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很长。
它有天,小时,分钟,秒钟。
一年的时间又很短。
它是一般人寿命的几十分之一,一个世纪的百分之一,中华文明的五千分之一,生命诞生以来的亿万分之一。
但人们总在一年之初的时候感到一年很长——我还有天可以学习,我还有小时可以健身,我还有分钟可以读书,我还有秒钟可以完成KPI;
却在一年之末的时候感到一年很短,好像一年中有无数个计划外的事情让这一年什么都没干呢,就“嗖”的一下就过去了。
而年,无疑会让人记住更多。
我也把我记住的,在这新希望的开始的一年,分享给你们。
十本书单
《谷歌方法》
如今我们出门打开地图导航,寻找目的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20年前,打开地图能看到每一条街道的名字,每一栋房子的门和窗户,还是一件能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本书就从googlemap的前身keyhole的创立开始,到被谷歌收购,最终打造成用户数超10亿的史实级产品,这其中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丝毫不亚于FAANM任何一家的创业历史。而这个叫keyhole的小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王牌产品,而是开创了LBS(Location-BasedService)的新时代。
《区块链:颠覆者如何改变世界和未来》
在年初十分迫切想要了解区块链的时候,随便在图书管借到的一本书。虽然简陋,甚至基本没什么图片,但把应该了解的区块链的基础知识也非常详细且全面的介绍清楚了。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模式是如何颠覆了人类文明以来的信任成本的以及分布式记账模式中信息的隐私性的各种可行性密码技术,都是未来区块链能否彻底改变世界的关键。除此之外,那个叫“中本聪”的神秘男人以及密码朋克的神秘组织,都给区块链,比特币刷上了一层更吸引人的色彩。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吴晓波老师系列,选择了最近的一本,写了08年到18年,十年时间的中国商业的激动历史。以一年为一章节,每一年的大事件,以及大公司之间的此起彼落,但作为对近十年商业历史,甚至是对整个商业史的启蒙读物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你会看到BAT在新浪潮来临时的不同举措,也会看到TMD在新时代里的野蛮生长,甚至还有罗永浩的锤子手机的故事。总之,不论是汹涌的巨浪,还是泛起的涟漪,在可以在这本书中读到。
《资本之王》
又一部浩浩荡荡的创业史,但背景是美国,主角是美国PE巨头——黑石集团。如果说《谷歌方法》是一部21世纪互联网创业历程的缩影,那么,《资本之王》就是一部上世纪在美国这个“金银岛”里,依靠资本叱诧风云的传奇里程。黑石的创始人“苏世民”前一阵子也来中国出了自己的新书,这个“华尔街之狼”的原型是如何点石成金,私生活又是如何挥金如土,而在投资上却异常谨慎,最终带领黑石成功走过一轮又一轮的周期,着实是一个好故事。
《周期》
专门投资不良资产的橡树资本创始人的第二本杰作。这本书把我从短期视角里拯救了出来,第一次站到了一个宏观视角,才发现投资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书中对周期的每个阶段,市场的状态,人们的状态以及因为人们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市场描写的淋漓尽致,周期永远都会到来,但人们从不长记性,因为被市场主导的大众们俨然成为了短期的市场本身。每一次触底都会有人觉得这次不会再涨回去了,而每一次见顶也都会有人觉得这一次不会再跌下去了,然后周期从不会消失,变化的只有投资者的情绪。
《新消费白皮书》
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一两百页的研报。因为新消费人群的出现,新消费观念的诞生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大消费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书中通过图表说明了一个趋势或者一个新现象之后,还会附带几个新消费品牌的例子,在了解趋势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新品牌崛起的故事。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内部讲话》
作为股神的巴菲特却没有什么投资方面专业的书籍出版,因为他的投资智慧都藏在他每一次的演讲,股东大会以及每一年写给股东的信里。没有什么比一口气把两位智者30年的精华仔细读完更能提升自己的投资境界的了。它会教给你学校里从不会教,也教不了的智慧,也会从一行行的金句中,突然悟出一个不仅仅是关于投资,还可能会关于你的人生的永恒真理。
《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
也许现在的投资者没人不知道巴菲特,但可能很少人会知道格雷厄姆。但他是巴菲特的恩师,当初巴菲特去哥伦比亚大学就是为了能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上课。在几乎是一百年前,那个混沌的资本市场,还没有人想到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或者公司的前景来买卖股票的时候,格雷厄姆便像盘古开天辟地一样创造了出了股票的内在价值一说,并且提出价格会随价值上下波动这一沿用至今的理论。本书结合了格雷厄姆的两本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可以很短时间内了解“价值投资之父”的投资哲学。
《人类简史》
上篇文章中也说到跨年在即,逃出,请保持低空飞行,今年最恰当的相遇,就是和这本《人类简史》。《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是站在“术”的角度,交给你舞刀弄剑的一招一式。但《人类简史》带你从7万年前的非洲大草原开始,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走出大草原,逃离内卷,用虚构的想象发展出认知革命,统一人种,进而出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科技革命。我们今天得以以爆炸的速度在经历着科技进步,都在7万年前,智人放弃了四脚行走,选择进化大脑,站起来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注定了。
《乌合之众》
一直慕名想要读的一本书。终于在年末读完。作为年的结尾,也算是恰逢其时。虽然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勒庞是在那个还很混乱的时代所作出的观察,但年却证明了,科技在进步,但勒庞的观点却一直适用。在疫情的紧张焦虑的大环境下,人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进入了群体——而群体不会思考,不会推理,极度情绪化且易被操控,但也就是这样一群群乌合之众,推动了历史车轮,铸就了今日的文明。在民主最先发迹的西方,所谓话语权的自由开放其实也并没有多少能够有实际的效用,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明,以及智能终端应用的爆发,现在的时代才是一个真正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但它带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主吗?不是,反而是更多的网络暴力,群体愤怒,无穷无尽的攻击——这就是群体的本质,这也是话语权真正自由之后的情景,也是未来整个文明被群体架起来的模样。
一个投资框架
在了解巴菲特的一生经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从年轻到现在的投资逻辑以及投资框架的变化——在十几岁的时候,还是市场的追随者;而找到自己的恩师格雷厄姆之后,便开始有了“买股票就是买入公司的股份,和公司一起成长”的思维,通过财务分析,估值方法等找到价格明显低于价值的股票,买入静待价值回归,这便是经典的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理论。格雷厄姆一生用这种理论取得了很不错的长期年复合增长率。
而这种方法拥有他的上限——也就是价值回归之后就卖出,只赚取某些股票被低估的收益。
直到巴菲特遇到了查理芒格——这个“让他从猿进化成了人”的智者,也让巴菲特明白了“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比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取得的回报要多得多。
这也让巴菲特之后的财富才开始真正指数级增长,他真正的投资逻辑以及投资框架才逐渐形成延续至今。
再看国内投资大佬,曾在东方红创造出奇迹现在自己创办睿远的价值投资者陈光明,在他的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同样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形成着自己的投资框架,而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了EMBA期间,成为了价值投资的信徒。
但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当时陈光明选择的是“深度价值投资“——其实也就是巴菲特早期使用的”烟蒂理论“——寻找深度低估的股票。
但事实证明,“烟蒂理论“在中国的股市并不能每一次都灵验——它能带来收益,但远远低于预期,有时甚至还会亏损,或者长期难以价值回归,机会成本巨大。
所以陈光明便从“深度价值“转向了”成长价值“——也就是巴菲特后期的投资逻辑——寻找优秀的公司,赚取公司成长的超额收益。
而寻找成长的道路是非常模糊的,其中的投资框架也是无法单纯用定量因素能够准确地预测的,但巴菲特其实还是给出了答案,八个字——“湿雪长坡,安全边际”。以下用PPT的形式来分享一下。
短短的八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一个完整的投资框架——先通过行业研究判断行业是否有长期投资的价值,比如行业规模是否足够大,增速是否足够快,行业集中度是否已经很高,行业处在哪个阶段等等——确定一个足够长的坡。
之后在行业里找到那些能滚起雪球的公司——再通过公司的深度研究判断公司是否具备“湿雪”特征,比如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有哪些,是否最终可以带来足够的壁垒也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
最后确定了行业,确定了公司,剩下的就是择时——虽然巴菲特一直宣称不会择时,但他仍然有一套他自己的安全边际理论帮助他确定在什么时候建仓,加仓或者减仓;而估值的方法有很多,也很有意思,但最终你会发现,这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估值方法只是辅助,常年在投资圈里的浸淫以及一点点的天赋,才是最终能掌握精髓的关键。
下面简单说一下每一个层面。
最好的长坡当然是行业规模大,增速快,细分市场多,比如休闲零售赛道,就是一条非常诱人的长坡。
年已经超过万亿,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两位数,是非常不错的表现。
并且以休闲零食占大盘的比重以及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休闲零食未来增长的潜力。
而一个大长坡里又有很多小长坡。烘培,卤制品,坚果就是三个比较不错的小长坡——每个都在千亿左右的规模,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未来随着整体规模的继续扩大以及行业头部公司的市占率的上升,出现几家千亿级别的龙头公司是确定性非常大的事情。
而图中提到的几个公司,在今年的表现都体现出了投资者对他们未来潜力的看好,并且毫无疑问的是,这才只是他们成长为巨头的开始。
当然,并不是行业里的每一家头部公司,都能在未来成长为巨头,只有“湿雪”才能滚出巨大的雪球。
“湿雪”最终目的是形成护城河。而巴菲特的护城河无疑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概念——它需要一个投资者对一个行业,一个公司进行非常详细深刻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对公司的护城河概念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判断。
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一般是他们的巨大流量沉淀下来的难以轻易失去的价值——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