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读后感
——作者:郭芹周国平曾说过:“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杨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她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优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样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
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杨绛,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质、她的修行,她对事物的见解。杨先生她出身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然而却恰逢乱世,历尽坎坷,看遍世态炎凉。最落魄的时候,曾经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饿受冻,艰难劳作,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曾消磨杨绛的意志与心态。哪怕经历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旧笑对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现在说的家风;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为上海著名的律师。母亲唐须荌则是一个大方贤惠,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传统女性。而杨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杨荫榆、杨荫浏等人,要么从事于教育事业,要么献身于艺术届,也算得上一时之俊彦基于优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杨荫杭独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头的个性,塑造了杨绛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杨荫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自立。小学阶段,杨绛与姐姐曾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启明,开启了中西文化视野。后就读振华女校,校长和老师皆为名师,教科书采用外国最新版的教科书。为此,杨绛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东吴大学毕业后,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年杨绛随同钱钟书留学英法等国,在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滋养下,她的思想和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也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家学渊源的辉光与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览群书;杨绛和爱人钱钟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惜时如金,嗜书如命”,她百年的阅历,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朝代,人生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杨绛的人生视野和艺术源头,这亦是她的生命和创作不曾枯竭的底蕴所在。加之敏而好学、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杨绛的创作丰富、灵动,让人咀嚼不尽,常常生出无以名状的美感、神韵。无疑与她文化构成之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丝丝相关;正因为她“腹有诗书”,所以她才“气自华”,才使她安之若素,岁月静好!时间会消逝,岁月会流失,但我们经历的那些时光和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每个人不过是凡尘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在漂泊中寻找幸福的痕迹,或许会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间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是为极好,最美丽仍然是爱,相伴牵手才是最好,为此而不惧怕这一生的波折,始终牵手到老。”“生活里有所寄托,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或许是物,或许是人,或许是情感,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有所念想,岁月得以变得更加丰盈。”“杨绛先生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如杨绛先生一般,在简朴的生活中,拥有高贵的灵*。人生不易,在短暂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作者:郑伟《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学和大学时期就听到过很多人的推崇,首先,路遥凭借这本书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其次这本书激励了很多迷茫中的少年和青年,陪伴他们度过了艰苦、寂寞的岁月。后来在工作后,我断断续续用了很长的时间看完,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源于*土地的历史的厚重感,更体会到了那种老一代的奋斗不息的平凡又伟大的精神。
故事的背景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以西北高原孙家两个儿子为主线,描写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典型农村社会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贫困地区努力奋斗的图景。可以从中国近当代历史变化和人物奋斗史两个方面来解读。
70年代中国还处于文革中,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两个困境:制度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村教育落后带来的思想愚昧。生产效率低下意味着普遍的贫穷,绝大多数人还挣扎在无法满足温饱的贫困线附近,用于充饥的主要是窝窝头等粗粮,细粮只有少数领导阶层享用,老百姓除了整天忙于田间劳作外,夜晚还要参与组织分配的各种批斗大会,虽然劳动一直繁忙,但集体制又大幅降低了劳动效率,使得实际的劳动成果与付出远远不能匹配,全面贫穷自然不可避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生产到户承包责任制,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也不用再参与毫无意义的批斗大会,同时,工业化道路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虽然劳动还是辛苦,但有了更多的更好的选择,生活和精神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年轻人也有了走出去闯荡天下的机会。不同于历史书上对文革简略和粗框架的阐述,路遥以西北一个农村发生的故事为切入点,详细描写了文革和改革开放给底层和个人带来的不同变化,让我们对文革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具体和精准的理解,也更能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划时代的意义。读史明智,了解这段历史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知道中国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容易,也对当今国家*策的变革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的方面,则是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奋斗史。孙少安长大时还处于文革中,虽然也曾有理想,曾有不甘,但迫于全家人的生计只能放弃学业投身且只能投身田间劳作,从这个方面来说,时代有欠于他,满腔热情最后只能回归最底层的劳作。弟弟少年时期也在文革中,不过辛亏有哥哥孙少安的帮助,使他在艰苦的生活中至少还有继续读书的机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弟弟可以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文化和技能。虽然最后没能像童话故事一样鸡犬升天,但至少有了走出去的机会,有了虽然有限但还过得去的选择的机会。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差异,但相同的是,兄弟两都在有限的生活资源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出最大的幸福生活。本书是现实主义题材,其结果反映的也是更多的普通的人生活,所以他们没有升官发财,但是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家不用再挣扎在温饱线上,冬天也可以不用担心生计;他们不用再承担父辈被人鄙视的生活,可以昂首挺胸的在村里走过;他们努力的跳一跳,至少有了跳出*土地的机会。与之相对应的,那些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背景却得过且过漫无目的的人,即使改革开放了,依旧生活在最底层,过着最心酸的生活。
看完书后,理解了为什么叫《平凡的世界》,因为他反映的就是普天之下最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更理解了一些人说的,这本书可以陪伴很多人的青少年历程,那种力量,可以让你不管在什么困境下,都能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不再是盲目的,痛苦的,而是始终以乐观主义精神,寻找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疾风骤雨还是暗无天日,都愿意努力的寻找到那一丝丝光明,并向着这一丝光明,坚强倔强的走下去。而这种伟大的精神,就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所诠释的。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作者:沈文文最近又复读了罗伯特的《富爸爸,穷爸爸》,其通篇讲述了如何对自我的财务负责并通过掌握金钱的运动规律来增加财富。事实上,她还告诉我们这样一句潜台词:思想决定着出路。
作者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失了业,“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的有钱人。并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这本书从“富人不为钱工作”、“为什么要教授财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