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微博投资感悟摘录二十三下篇附红周刊专
TUhjnbcbe - 2021/4/14 16:04:00
看了个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介绍,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在亿左右,约等于兴业银行的市值,而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才7-亿人民币。在拍卖市场中,字画占比65%,瓷玉杂项占比20%,剩下15%是油画和当代艺术。艺术品的估值基本是个玄学,综合来看这真是个又小又容易坐庄的市场。最近私信又收到控诉某大V发金融投资类广告,结果公司跑路投资人血本无归。这类具体案子由于详细情况我不了解不多加评论,我只希望经常来这里的朋友都记住:与大家的“常识”相反的是,a股的股票投资在整个金融投资领域里其实都算是相对低风险的了,净值亏个40-50%已经很吓人,但对于不靠谱的各种创新金融投资理财项目来说(也包括债券类投资,听着债券挺安全,一旦违约那酸爽你就知道了),亏到0都很轻松。总之吧,需要给大V高额广告费推广的投资项目你觉得能是什么好东西?至于所谓的大V信誉保障,你要这都信那只能证明你得离投资远点。话难听,但能帮你守住小钱钱。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谈到像张振兴和戴志康这种金融大佬和顶级大镰刀,为什么会在P2P大潮里中了大招?其实你看他们虽然客观上属于能力超群的,主观上也不是在欺诈(连自己家人都捆绑上去了),但从巅峰掉落悬崖其实也不奇怪。第一,本身做的就是个高风险高杠杆的事,能力再强也是在刀尖上舞蹈,哪儿有万无一失?第二,豪*的行事风格,急切做大的野心,只考虑进攻不屑防守(结合第一条思考下)。第三,经济环境变化了,顶层逻辑变了,运气好的时候优点突出比弱点少要重要,但运气不好的时候弱点就开始致命了(结合第一和第二条再看看)。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善泳者溺于水。要想一辈子的投资别出现重大“惊吓”,首要是注意尽量不要碰(更永远不能大仓位碰)存在“归零”风险的东西,比如各种“收益保底”实质是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可疑的企业债、信托、股权投资、各种新型金融创新产品等,这种东西一辈子碰上一次就够你倾家荡产家族性返贫的。另外就是别碰本质上无价值创造、纯博弈,不存在公允价值的东西,典型是艺术品,也包括*金这种长期来看无增值的品种(配置些以备乱世保命另说)。再有,就是别玩复杂和难以脱手的东西,比如各种金融衍生品,商铺和其它冷门固定资产等,更别在这种东西上加杠杆。其实对普通人来讲,证券市场和商品房市场就是最好的研究和投资方向,在长周期收益率上有足够数据支撑,又有成熟的估值指标和足够的流动性和品种选择,无论成长还是周期所带来的弹性也足够大,真正弄懂几个东西足够改变命运了,真没必要因为不靠谱的诱惑往各种火坑里跳。现在甭管是普通工薪,中产阶级还是财务自由的,感觉都对下一代充满焦虑。这种焦虑有很多是制度导致的,比如没有本地户口不得不想出路,更多还是高强度竞争本身带来的(比如各种虎爸狼妈就在身边,各种牛孩传闻,各种名校招生秘籍)。这其实是用全社会孩子的童年幸福为国家的竞争力奠基,很难简单的说好还是坏。但在这种事上我们只能做理性人假设,每家都是为了客观利益做最合理的选择,这种集体的选择说明这个阶段的人不怕Hard模式,怕的是不公平和阶层不再合理流动。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改变命运的大门一直敞开着;这也是最糟的时代,因为前仆后继的奋斗和焦虑将贯彻整个人生。和朋友聊拼娃时我有个自己的观点:普通家庭的牛孩,一定要全力培养。真正的牛孩3-4年级就基本可以看出来了,学个2年奥数轻松前几名是标配(注意,前几名和轻松,都符合才是牛)。普家牛娃在哪个社会都是最需要奋斗且奋斗成功率较高的,allin在孩子身上是最理性选择。普家普娃,一路拼努力当分母,未来的不确定性其实非常高,这个看对生活的期望了,越是富国高福利趋势越省心,否则要么认命要么拼命,虽然运气成分占比太大但总的来说努力还是唯一可以打的牌。富家牛娃,这个唯一风险是别惯成了纨绔子弟,否则牌随便打,怎么打怎么有。富家普娃,参不参与教育*备竞赛不是最重要问题,更大的优先级有2个:第一让自己更成功(因为已经占据有利地形,扩大胜果远比孩子未来容易得多),第二让孩子学会强强联合(比拼奥数重要倍)。有个哥们和我说他孩子好像竞争不过“别人家的孩子”,真太拼了,有的是真牛,问我怎么办?我说大概两条路:第一,别把竞争胜出当做人生最重要或者唯一重要的事,争取人家赢得竞争,你和孩子赢得幸福。第二,不对称竞争。你孩子学业竞争差10步,那你就在与他们父母的竞争中赢百步。低纬度不争先,高纬度决胜负。今天理发时和托尼老师聊天,说起店里毛巾都是外包给公司清洁的,没想到的是这个外包公司已经在市区北部很大的一块区域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了。原因就是狠命降价,之前收每包毛巾是1.2元,他们来了后直接8毛,然后又几轮降价后现在只要4毛钱了,扛不住的都撤出外包清洁行业了。这家据说在怀来建了很大的清洗厂(北京因为环保已经不批了),自动化程度高,资金背景也比较强,所以打得起价格战。其实这2年各行各业的壁垒,都在低增速经济环境里迅速提高。试图精确预测市场是一种巫术。但在对复杂的市场无法预测时该怎么办?我想,最重要的是:第一,相信常识,看不懂就不碰,也不去解释和愤怒;第二,处理再复杂的问题也只用最简单的一把尺子:价值和风险,概率与赔率;第三,用合理的体系适应复杂的环境,同时适当扩展能力圈让体系更从容的运作。房地产是刺激消费还是抑制消费,这话得分阶段说。当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占主导时,正常发展的房地产会多方面刺激消费,这是不用论证的基本常识。但房地产复杂就复杂在还具有投资的金融属性,当资产价格在上涨和加杠杆的正循环里到达极高水位时,第一高杠杆本身不可持续且具有对其它消费的挤出,第二高房价高房租会抬高生活甚至产业成本而对消费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高房价压力还会明显影响生育率等于给未来刨了个坑,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泡沫化的房产都是经济的*瘤。19年上半年中国票房同比下降2.7%,观影人次下降10%,虽然荧幕数还在增长,但总票房的快速增量时代已经过去。但过去9年的高速发展,国内票房市场已经超过亿美元,预期明年将微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亿美元左右)。这么大的存量市场其实已经足够好产品的惊人回报了,过去几年我们可以发现,最大的爆款电影往往都是所谓专业市场前期不看好(投资受冷遇,排片在初期也很低),但公映后靠着口碑爆棚生生逆袭起来的。而且类别上也很有意思,好几个都是以往中国电影市场被认为“不可能有市场”的类别(战狼2的战争动作,流浪地球的硬科幻,哪吒的大动画等),更有意思的是领导这波爆款的导演之前都几乎默默无闻。在这样的存量市场为主+爆款为王+爆款模型高不确定时代,传统影视类公司的投资可能越来越难了。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27%,而90年代初这个数据只有3%左右,直到入世前的年也只有6%。那个时候的中国制造业是什么状况?最近看了一个文章,作为当时制造业最高端的中国航天,96年的半年里2次长征3号火箭发射失败,其中一次还撞山爆炸并出了人员伤亡。后来全力调查发现,不是核心设计和技术问题,就是一个铝焊点质量不过关导致的。之后的全流程大整顿,处处是质量控制漏洞,比如一个漏气的伺服器送去维修,结果就能直接盖了章又原封不动送回来,很多品质控制节点形同虚设。为此类问题在1年半里就处理了多人。如果没有年的入世和随之而来的竞争升级和标准接轨,很难想象今天的制造业会是什么样子。投资要想赢在起跑线并安全到达终点线,首要是理解风险,其次是理解价值,最终是理解复利。风险既来自客观因素也来自主观因素,客观是我们难以改变的,所以更需要认识到主观的局限性。价值是一套分析的方法论,发现价值要么靠深度要么靠角度,还需要一定的广度。风险和价值的理解如果是手段,那么复利就是最终的目的。风险和价值难在专业性,复利则难在始终坚守常识保持耐心。如果说风险更多聚焦于对市场的理解,价值更多在于对公司的理解,那么复利则需要更坦诚的面对自己。概率是针对公司基本面的,需要理解“经营的确定性”是由那些要素构成;赔率是针对市场定价的,需要理解“估值溢价和折价”以及“错误定价”的内涵。这两者真正充分理解其中一个,已经可以赚钱了。两个都深入理解了,就有很大概率要赚大钱了。如果再构建起较宽的能力圈和容错的体系,就有可能进入在较低风险下赚大钱的境界。在这些之上,若再有强大的理性和执行力驱使整个系统始终正常运作,那就是超越周期的复利传奇了。投资体系本质上不是牛股筛选机制,而是风险排除机制。是不是牛股大多是后验的,而且其中的市场偏好问题很难预测,但风险范围则是可以提前锁定住的。一旦风险锁定剩下的只是赚多少的问题,而长期来看只要盈利的持续性足够长,哪怕收益率并不总是突出,复利效应也会催生真正惊人的回报。所谓锁定,就是把个股风险从生意特性、经营周期、主要经营变量、估值与市场预期的关系等几个维度予以控制,再用均衡的组合进一步分散化,在此之上再持续根据经营和估值的偏离度进行定期筛查和优化,这其实才是所谓的"投资的体系化"。至于具体交易节奏和策略等等,则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投资上能赚钱的方法其实不少,但其中很多赚钱模式的天花板会很低,既容纳不了大资金也很难穿越环境的变化。最好的投资方法,是没有秘密的,坦率的全都公开出来,甚至掰开揉碎的给你讲,依然持续有效。具有空间和时间上最大的容纳度,且根本不怕被模仿的模式就是天花板最高的,而从一开始就走正路,就是最大的捷径。在投资选择上(无论个股还是指数),优秀是一种道理,便宜也是一种道理,这两种道理都有道理,不要用都有道理的道理互相讲道理。有的时候优秀会胜出,有的时候便宜会胜出,但没人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哪个会胜出。但中外的投资历史告诉我们,当一种道理被演绎到极致的时候,另一种道理在未来占上风的概率会明显增大。个人可以坚守在自己认可的道理里,但幻想只有自己的道理对,或者幻想股市里将只存在一种道理,都是一种病,时间会进行强制治疗的,但能不能治愈,看命。投资这事儿,本质上就是用今天的钱通过判断和配置,换取未来某个时点的收益。这种交换行为最大的变量有3个,第一个是方向,第二是时间,第三是空间。*方向取决于你对未来的趋势怎么看,比如你是*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再上一个台阶还是咣当一声拉美化了。空间既取决于未来的发展高度,也取决于入手的资产价格,所以悲观入场乐观兑现是最佳场景。兑现时间通常取决于发展的确定性与估值相对均值的偏离度,均值回归提供短期的兑现,发展高度提供长期的兑现。崇尚奋斗的民族会维持一种常态的苦逼,竞争烈度基本下不来,但好处是只要方向对头整个社会就能维持繁荣进步。不奋斗的民族除非上帝一直罩着你,否则存量游戏里容不下共同进步,要么认命要么革命。认命就是两极分化无限演化,大多数人一代不如一代,革命就是一次性死一大堆人完成出清,然后级别从游戏第一关开始重练。单纯努力这一个因素,肯定不是中国成功的主要原因,甚至中国人也相当时间里并不努力,胡适就对当时国人沉迷玩乐而欧洲和日本人则刻苦学习工作的对比痛心疾首。但“自强不息”这个精神火种确实早已种在这个民族的基因深处了,在乱世或者缺乏环境土壤的时候显不出来,而一旦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适宜的时候,这种血脉里隐藏的奋斗天性就会被唤醒了。所以,中国的成功,首先是世界总体和平和一体化的时代机遇,其次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打开了天性枷锁,这两个东西把历史河道开好了,十几亿人就从几十年前的怠惰因循变为了发展的洪荒之力。《*枭》墨西哥篇,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但到现在快35年过去了,情况居然也没什么大变化(唯一的变化可能是*枭们更强大了)。贩*集团依然能愉快的杀警察杀市长杀法官杀议员,更不用说平民了。在治安恶劣程度,腐败和贫富差距上墨西哥也很严重。而这个国家从年就有了两院议会选举制度,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一人一票总统选举制,看起来民主和自由早有了,但法制和长治久安问题,腐败和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问题却几乎得不到解决。而且不仅是墨西哥一个特例,整个拉美包括东南亚,这种“制度高配,发展低配”都很普遍。就像投资一样,成功的案例值得学习,但失败案例研究清楚,往往价值更高(因为成功中不乏个性和偶然性因素,但失败中有大量的共性和必然性因素)。现在最顶级的趋势我觉得有两个:第一,中国将在未来十几年做到经济规模世界第一,人均GDP迈过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门槛;第二,中国人的财富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金融类资产占比将大幅度提升。一个是总量趋势,一个是结构趋势,总量是底色,结构定差距。另外,在*策底已经明确,估值底已经产生,只差一个经济底的当下,全力拥抱未来,既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当然,分歧永远存在。不争论,买定离手,愿*服输。站在当下,我确实对未来比较乐观。这种乐观既来自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也来自于那些具体的优秀企业。金融类资产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有弹性、对下一次阶级跃升影响最大的财富变量,这个趋势已经无可阻挡。但由于眼前众所周知的各种困难更吸引眼球,所以这个趋势目前依然处于“看不见”“看不起”的阶段。我一直讲,利用好时代和趋势的力量,比拼娃拼奥数重要N个级别(两者不矛盾,是重要性的级次问题),或者说,站在历史视角里,现在拼爹其实比拼娃重要。娃娃顶多相差百步,爹却能相差百里。从时代变迁的未来视角看就更是如此。这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比技术性细节的问题高一个维度。中国经济增长永远性的告别10%以上的高增长,进入5-6%的区间,预示着赚钱的壁垒将越来越高。对个人来讲,改开前全面短缺时代,掌握和参与改善供给为王。过去20年的全面高增量时代,追随流动性趋势并高杠杆为王。未来的中低速时代,经济整体增速下降,供给过剩资本也过剩,好机会和好能力却稀缺。所以个人的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会有大量增值的机会。当前产业经济结构和家庭资产结构最扭曲的地方,其再平衡的过程就是机会最多的领域。是拥抱变化的时候了,趁着绝大多数人还活在惯性中。今天看到一个企业家谈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大风大浪,一直在健康成长,是经营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把一个企业经营到快死了,再把它挽救回来,我认为已经失败了一次。即便是用了多么好的技巧、远见再把企业救活了,那只能说在挽救这个企业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但是在经营企业上已经算是失败了。————这基本也是我的投资观,生死逆转的传奇故事都是高风险的内核,平平安安很乏味的一路稳健前行才是真谛。人要是想活着舒坦,最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匹配度。做的事情与你的能力和梦想匹配,交往的人与你的三观和脾气秉性匹配,生活方式与你的天性匹配,甚至是吃的饭与口味要匹配,很多事儿别看小,一旦不匹配了就浑身别扭进而整个人生都拧巴了。而自由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不但能给你很大的选择余地,更可以给你广阔的回避空间。有选择,能回避了,自然匹配度就上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估值,要想做一个高溢价的人,我觉得关键是几点:第一,建立自己被需要的高价值,着眼于可持续的成功,争取越老越值钱。第二,做那个永远靠谱的人,与你合作永远不用担心吃亏被坑,构筑坚实的信任壁垒。第三,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是个巨大的加分项,但也是柄双刃剑。都是赚钱,但做生意一定要顺应甚至迎合人的本性,做投资一定要克制甚至逆着人的本性。爱美,爱玩,爱攀比,好逸恶劳等等,都是好生意的人性源泉。不劳而获,贪婪,好胜,要赚快钱等等,都是差投资的人性深渊。做生意,不要挑战人性。做投资,不要屈服人性。但两者想做好,都需要懂人性。像个悲观者那样去研究,但像个乐观者一样生活。投资就是在极端情绪间做平衡,不忽视可能的风险,但也要为高概率和高赔率下注。最大的谨慎是坚守常识,最大的乐观是相信未来。直视幽暗,但心向光明。发布于-01-:49雪球人物专访:李杰(水晶苍蝇拍)“投资不是比哪一个方面犀利到极致,而是看谁的弱点更少、理解更系统,这才是投资人自我修养的重点。”本期《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嘉宾李杰先生(雪球ID:水晶苍蝇拍;《股市进阶之道》一书作者)将“理性,辩证,中庸,守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对投资最关键的认识只有两点,第一是理性,第二是要有全局观。所以我更强调首先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人,其次是对投资中的各个要素有均衡的理解。”作为一个在学历和专业资历上毫无优势的普通人,李杰从一个服务员到IT职业经理人,再到通过股市实现财富自由,他是怎样完成一步步的转型?又是靠什么实现了一名散户到知名职业投资人的快速进阶?这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感悟总结,也许正是突破广大股民们“七亏两平一赚”魔咒的一把钥匙。上篇·投资理念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红周刊》:近8年的投资历程一路走来,您总体的投资业绩怎么样?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李杰:我的投资记录方式不是“股票收益率”,而是“流动资产收益率”,因为作为职业投资人,漂亮的数据本身对我并无意义——比如股票年收益率80%,看似非常不错,问题是股票占家庭财富多大的比例呢?所以对我而言,整个流动资产(包括除固定资产外的所有证券资产、现金、存款、债券、信托等)的增长率才是最关键的,它涉及到从大类资产的配置到具体股票组合再到个股选择的一个完整动作。自年起到年我的流动资产增值大致在22-25倍之间(最初几年的数据不是很精确)。这其中分为两个阶段,-年获利6倍左右,年回撤18%,之后到年的5年间又增值4倍左右,这些收益几乎%是由股票投资获得的。回头审视,获得这个结果非常幸运。特别是在第一阶段完全凭着美股和A股的大牛市而获得较高收益,可以说完全是运气使然。而第二阶段是我个人逐渐从懵懂到开悟,再到逐渐对投资的认识体系化的过程,其中、年属于试探和摸索,但市场整体环境决定了收益较好,和年市场环境非常差,我的收益也很平淡。但那时清晰的意识到了重大机会正在来临,所以坚持耐心的等待并在年下半年终于迎来战略性的机会,因此年的收益率较高。其实我并不很看重年度的收益统计,因为其截至区间的市场定价有一定偶然性。一个标的相差3个月其价格可能就差距30%,而从一个连续的观点来看这种偶然性就可以得以平滑。所以我并不苛求每年年末那一刻的数值,更不在乎月度的收益,而更看重资产在一定区间内经过平滑后的一个结果,也看重获得这一结果的市场背景和承担的风险系数。我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相信复利的威力,在没有重大操作意义的环境里以耐心等待不出现重大失误为目标,而一旦重大机会出现也要富有行动力——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每3年左右大多会出现一次很好的机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不断增强自己的投资素养和判断力。历史的收益是一个客观结果已经无法改变,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到东西,那才是未来良好收益的种子。我觉得很幸运的是,在此时此刻,我在物质和知识乃至于精神上的准备都要比以前更加充分。《红周刊》:证券市场上有失败的专业者,也有很多成功的业余选手,您觉得您的思维逻辑和一般的投资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李杰:如果我们把投资作为是金融证券这个专业的“专利”,那么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也能做好确实是挺奇怪的。但事实上证券投资并非任何金融专业所能教授的标准化课程。除了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这些必要的硬知识的掌握并不困难),投资更难的其实是在于对待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对决策所涉及的复杂要素的平衡能力、保持理性和抵抗激烈情绪反应的品质,乃至于对社会发展大势和根本规律的认识和思考。这样来看,我们就不会奇怪于为何那么多的“专业人士”竟然屡犯低级错误,而很多“毫无背景”的人却能成功了。坦率讲,我是一个相对较为理性的人,也是一个比较重视逻辑和证据的人,这种特质可能确实对投资有一定的帮助。我个人觉得自己做的较好的一点是:既清楚的知道自己算是个聪明人,但同时又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聪明人最麻烦的地方就是喜欢耍小聪明,喜欢走捷径,喜欢挑战高难度,这一切都会导致对自己的高估。而一旦你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时,你更不可能正确的评价企业和市场,那投资还怎么可能成功呢?《红周刊》:您曾经说过,如果用一句话描述对于投资的理解,即是“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这里“三好”的基本含义是指?李杰:对初涉企业投资分析的朋友而言,千万不要陷入到企业零散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去,而是集中火力去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好生意?第二,好生意是不是就是好企业?第三,好生意、好企业为何也可能变成糟糕的投资?好生意就是最符合“DCF三要素”的生意特性,是从价值创造的根本特征上把握高价值的源泉;好企业则是指能将“对的事做对”的主体,寻找那种可以给予较高置信区间、能够将良好的商业预期成功转变为巩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现金流的有战斗力的组织;好投资,即是指对于对象、时机、力度三个要素的协调把握,也是投资的财务目标与投资过程中理想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平衡——说的通俗一些,一笔好的投资就是指在合适的价格、以合适的仓位、买入合适的企业(具体请参考《股市进阶之道》中的第十一章),同时也包括这种投资模式能让你健康、愉悦,并且可持续的、站着把钱赚了。换句话说,好生意就是寻找到商业世界中的富矿,好企业就是找一个最靠谱的矿工,好投资就是拟定一个最有利的合作协议。这个思路清晰简单又系统,可以避免很多“非此即彼”的偏激。《红周刊》:看完您的书,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是,与一般的价值投资者相比,您更重视“成长性”,从一开始接触投资到这样的理解经过了哪些心路历程?李杰:成长性的重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说投资主要是赚企业经营的钱而不是市场波动的钱,很多人都会同意。那么企业经营的钱是什么?不正是业绩的增长吗?换另一个视角,股市存在或者股票定价的本质是什么?其实也就是对企业未来业绩的预期进行定价和交易的场所。那些动辄十数倍甚至几十倍的估值,如果其中不是包含着对其未来业绩的成长预期的话,那又是什么呢?其实,如何去理解成长性才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成长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它取决其商业价值和生意的特征、取决于未来中长期的供需格局、取决于企业能否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充分调动起各项经营要素并且持续提升其资本收益率的水平,当然它也取决于企业家精神、战略规划和执行力。投资人与会计或者审计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博投资感悟摘录二十三下篇附红周刊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