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军工企业投资的民用项目容易出现由盛
TUhjnbcbe - 2021/3/12 11:48:00

*工企业,为促进我国*事装备建设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谋求传统装备业务领域实现技术进步、产品不断升级的同时,*企也在积极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通过成果转化快速进入广阔的国民经济市场,这就是从*企视角所称的民用产业投资项目。从现实情况看,*企要步入市场,民企要进入*工市场,于是就产生了*转民、民参*相向而行的趋势结构。站在更高端往后看,两种趋势就会逐步发酵,产生另外一种发展模式。

历史上,在推动*转民业务中,流传着一句虽然不好听,但却经受了实践检验的话:中外杂交模式的民品项目,往往会有更大的成功概率,而自己投资的项目,往往容易由盛而衰。

这句话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有一定的说服力。笔者仅在汽车领域查了一下,譬如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等,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如德尔福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企投资背景的中外合资企业。而我们熟知的“南昌河,北哈飞”的昌河、松花江汽车等等,则或出售、或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而被遗忘。笔者并非崇洋媚外,之所以讨论这个话题,是为了探究*企实施民用产业项目投资的风险所在。

01.不可否认的*工投资项目高起点

*工装备是国家装备产业,在投入、资源保障、优秀人才方面,其它市场化企业很难攀比。*企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且技术先进性往往超前于市场同类技术的发展。因此,特别是十年前,*企投资的民用产业项目,在启动初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技术门槛比较高;产品创意比较好;能够快速填补某市场空白;在一定周期内能够快速获得投资成效。但是,如果你回看十几年前投资的光景项目,仍存续者还有几何?

历史上,如同汽车一样,*企曾开发出很多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民用项目。在投入运营后,项目公司效益也非常优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同类企业的出现,加剧了该项目领域的市场竞争。眼见凑热闹的小兄弟快速成长,然后比肩齐眉,最后公司开始由盛转衰,或勉强维持,或转做他行,或逐步退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02.项目投资主航道的选择

*企从事的装备产品,具有系统程度高、技术学科多、专业结构复杂的特点,总承单位、各专业组织通过密切协作,共同完成装备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在*企的发展历程中,为实现装备的系统化管理,形成了基于不同专业方向为代表的组织构架。每一个总承单位、下属专业组织都有追求发展的意愿,都有可能成为民用产业的投资主体。如果*企缺乏投资主航道的管控机制,从整个企业看,民用产业投资项目就会呈现遍地开花,方向多元、项目关联度低,民用产业的规模建立在诸多项目物理叠加基础的场景。这种现象,对一个企业而言,相当于过去的分散游击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公司数量多,项目多,却很难形成竞争合力。不可否认,也会存在机智敏感,毙敌无数,最后喜看胜利大结局的铁道游击队,但很少。

因此,*工企业进行民用产业项目投资,加强投资主航道范围管理和投资项目控制,从顶层构建清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项目关系,是非常必要的。03.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我国装备市场很长时期处于卖方市场,这种情况在近十年才得到一定的改观。*企更习惯于通过自己的设计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化企业相比,市场观念相对要弱一些。*企进行产品开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可能陷入以技术而不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思维。当然,这一观点并不代表普遍性。

以上观点,可能很多*企并不完全同意。诚然,近年来,很多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这种进步运用于市场化项目投资,仍略显不足。

以上问题,容易出现在投资项目的运营阶段,但需要在投资项目论证期去研究、策划、回答、纠正,作为项目投资审查、控制、审批的重要内容构成。

现实中,*企民用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容易遵循装备论证的模式,即使很多论证借鉴了市场化论证的模板和内容要求,在论证深度和全面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典型的问题是,可行性报告往往以“可批性报告”的形式出现。

可行性论证是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决策者需要通过报告,能够深刻理解项目投资的背景、战略符合性、面向的市场、竞争环境、机会和风险、投资能力等条件,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从而提高决策的效能。其基本构成的核心内容,至少应该包括3部分,即市场分析、商业计划和风险评估,而每一部分则由若干具体内容构成,不做赘述。

可行性论证是投资管理的重要构成,论证的深度对后期公司运营影响深远,如果为了尽快获批,在论证阶段有意识掩盖了重要风险要素,必将对后期经营产生严重的长鞭效应。04.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的统筹

企业要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兼顾短期商业收益的实现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商业实现质量、核心竞争力培育和维护、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市场导向。

*企投资的产业项目公司(简称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很多源于*企,市场观念的转变、市场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这些不再赘述,只考虑容易出现的客观因素,具体包括4个方面:

一是失去了技术保障的温床,过度集中于项目产品经营。投资项目获批转入运营阶段,意味着公司脱离*企雄厚的技术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资源支持。在公司成长阶段,产品天然具有的技术竞争力会给公司带来预期效果。这一阶段,公司产品还处于技术完善和升级期,产品开发团队也具有开拓的激情,当产品一旦成熟,进入快速发展期后,技术支持团队往往转向公司前台,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而出现萎缩,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竞争力逐步开始衰减(一般看3-5年期)。

二是市场管理方面。公司进入正常经营期,往往不会枉顾竞争者的进入,但并没有形成市场环境变化、竞争者影响和经营风险的定期标准化跟踪与分析,包括,公司产品面向的市场情况,可以拓展的领域,市场如何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等,导致公司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逐步丧失。意味着公司有风险感知力,但缺乏风险反应能力。这一阶段,往往处于与竞争者的对峙阶段。

三是客户需求研究不足,缺少新产品开发的主动规划管理,产品更新、客户拓展效率不高。竞争者的出现,竞争环境的形成都不足为奇,但意味着客户增加了更多选择和更多需求的期盼,这是客观规律。如果公司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客户服务意识,仍停留于过去任务拉动型的装备产品开发模式,公司由对峙转入衰退也就成为可能。

四是随着竞争者大规模的投入而加速衰退。市场化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渠道和专业化发展思路,随着大规模投资的启动,竞争对手的项目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企投资的公司由于决策链条长,缺乏市场化企业融资的管理机制和灵活性,公司的市场投放能力、市场占比将随着竞争者的大规模投入快速下滑,意味着企业维持甚至衰退期的开始。以上仅仅局限于直观的分析,公司能否保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市场机制的建立,而机制需要落实在人身上。(本文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军工企业投资的民用项目容易出现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