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传着“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给小孩一颗棉花糖,说出去一下,然后回来的时候如果糖还没有吃掉就再给你一颗,对于小孩的跟踪表明,没有吃掉糖等待第二颗的孩子更优秀,于是就有了美国家长家教名言“don’teatthemarshmallow”。
后来又有人重新做了实验,这一次大人回来后,对没有吃糖的孩子说:“对不起,我忘记带糖了。”结果第二次再让孩子选择的时候,孩子不再留着这颗糖。
很多人看到前面的故事,可能认为我们将谈及资本积累,但是其实不是的,我想谈谈如今A股投机胜于投资的问题,A股投资人中到底是投机者多还是投资者多,没人能够界定,也没有数理统计,但是从A股成交量和换手率可以得出投机者众多的结论,而且这也是A股被多年诟病的现象,*府说是散户追涨杀跌,散户说是*府基金带的好头,各大媒体互相吵闹,谁也没找到真的问题。
个人认为投机行为盛行起源于预期不稳定的行为,中国崇尚改革,一言不合改改改,很多*策都是好*策,但是问题就在于*策并不是稳定的,比如07牛市,国企分置改革,所以涨的都是大行业大股票,但是盘子被收走,开始紧缩抗通胀抗热钱,于是方向暴跌,而这一轮15年半年牛市,起源也是*府希望通过直接融资做大分母降低杠杆率,结果开始支持股市,形成了一轮指数狂飙。然后又一轮去杠杆结束牛市,更久远的上世纪90年代也出现过*策主导行情的情况,有人称为*策市。但是*策为何如此摇摆,我认为*策制定者并非有意开这一类玩笑,而是*策制定者自己心中也是有恐惧的,当一种现象产生,他总想做点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发现解决方案货不对版,他又用另一种方式撤回。
这就像那个棉花糖实验,第一次积累棉花糖期待获得第二颗的散户希望落了空,*策的盘子抽回去了,那第二次,散户注定追涨杀跌,他们认为盘子一定会被收回去的,于是投机气氛就浓厚了,但是问题是,*府还真众望所归收走了盘子,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就出现了。
最后的问题来了,如果知道*府不会再给你第二颗棉花糖,你要不要做一个长期投资者,事实情况是各种短期持有的股神是各领风骚三两年,而真正发财的却是各路扫地僧,上世纪90年代有很多老股民坚持下来的,有好几个数百倍的增长,而且他们普遍认为中国股市回报远远高于欧美。那是出了什么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散户等待了一颗错误的棉花糖,散户心中一直把*策和银根宽松当做棉花糖,其实那些只是空气或者泡沫,没有半点甜味,真正能够让你吃到的棉花糖是企业利润和利润增长。所以,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最需要的,是不要被直觉干扰,而使用直觉是大多数人错误的根源,由于*策好处更直观,更显而易见,于是他们就去找*策的蛛丝马迹。
*策的糖丸,该收走,留不住,如果你从年把创业板日K线同框,你会发现感觉从雄起到风声鹤唳的年只是冒了个鼓包,而总体向上趋势一点都没有变化,新兴产业的行情已经持续了4年有余,而不是年的牛市才开始。而主板的趋势也很稳定,基本处于一个水平面,并且预计未来也是横盘为主,偶然冒尖。他们反映的,正是他们利润的大致增长幅度。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