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英文名是“BigMonyThinksSmall”,翻译成中文的《大钱细思》倒也是完全符合了翻译中的“信、达、雅”的三原则。
01乔尔是谁?书的作者是美国富达基金的基金经理——乔尔-蒂林哈斯特。
在读这本书之前,乔尔的名字对于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业界却是非常的出名,被人称为“T神”。
乔尔和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基金经理”的彼得林奇有很多相像之处,因此很多人将乔尔视作彼得林奇的接班人。
首先,乔尔是彼得林奇亲自招募进入富达基金公司工作的。
其次,乔尔的投资风格和彼得林奇非常像。他们所掌管的基金都持有非常多公司的股票,乔尔的基金最多持有多只股票,而且很多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公司,这个选股策略非常类似于彼得林奇所讲的“翻石头”策略。
因此,彼得林奇称赞乔尔是“投资界最会翻石头的人”。而且林奇的称赞并不止于此,他还称赞“乔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乔尔-蒂林哈斯特从年开始掌管富达低价股基金(FidlityLow-pricdStockFund),在近三十年的长期投资历史中,基金平均回报率高达13.8%,规模成长到了多亿美元。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涨幅为9.7%,作为参考标准的罗素小型股指数的涨幅为9.6%。
乔尔自己描述他的投资风格是“倾向于投资价值型、低波动的小型股”,这种投资风格被中庚基金的丘栋荣先生称为“古典价值投资”,主要的特点是相对保守、强调低估值和安全边际。
而这种投资风格,在自年以来的10年里,特别是年以来的5年里相对表现并不突出。由于投资策略导致的收益周期性,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会是一种相对难熬的考验。
就在我读完这本书,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巴伦周刊》发了一篇文章,华尔街传奇价值投资基金经理查尔斯-德瓦尔克斯(CharlsdVaulx)跳楼自杀,享年59岁。
查尔斯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价值投资策略(低估值)导致掌管的基金连续10年跑输,客户的赎回使基金规模从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以下,并最终于今年3月清盘。
在中国的市场上,就最近几年的投资业绩表现而言,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曹名长的处境和乔尔很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这样讲自己对价值投资的认识:
“价值投资既包含价值维度又包含估值的维度,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放在一个线段的两端,右边这头是价值,左边这头是估值,任何一个价值投资者在线段上都能找到他合适的位置,有些人更看重未来公司能创造的价值,有些人更看重估值,像我更看重估值。
所谓价值主要是指公司未来能创造的价值,未来能创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收入、盈利、现金流成长,对于看重价值部分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叫做“成长型投资者”,看重估值部分的投资者可以叫做“低估值的价值投资者”,这是我对价值投资和低估值价值投资的理解。”
在本书的第1章,乔尔也讲了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通过这一段话,我们对乔尔的投资理念也能略见一斑。
“价格和价值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他们也许会等同,这就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我极力推崇这一理念,价格和价值两者相等的那一刻是未知的,耐心等待是所有成熟投资者必备的素质。”
02这本书主要讲了啥?首先,这本书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部分,不是书的正文部分,而是每一章的引言。
比如,在书的第6章“简化你的投资”,乔尔在引言部分,就引用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话:“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家伙,对我们真正知道的人来说,是相当讨厌的”。
再比如,书的第16章“多少债务才算多”中用的引言,是女子网坛传奇运动员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讲的:“重要的不是在你状态好时你的表现有多好,而是当你状态不好时你的表现有多好”。
乔尔还曾两次引用孔子的话作为引言,比如在第八章“中国的牛市”中,他就引用了孔子的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些引言的妙处在于,一句话就能够清晰的把整个章节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如果你去读这本书的话,一定要仔细品味一下这些引言的含义。
彼得林奇在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到了乔尔所分享的五大原则:
第一、耐心、理性的投资;
第二、要投资熟知的领域;
第三、与诚实、有能力的人合作;
第四、要投资具有强劲资产负债表的、有业绩弹性的公司;
第五、要投资价格低估、有价值的公司。
而这些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仔细看看,上面的五大原则,在所有关于价值投资类的书籍中,都曾多次提到和强调。
因此,所谓“大钱细思”,不是告诉我们大钱考虑的角度有多独特、有多不一样,而是提醒我们,投资要回归本质。
03耐心、理性的投资关于投资心理的重要作用,在无数的投资经典中都曾详细阐述过。
但是对投资心理在投资中的作用,最精辟的阐述,我觉得是来自于本书第一章引言中,乔尔引用了甘地的话:“信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乔尔提出”耐心,理性的投资”,关于投资心理,他分享了三个有启发性的观点。
首先是关于投资、投机和*博的区别,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乔尔却在格雷厄姆关于投资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具新意的判断标准。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是:“经过深入分析,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收获满意的回报的活动”。
乔尔提出“可以从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两大方面入手”来区分,决策依据可以区分为“依据单一事件”还是“基于整体思考”,而决策过程则分为“深入的研究”、“粗浅的研究”、“没有研究”,据此可以将交易行为分为六种类型。
无论是依据单一事件还是整体,如果对其没有研究,而做出的交易行为就是“*博”;
而基于单一事件,即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是投机,顶多算是“精明的投机”;
而基于整体,只做粗浅的研究,虽然是投资行为,却属于“高风险的投资”;
只有基于整体思考,做深入研究的投资行为,才是“投资”。
基于以上的划分,在投资中,应该去更多思考行业的前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内在价值等问题,而不是预测业绩、追逐热点。
对于预测业绩的行为,正如本书导读中,陈达的观点“预测财报基本上就是一个五五开的*局”。对于这点,我在洋河股份的投资决策中,也收获了一些教训。
第二个有启发性的观点,是关于投资者的思考模式的。
从思考的习惯上,对于一件事或者一只股票,我们会问自己“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简单但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
而对投资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它价值几何”,这里的它是指某个公司,而不是一个事件。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但却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