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捕手与艺术语言的先行者
对话《知音号》导演樊跃
突破传统戏剧的种种限制,
当所有惯常的“样式”、“关系”都被重新书写定义,
对观者来说,这一过程一定是陌生的、刺激的、
惊叹的、游戏的、好玩的,但更重要的是,
在茫茫长江这一绝无仅有的舞台背景下,
借用过去、今日、未来时间的维度、
水与船的动线以及人的行动,
富有冲击力地表达每个个体
与未知知音间发生联系与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交互体验,
是彼此间通过行为撞击而达到叩问内心的尝试,
把故事找出来,感悟、参与、融入、再演绎的过程,
也就是把自己找出来的过程。
导演樊跃希望借江水,借城市、借船、借一次旅途,
最后抵达的是观众自己的内心和记忆。
TIPS:《知音号》文化大剧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投资,联合全国“印象系列”总导演、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樊跃共同打造,是全球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与传统实景演艺不同,导演设计了一条上世纪20—30年代风格的蒸汽游轮,并复建一座汉口老码头,船和码头即剧场,演出以在长江上漂移的方式进行。船剧同名的“知音号”,取意源于大武汉“知音之城”的历史和武汉人海纳世界的情怀。
导演樊跃说
什么是漂移式多维体验剧?
▲▼
认识樊跃导演似乎是从印象系列开始,《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与之前的这些作品相比,《知音号》似乎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界,就像他变的一个魔术,但樊跃坦言,这不是拍脑门子出来的。关于一艘船的故事,他从四年前就开始构思,他的目标是做全世界范围内都没做过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正好《知音号》给“撞”上了。
过去两三年,他一直往返于北京、武汉,作为全国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总导演,樊跃要在武汉这座城市,“导”一回前所未有的。武汉这座城,水和船是起点,水冲出港口,船聚在一起......于这里的人来说,那是最初的生长记忆,是安生立命的所在。“江、船、人,这之间的交互关系形成了城。”在樊跃看来,这是武汉码头文化的核心部分。船作为载体,小则承载了江城的生活场景,大则承载了武汉身后的长江文化。“知音号”作为剧情的载体漂浮于长江之上,凝聚了武汉的长江文化,而且制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漂移”体验。在导演樊跃的设想中,这艘船如同一个巨大的记忆系统,一个个平凡却特殊的场景,包含着远超过可见可闻的体验。
▲
“这艘船、这个剧场是行动的、穿越的、漂移的,之后它还会到上海、南京、重庆去......剧场的物理空间在不断的演进,长江是现场,城市是现场,城市的人在现场之中,并且这个现场是穿越到从前的现场。”打破传统剧场的物理界限,将“剧场”的概念革命性放大,这样复杂的线索与维度大概在全球来说也是很新奇的存在。
▲
将“漂移”的概念借用到戏剧领域,是樊跃创作中一次酣畅淋漓的“解放”。这里的“漂移”有三重含义:戏剧舞台的漂移、观演关系的漂移、剧场理念的漂移,把一艘完全复原上世纪模样且可以在长江上自由行驶的长达米的真游轮,变成一座跨越时空的移动剧场,让演员和观者在三层舱室内沉浸式的自由穿梭、演绎,樊跃就是要让观者们去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漂移”出自己原本的生活,打通任督二脉,宣泄、释放个体的能量。
而除此之外,他似乎想的更远。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将所有固化的结构和壁垒打破,它带动了当今戏剧语言方式、观演关系、观赏方式的新锐变化。“说到多维,这个剧场能够有多大?要多大有多大。我要的是线下剧场的漂移式体验和线上社交网络的漂移式传播,共同定义‘漂移式多维体验剧’这样一种全新的观演理念。观众可以随意拍照、摄像,甚至现场直播,从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