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振宇,作者授权首发美国金融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PierpontMorgan,后文简称“摩根”)在金融史上赫赫有名,“Morgan”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华尔街的代名词,由早期摩根银行衍生的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金融企业如今依然在世界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非常之人必然是毁誉参半、争议颇大,誉之者谓摩根为“金融界的摩西”、“华尔街的拿破仑”,而毁之者谓其为“强盗资本家”、“金融大魔头”。不过拨开“层累叠加”的历史岩层,摩根的真实面相远比“单向度”的银行家更为鲜活丰富。在我们所熟知的往事外,他还有另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我们却所知甚少。譬如作为收藏家的摩根,一生集藏闳富,并积极投身到公共博物馆事业,他担任过董事会主席的大都会博物馆已成为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而由其私人书房演变而成的公立机构——摩根图书馆更是成为人类文明中“小而美”的艺术瑰宝。
华尔街23号的前摩根银行总部
年夏日,笔者顺着摩根的足迹,探访了华尔街23号——曾经的摩根银行总部、大都会博物馆、摩根图书馆[2]等历史地标。美国诗人朗费罗曾说,“如果我们能读懂每个人秘藏的历史,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发现他的哀伤和痛苦,所有的仇视也就放下了”。从摩根的人生边上走过,翻开他“秘藏的历史”,尤其是漫步于摩根图书馆时,内心充溢的不只是诗人所谓的“同情之理解”,更多是震撼,以及对另一个世界里热爱收藏、深具人文情怀的摩根的深深敬意。文雅的疯狂
摩根从少年起就对收藏表现出特别喜好,比如搜集总统和名人的签名[3]。但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在“严父”朱尼厄斯去世后。受过良好教育的摩根有着高雅收藏品味,他还雇佣一批专业鉴赏家为其网罗藏品,概有“天下藏品应尽入吾彀中”的宏愿。摩根收藏甚广,包括中世纪以来各类珍贵手抄本、装饰书、素描、手稿、陶瓷、挂毯和家具等。与银行家的精明迥异,他在收藏上讨厌讨价还价,喜欢上来就问交易商花了多少钱买进,然后在此价格上加钱成交。另外,他还喜欢一举拿下整套藏品。为从英国诗人拜伦的希腊亲戚手中买到手稿,摩根曾派代理人“驻扎”当地数年。手稿甫一上市,就去抢购,直至全部买下[4]。时人对收藏家的刻画,或许也是摩根的写照,“一群展翅待飞的秃鹫,耐心地等候某个同行归天,随后就猛冲下来扑向逝者的藏品,凶残地攫走一些垂涎已久的珍宝。”[5]艺术史家赖特林格如此评价摩根在艺术市场的地位,“20世纪初,由于一个人的努力,使美国人支配了世界艺术市场……毋庸置疑,摩根组建了最伟大的个人收藏。”[6]凯恩斯曾说,“银行家在其业务经营中必然要表现出超于人性的传统的体面。终身从事这种活动使他们成为最为浪漫并且是最不现实的人”[7]。摩根对于收藏的痴迷和疯狂,可谓是“最为浪漫”而“最不现实”的人,西方书话权威巴斯贝恩将此类痴迷收藏的人称为“文雅的疯狂”(GentleMadness),无独有偶,摩根也曾因对诚信的推崇和坚守而被称为“绅士银行家”(GentlemanBanker)。摩根在收藏方面到底烧了多少钱,如今已难精准考证。但据年的一份记录显示,他的遗产总计约万美元(约合20世纪90年代的12亿美元),其中收藏品估值约万美元(亦有人认为超过万美元)。虽然摩根在美国工业化崛起时代拥有工商业的“领主”地位,但其私人财富总量与同时代的商业巨擘——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相比并无太多过人之处。年,洛克菲勒的个人资产价值已近10亿美元,据说他从报纸上得知摩根的遗产价值后(一说是卡内基),摇着头说:“我甚至觉得他算不上是富人”[8]。对于摩根“文雅的疯狂”,合伙人不乏微词但又无可奈何,合伙人莱芬韦尔抱怨道,“皮尔庞特买画与挂毯有一半是为了赚钱的说法,与事实恰恰相反,这完全是穷奢极侈的举动,并且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还经常削弱了公司的财力。如果他不挥霍这些钱,那么公司完全可以把它们用作资本。”[9]重塑文明的雄心
铁路作为镀金时代的象征之一,为美国从农牧业向工业国家的快速转型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积聚了大量社会财富,不经意间也改变着世界收藏格局。19世纪下半叶,随着铁路铺设到美国西部大草原,草原之州的小麦开始涌向全球市场,导致谷物价格大幅下跌。由此带来的一个冲击是,英国贵族的农场收入急剧下降,但由于税收有增无减,贵族们只得靠出售祖传艺术品来维持收支平衡[10]。而对岸富起来的美国新贵们,怀揣着对欧洲文明的向往,由物质享乐主义迸发出对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一时间,无数艺文奇珍如激浪翻滚,穿越大西洋,归于新大陆。对于收藏动机,美国铁路大王亨利·亨廷顿曾说,“世人生生灭灭,书籍却可永存,要盛名不朽,集藏一批珍密善本正是无上的稳妥捷径。[11]”虽然摩根不以收藏来投资获利,但心中未必没有将藏品传之于世而名垂青史之念。不过更不容忽视的是他对重塑美国文明,改造“文化沙漠”的雄心。“他想要积累一大批艺术品,这样美国人就不用上欧洲去学文化了……让美国文明与他推崇备至的欧洲文化并驾齐驱”[12]。摩根在遗嘱中对自己为何收藏艺术品有如下解释[13],“很多年来,我怀着极大的兴趣收集各类藏品。我一直都非常希望以妥善的方式处理这些艺术品……让它永久成为美国人民的财产,为人们增添生活的情趣。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让我来完成这项工作,所以至今我的愿望仍然没有实现”。在遗嘱中,摩根要求独子杰克(JohnPierpontMorganJr.,又称Jack)在继承遗产后寻找适当的时机实现他的愿望。小皮尔庞特·摩根(J.P.MorganJr.,Jack,.9.7-.3.13)
镀金时代的美国经济快速腾飞,但也出现贫富不均、社会矛盾激化等诸多问题,不少企业家开始反思“财富的责任”。年,卡内基发表《财富的福音》,宣扬“拥有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他提倡应当将财富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事业的理念,引发广泛热议和不少富豪的认同。一批卓越的企业家不仅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还参与到推动社会变革,特别是思想观念和社会文明的塑造。摩根最为敬佩的名人拿破仑曾说,“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但摩根显然不属于此列。在维护美国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之外,他还长期致力于宗教、文化及教育等事业,特别是积极投身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公共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中[14]。年起,摩根便成为大都会博物馆创立之初的赞助人,年当选为理事,年起担任理事会主席直至去世[15]。他热衷参与大都会博物馆的各项事务,并经常把个人藏品放到博物馆借展。摩根一度想将个人藏品全部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但他提出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由纽约市拨款修建一个展厅专门收藏他捐赠的艺术品。但彼时美国社会反“货币托拉斯”的舆论愈演愈烈,普约听证会也正在调查摩根,一些报纸和*府官员对他的要求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应当由摩根自己承担费用。摩根感觉自尊心受损,暂时放弃捐赠的想法,转而将藏品处置权交由杰克[16]。大都会博物馆摩根翼楼,镌刻有TheJohnPierpontMorganWing在摩根晚年,为了使贮藏在英国王子门街居所的藏品可以运回美国而避免巨额关税,他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国会通过一条百年以上艺术品免征关税的法令[17]。父亲去世后,除出售一些藏品以维持资金流动需要外,杰克在年将多件藏品赠予父亲曾付出大量心血的大都会博物馆。为永久纪念摩根父子对博物馆发展的贡献,博物馆于年专门设立摩根翼楼(TheJohnPierpontMorganWing)用于展览摩根家族捐赠的收藏,门口镌刻着这样一段话,“皮尔庞特·摩根翼楼展览的藏品由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收藏,他和他的儿子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以给美国人民带来教益和乐趣”[18]。自此,摩根终于和念兹在兹的大都会博物馆达成“和解”。“天堂”图书馆
担任过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写道[19],“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若博尔赫斯访问过摩根图书馆,他一定会惊叹发现了人世间最接近“天堂”图书馆的地方。年,摩根致电纽约顶尖设计师麦金,希望在居所附近盖一栋建筑用于个人居住和存放艺术品。他直言不讳地说,“我要一件杰作”。[20]从年动工,到年底竣工,摩根花费超过万美元(超过现在万美元)。摩根图书馆是向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庄园的致敬之作,设计师麦金采用“布杂”风格[21](Beaux-Arts),整个建筑为长方形立面,配以一排双柱式柱廊,外墙用田纳西粉色大理石砌筑而成,墙面、屋檐等各处精致的雕花装饰,处处彰显着华贵气质。图书馆建成后,摩根大部分时间“沉迷”于此,不再前往位于华尔街23号的摩根银行总部,以至他的一名合伙人铂金斯将此戏称为“摩根分行”[22]。摩根的女婿萨特利曾如此描绘摩根的晚年生活,“他安坐在书房的炉火前,抽着大黑雪茄,仔细端详把玩着最新的藏品或独自下着单人跳棋”[23]。年麦金设计的摩根图书馆效果图,年建成的摩根图书馆年,为实现父亲“寓教于藏”的遗愿,杰克将摩根生前最为珍爱的摩根图书馆,交由基金会管理,正式向社会公开并捐赠万美元作为管理经费。经过百余年变迁,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摩根图书馆已由私人书房变为一家面向公众服务的独立博物馆,拥有超过35万件藏品,近两百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4]。摩根图书馆已成为纽约保存最好的镀金时代的见证之一,虽然规模逊于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但它却以别样风格独树一帜,尤其是珍本书、手稿等收藏,而被誉为“爱书者的天堂”。年摩根图书馆旧址,曾为图书馆正门,年改造后正门改到麦迪逊大道。从麦迪逊大道走进摩根图书馆,突然“遭遇”与纽约街道喧嚣迥异的“秘境”。在“摩根大通”大厅里(由摩根大通赞助冠名)一块桃木色的展板开宗明义地镌刻着杰克捐赠父亲私人书房的初衷,“设立这个机构目的是为永久保存藏品,并向对文学、艺术等感兴趣的学者、民众开放……致力于知识的进步,鼓励研究,使之逐步成为一家具有公众教育价值的机构”。与大厅相连的是高达三层楼的中厅,阳光通过玻璃窗洒在地板上,多了几分灵动,显得分外清新悠扬。摩根图书馆正门(左)、摩根图书馆中厅(右)建成至今,虽然图书馆经历多次改造扩建[25],如今已集博物馆、小剧场、研究机构等于一体,但它最为吸引人的部分依旧是百年前由建筑师麦金为摩根设计修建的摩根图书馆(又称为“麦金馆”)。麦金馆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藏书馆、书房、图书管理员办公室和圆形大厅。麦金馆构造藏书馆是麦金馆中最蔚为壮观的部分。藏书馆高达30英尺(约9米),布满以青铜铸就、镶有切尔克斯胡桃木的三层书架,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中世纪以来的珍本善本。内庭拱顶绘制着仿拉斐尔风格的壁画,红色暗花的壁纸装饰富丽堂皇,让爱书之人叹为观止。谧静的藏书馆,光影、书影、画影交织,宛如漫步在唯美的天堂梦境。“一册书的命运就是与收藏者和他的收藏的邂逅。一本旧书在一个真正的藏书者的手中又获新生”[26]。这里的每本书犹如跃动的小精灵,迫不及待地诉说着自己的命运,年代、产地、工艺以及主人曾经的往事。心中不禁默想,博尔赫斯对图书馆永恒的赞美,“我怀疑人类——独一无二的人类正在走向灭亡。然而这个图书馆却会永远存在,充满着宝贵的书卷,无用的,但又不会腐蚀的秘密,静止的,但又是光辉灿烂的。”藏书馆内景藏书馆书架收藏珍本所费赀财甚多,非富豪难以为继。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书商罗森巴赫就感慨,“购藏书籍在吾国尽落入工商巨子或所谓的富豪财神之手,而非归于学院教授和大学者”[27]。不过从理性视角来看,书籍高价交易扮演着书籍“保护者”的角色。试想,如视珍本为敝帚,则无人珍惜矣。归于富豪之手,可让书籍受到良好存管,但束之高阁、秘不示人则无法发挥公共价值,而摩根家族在收藏与公共价值融合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饶有趣味的是,在藏书馆壁炉上方挂着一幅16世纪在荷兰布鲁塞尔制作,名为“贪婪的胜利”(TriumphofAvarice)的巨幅壁毯[28]。这幅壁毯属于“七宗罪”系列之一,上面绣有拉丁语铭文,大意为“就如坦塔罗斯(按:宙斯之子,因不懂得珍惜而受到诸神惩罚)在水中饥渴一样,守财奴总是渴望着财富”。摩根凝视这幅挂毯时,或许内心会思考金融、财富的责任。他会想到《圣经·路加福音》里的一句话吗?“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壁毯“贪婪的胜利”藏书馆天花板的装饰由美国画家莫布雷创作,共有18个弦月窗,其中9个是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和科学的缪斯女神画像,另外9个是摩根欣赏的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及印刷商画像。从壁炉上方由左往右依次顺序是:但丁、主管喜剧的缪斯女神、波提切利、绘画、米开朗琪罗、建筑、桑加罗、诗歌、苏格拉底、历史、卡克斯顿、音乐、希罗多德、科学、伽利略、天文、哥伦布、悲剧[29]。值得一提的是,莫布雷最早推荐的印刷商代表是德国的古腾堡,但因摩根更为欣赏英国印刷商而替换为卡克斯顿[30]。卡克斯顿在英语世界中拥有崇高地位,他是英国第一个印刷商,被誉为莎士比亚之前对英语影响最大的人。年英国BBC评选千年英国名人中,卡克斯顿仅次于莎士比亚、丘吉尔,而超过达尔文、牛顿等位列第三。藏书馆内景在弦月窗的拱肩处装饰着*道十二宫图(Zodiac),摩根历来对*道十二宫的神秘力量有强烈兴趣。生前,他常年聘请一名星象学家为其占卜,事无巨细,包括*治事件、股票市场的涨跌等[31]。他还是秘密俱乐部ZodiacClub的重要成员,这个俱乐部只有12个成员(每人对应一个星座),每年举行6次晚宴,共同探讨金融和文化问题[32]。还值得介绍的是,藏书馆拱肩的星座排列与常规顺序略有差别,这是摩根煞费苦心的用意,外人难窥此中秘辛。比如门口按摩根要求装饰着他视为“幸运之星”的两个星座——白羊座和双子座,白羊座是摩根的星座(出生于年4月17日),双子座寓意他和第二任妻子路易莎的结婚日期(年5月31日)。而与白羊座相对的天秤座,是摩根在ZodiacClub的标志,与双子座相对的水瓶座,则寄托他对早逝爱妻阿米莉亚的缅怀(年2月17日去世)。书房书房是摩根阅读、休息,会见商业伙伴、艺术掮客、学者和朋友的场所。女婿萨特利认为书房最能体现摩根的审美趣味,里面的装饰、摆件可谓“无一件无来处”,处处体现着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菁华。譬如,书房的天花板由麦金从佛罗伦萨花重金购买的古董天花板组装而成,而窗户镶嵌的彩色玻璃则来自15世纪到17世纪期间的欧洲教堂、修道院。美国著名摄影家阿诺德·温特在参观后叹为观止,将其誉为“美国最漂亮的房间”[33]。书房内还悬挂着摩根父子的画像,二位凝视着踏入“领土”来来往往、徘徊驻足的观赏者,如有知,料想内心应是分享的喜乐平和。摩根画像(左)和杰克画像(右),分别由英国艺术家FrankHoll和FrankOwenSalisbury创作[34]由于摩根在美国金融界帝王般的地位,摩根图书馆不可避免成为金融史上诸多重大时刻的见证者,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应对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年11月3日,摩根把众多银行家召集到书房,然后把大门紧锁,亲自揣着钥匙,宣称在问题解决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离开。次日凌晨,在摩根的“胁迫”下,银行家们纷纷签字同意解决方案。若干年后,一位会议亲历者如此回忆当年的场景,“简直想象不到焦头烂额的金融家们会在这样一个不协调的地方开会:一个会议室里,墙上挂着高贵华美的壁毯,书架上放着稀见版的《圣经》以及中世纪的插图手稿;另一间屋子里边收藏有……许多文艺复兴早期的大师的作品,摆着大的敞口火盆,门半开着,对着藏护原稿的藏金柜”[35]。书房摩根的宗教收藏
摩根图书馆的藏品涵盖了人类文明的诸多精粹,漫步于此不禁慨叹创造力的伟大,唤起的惊奇和谦卑充溢心灵。除卷帙浩繁的珍本图书外,这里还藏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鲁本斯、伦勃朗等众多画家超过12万件的画稿;15世纪到20世纪众多作家、音乐家、*治家等的手稿、信件和个人物品,比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左拉、艾略特、拜伦、济慈等作家、诗人的手稿,梭罗生前的四十卷日记,贝多芬、海顿、舒伯特、马勒、肖邦、瓦格纳、德彪西等音乐家的乐谱手稿,历任美国总统(如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的信件资料等。此外,图书馆还有丰富的摩根家族档案、摩根银行早期的各类资料,这些都是研究镀金时代美国经济金融史的重要史料。当然“藏书美富的图书馆,并非建馆即可得,须历经多年方可长成”[36]。除收购之外,摩根图书馆还有不少捐赠的藏品。因为收藏耗资甚大,又需专业技术和人员保障,对于捐赠者而言,藏品得以仔细看护,谨防“毫无柔情或者不能鉴赏其美”的人非常关键,所以找到一家合适的捐赠对象并不容易。摩根图书馆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丰富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经验,而成为世人信任的受赠对象。年,摩根致信马克·吐温,询问能否获得由他亲笔签名的《傻瓜威尔逊》手稿,马克·吐温以恭敬的态度回复道:“我一生中最高的理想之一,已经得以实现了。那就是有幸能让自己的作品与您的尊贵收藏紧密为伍,得以在这幻灭的尘世中长存不朽。”[37]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纽约著名藏书家伯登的遗孀将丈夫藏书中美国文学的精华部分赠与摩根图书馆(估价超过千万美元),并另捐资万美元作为馆用经费[38]。在藏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不计其数与宗教有关的收藏。摩根家族是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家族,祖上不少成员担任过教会神职[39]。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曾说,“自我肯定或感到上帝的允准,远比世界上一切财富能带来更大的喜悦”。摩根作为基督教圣公会的重要成员,倾注大量心血到教会发展中。他对《圣经》抱着原教旨主义者的态度,相信字字句句皆为真理[40]。无独有偶,美国镀金时代其他商业巨擘也多为虔诚基督徒,比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洛克菲勒自年轻起就开始遵循缴纳捐税的宗教教义,将收入的1/10捐献给教堂和其他善举。[41]据说每年芝加哥大学校长找他捐款时,两人都先共同祈祷,祈求上帝启示,这样每次校长总能得到所求的数字[42]。对于理解美国商业文明和历史变迁,除了纯粹的经济因素之外,还需要重视宗教和商业精神的融合,看到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社会学家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洞见,“必须主要到这些宗教信仰的经久不变的内在特征中去寻找”。在藏书馆里,可以看到延绵数个书架不同版本的《圣经》及宗教书籍,令人叹为观止。信仰和艺术的碰撞,往往能诞生出传世名作,华丽而不媚俗,充满庄重的神圣感。譬如,奢华的宝石装帧书《林道福音书》(LindauGospels,公元约年)、《伯托圣礼式书》(BertholdSacramentary,公元约-年)等。《林道福音书》(左)、《伯托圣礼式书》(右)还有在染成黑、深蓝底色的羊皮纸上,以金、银书写而成的《黑色时光》(BlackHours)、迷你而精致的《法兰西克劳德的祈祷书》(PrayerbookofClaudedeFrance)等。上:《黑色时光》[43];下:《法兰西克劳德的祈祷书》(69x49毫米)。(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上述藏品固然珍贵,不过摩根图书馆真正的镇馆之宝却是古腾堡《圣经》(GutenbergBible,因每页行数多为42行亦称四十二行圣经)。作为西方活字印刷术印成的第一部书籍,古腾堡《圣经》在西方宗教史和文明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十五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共印刷约部《圣经》,现存世有49部(其中12部为犊皮,37部为纸质),完整版仅余23部[44]。摩根图书馆拥有三部古腾堡《圣经》[45],是世界上现存最多的机构(两部为纸质,一部为犊皮。但只有一部纸质为完整版)。摩根图书馆收藏的古腾堡《圣经》电影《后天》曾有一个片段,一群受困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民众只能烧书取暖维生,但有一个人却紧紧抱着馆藏的古腾堡《圣经》以防被烧。他在片中的一番话,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古腾堡《圣经》被西方如此看重。“这本《圣经》是第一本印刷的书,它代表着一个思想时代的开始。对我来说,文字是人类最大的成就,你可以笑,但如果西方文明终结了,我至少可以保留其中的一小片。”在他的内心里,即使濒临死亡险境,古腾堡《圣经》依旧保存着人类文明和希望的种子。“即使知道明天世界毁灭,我仍愿在今天种下一颗小树”。可以说,对待书籍和知识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成色。一个践踏书籍、鄙夷知识的民族,终将遭到历史的报复,“凡是焚书的地方,最终将必焚人”[46]。但是只有知识,而缺乏正直和道义也是危险的,“没有知识,正直就是脆弱无用的。然而,没有正直,知识则是危险的和可怕的”[47]。不断收藏书籍和艺术品,以保存人类知识和艺术菁华,又把宗教的道德观,特别是诚实守信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条件,约翰逊之语不也正是摩根一生践行的信条么?尾声——摩根藏书票
游罢图书馆,由金融家、收藏发烧友、虔诚基督徒多重折叠的摩根逐渐舒展开来,让人顿生亲近之感。但斯人已逝,无缘畅谈,只能因人及物,隔空相会。由此笔者开始收集与摩根家族相关的书籍、物品,而其中最珍贵的则是摩根生前使用的藏书票。藏书票拉丁文是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之一”,乃藏书者用来“宣誓主权”,展现审美品味的“书房雅物”。多为纸制,常贴于书的首页或扉页。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早期内容多为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元素逐渐丰富,承载着越来越多藏书者的个性和旨趣,正所谓“票如其人。一张藏书票包含如许内容,思想、情操、追求,令人神驰,堪可玩味。”摩根藏书票作为藏书界的资深票友,摩根亦有此雅好。笔者收藏的一枚藏书票,由摩根亲自参与设计,这枚烫金藏书票采用较为稀见的皮革材质,黑底、烫金图案[48]。藏书票印有摩根家族的纹章,正上方是一头牡鹿(Stag),象征平和与融洽;正下方是一头前扑状的狮鹫(Griffon),这头前半身为鹰、后半身为狮,常见于西方神话,被传颂为看守宝藏的凶猛怪兽,象征着勇猛和警戒。藏书票上还印有摩根的英文名“JohnPierpontMorgan”和摩根家族的座右铭“Onwardandupward”(勇往直前)。藏书票原贴于摩根藏书中,后来图书管理员担心皮革将书籍染色,才逐渐从书中移出。贴有藏书票的藏书笔者收藏的另一枚藏书票,非摩根自用,而是摩根图书基金会采购书籍的专用藏书票。从票面来看,之前贴有这枚藏书票的图书应是捐赠给位于纽约市的著名私立大学库伯联盟学院。票面上有一座古典建筑物的废墟,倾毁的雕像柱脚旁边布满画具,正中央是建筑构件一般的陶瓷饰板,而这也正与以艺术和建筑设计专业见长的库伯联盟学院暗合。摩根图书基金会藏书票凝视着摩根藏书票,仿佛可以汲取更多对书籍的热爱,而转化为“文雅的疯狂”。虽然对于藏书向来有另外一种声音,德国学者汉斯·哈伯特谓“爱书成癖者乃书之奴”[49]。古罗马斯多葛派诗人、哲学家塞内加,亦发出警示,“集藏闳富,多不胜数,无所不备,而藏书主人尽一生连书名亦未能抽空一览,如此又有何益?精选书籍数种,潜心涵泳即可,切勿迷失于书丛中”[50]。不过爱书者们依然是“我行我素”、“甘愿为奴”,坐拥书城的快乐“欲语低头笑”、“妙处难与君说”。晚年失明的博尔赫斯仍不断买书,他在八十三岁时的一次访谈中说道,“让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依然假装我的眼睛没瞎,我依然买书,我还是不断地往家里添书。我可以感受到书籍友善的吸引力,我并不清楚我为什么相信书籍可能带给我们快乐”[51]。或许不知道为什么相信,才是真正的热爱,这种对书籍的热爱,“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足以超越历史和空间,成为永恒的咏叹调。主要参考书籍:
1.SusieJ.Pak,GentlemenBanker:TheWorldofJ.P.Morgan,HarvardUniversity,
2.JenniferTonkovich,InsideTheMorgan:PierpontMorgan’sStudy,TheMorganLibraryMuseum,NewYork,
3.钟芳玲《书天堂》,中央编译出版社,年
4.琼·施特劳斯《美国银行家:摩根传》,王同宽等译,华夏出版社,年
5.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陈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6.罗恩·彻诺,《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金立群译,江苏文艺出版社,年
7.谢林·布里萨克、卡尔·梅耶《谁在收藏中国:美国猎获亚洲艺术珍宝百年记》,张建新、张紫微译,中信出版社,年
注释:
[1]摩根史丹利是当今世界最为顶尖的投行之一,人称“大摩”;摩根大通是目前世界市值最高的金融机构截止年12月末),人称“小摩”。
[2]全称为TheMorganLibraryMuseum,摩根图书馆与博物馆,本文简称为“摩根图书馆”。
[3]《摩根财团》,第22页
[4]《摩根财团》,第、页
[5]《文雅的疯狂》,第37页
[6]《谁在收藏中国》,第17页
[7]JohnMaynardKeynes:TheConsequencestotheBanksoftheCollapseofMoneyValues(Aug.)
[8]《摩根传—美国银行家》,第15页;卡内基一说见《摩根财团》第页、页
[9]《摩根财团》,第页
[10]《谁在收藏中国》,第九章《瓷器泡沫》
[11]《文雅的疯狂》,第6页
[12]《摩根财团》,第页
[13]摩根去世后,他的遗嘱发布在年4月20日的《纽约时报》
[14]《摩根财团》,第56页
[15]纽约大都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