺术市场的作用。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部分受过文化艺术教育的将占据社会主要构成,这就代表艺术消费将占据奢侈品消费的更高比重。并且这些消费者更具鉴赏力,会使整个艺术品市场走向更繁荣。
(3)纳入资产管理配置
近20年来,尽管中国艺术品升值速度极快,不论是古代、近代、当代,乃至于现在一些70后、80后艺术家的作品纷纷受到市场青睐,但总体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仍处于少年时期,充满朝气,前景广阔。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达1亿人,年交易额达多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如今,百姓投资渠道变窄,文化产业呈勃兴之势,艺术品投资因此被广泛看好。那艺术品为何会一直会被广泛看好呢?专家表示,首先,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其次,从艺术品的价值方面来说,艺术品除去本身自有的价值以外,还因为其附加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使得其拍卖会上一直都不乏各大企业家的身影,同时也使得各大集团和机构成为我国最大的收藏主力。如:俏江南餐饮集团董事长张兰,对于收藏她认为:收藏艺术品就像生命的延续,钱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用没有生命的东西换来有生命的东西,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除了巨大价格差的利润,保值也是投资者考量因素之一。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有一级市场(画廊)和二级市场(拍卖会)之分的。当整个大市场货币过度泛滥时,艺术品市场就会暴涨。
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已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奢侈品的选择已经不是盲目的了,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增加了,消费主体在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商品的其它附加值,如:符号价值、文化精神指向与形象特征等因素。这就是“艺术消费品”提供了契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少有一种商品能够长久保持优势,必须使其内涵化,艺术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