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卡人
TOPYS如果说近几年来最火的创作题材,非穿越题材莫属了。从小说到电视剧,再延伸到大荧幕的院线电影和移动端的微电影,处处都无法避免和“穿越”两个字打照面。
作为一名艺术史系的毕业生,在看《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MadeYouLook:ATrueStoryAboutFakeArt)这部纪录片时,总会心生不少感触。一方面当然是对于这种以假乱真的行为有所不齿;另一方面却又心生感慨——如果钱先生在绘画技艺上已经达到了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的标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与罗斯科在艺术市场的价格可称云泥之别,这样的市场真的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吗?
《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截图
能看到的是拍场上屡屡创下纪录的成交价,看不到的是私人洽购桌上谈笑间进行的亿元交易。看得越多越明白一个道理,艺术品定价本来就是玄学。
但在本期的YouKnowWhat,我们就来尝试看懂艺术品交易当中的一些有趣的门道。
为什么那些我也能做的艺术品,能够卖得这么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不一定成正比,作为波普艺术(PopArt)“开山鼻祖”之一的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明显不如后辈罗伊·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但你要说哈密尔顿和利希滕斯坦谁对于波普艺术的贡献大,恐怕很难有一个让众人都信服的结论,毕竟一个是流派的“开山祖师”,一个将流派“发扬光大”,谁功劳大,实在难说。因此,在商言商,当我们谈论艺术品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将它当做商品看待。
《到底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图片:维基百科
明确了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那些看似简单的艺术品,却也能卖出天价。
即便最疯狂的艺术品,只要进入了市场,就成为了商品,因此也一定要遵守基本的供求关系。当艺术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创造艺术品时(通常情况下是逝世了),供给量减少,就会造成价格波动,这是从“供”的方面来看。从“需”的方面来看,当某位大收藏家或者大型博物馆开始大量收藏某位艺术家或者艺术流派的作品时,需求量增加时,也会造成价格波动,当然,从这个层面上而言,无论是“供”还是“需”这都是正常的价格波动。
马克·罗斯科的这幅《No.6》,在年8月就以.01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之一。图片:维基百科
但艺术品交易时,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还是从“供”的角度而言,一般情况下,在靠谱的机构购买或竞买艺术品都会有出处记录(Provenance),用以追溯画作的来源,保证了商品的唯一性与来源的单一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便你仿冒技术可以以假乱真,却很难进入真正意义的上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这样的设置在一方面减少了赝品流入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品牌信誉在交易当中的作用。
在佳士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