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刘尚勇水墨画的艺术价值
TUhjnbcbe - 2021/2/14 8:55:00

水墨画的艺术价值

刘尚勇先生近期在《书画市场大讲堂》做了一期关于书画投资指南的节目,从艺术品投资板块的分布讲到书画板块的市场热度,尤其对中国水墨画的历史及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最为传统的水墨画大有裨益。

以下内容根据刘尚勇先生在节目中的部分录音整理。

首先,“水墨画”是什么?从画面表现上看,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纯用“水”和“墨”的极简单元素来绘制的画,画面无设色或少有设色。以水墨为核心要素的绘画古人称做“水墨画”,近代人们为了区别西方绘画,便将“水墨画”改称“中国画”,也叫“国画”(当时也称传统中国武术为囯术),而水墨画如今就成为了“纯用水、墨来呈现画面”的一种绘画形式的别称了。由于其悠久的传统与独特的风韵使其足以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八大山人《花鸟册页》(选2)中国画以墨线为主要造型语言起源很早,早在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已经开始在陶器上绘画了,虽然略有幼稚之感,但可以说那是最早的中国画;到了周朝,我国就有了人物画像;春秋时期更出现了大型壁画;隋唐画坛更是名家辈出,著名人物画代表画家阎立本,擅长用墨线表现人物、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诗人王维不仅是个“诗佛”,也是位大画家,他在《山水诀》中提出了“水墨最为上”的绘画思想,意思是在绘画创作上水和墨的表现运用是构成中国画的价值核心。这一观念彻底打下了“水墨画”千百年的根基,更开辟了中国绘画的后续局面,后人纷纷顶礼尊循。王维到目前依然被称为“水墨画”的开派祖师。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特别是所谓文人画家们主导了画坛话语权后更加神话着水墨的玄妙,基本舍弃色彩的表达,追求一种至高纯粹的精神境界,洗去铅华的灵*状态。尤其到了宋元两朝,中国水墨画更可谓达到了一个巅峰!画家们开始加强对于水和墨的表达,让绘画的表现语言从此也更加丰富,墨的运用得到了释放,不仅众多笔墨技法、皴法得到了开创,更充分释放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让中国绘画体系到达了一个巅峰性的成熟阶段。宋代著名画家如范宽、苏轼等,都是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基本都是水墨画,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年拍出4.亿元的苏轼的《木石图》等等。

范宽《溪山行旅图》

苏轼《木石图》(局部)众所周知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经典传世名作,它就是一幅水墨画巨制,作品纯用墨线与笔触构成画面,成为千古传承的杰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同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作、出自元朝著名画家*公望之手的《富春山居图》,也是一幅经典的水墨山水画巨制。可见,宋元时期的画家们在水、墨的高尚世界里,寻找着天人合一的最为简捷的艺术精神表达,把中国绘画艺术中灵*意境的崇高之美,以及水墨的表现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为了追求画面水与墨至高至纯的表现,宋代的很多画家几乎在画上都不题字,题字也是“穷款”。所谓“穷款”,就是在画面上只写几个字,而且写得很小甚至藏在画面里,不仔细看基本都看不出来。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中只写了个名字并藏在一个极为隐秘的角落,几乎看不出来。我们看到由于造纸技术的不断完善,唐、宋、元书法绘画皆有高超的水墨佳作。在宣纸上作画更是让宋元的水墨画把“水”与“墨”的运用发挥到了一个极致的高度,后人几乎难以逾越。随着时间的发展,后辈画家们开始察觉到一个问题,无论再在水、墨上做何种创造,也都难以超越宋元的画家们。水墨画虽然看上去基本上是单一色素,但实际上墨也是有多种颜色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思是“墨分五色”,这五色便是“干、湿、浓、淡、焦(也称为黑)”。古人把墨色概括成了这五种,实际上墨色变化不止这5种。一幅出色的水墨画,能够以墨和白这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为主要载体,通过水和墨的不同量融合于宣纸上,然后晕染渗透,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层次,表现色彩无穷的变化,让画面在黑白之间,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尽显天地万物之神韵的高妙境界。这是水墨画创作很难的地方,也是其最为精彩的地方。“水”与“墨”只有两种语素,如果仅在这两元素中寻求创新,难度很大且很有局限,所以后人也大多开始在色彩上做文章。如此一来,对于水、墨的深入研究也变得令人望而却步。宋元的水墨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挡在面前,难以突破。因此,宋元之后,色彩画更为盛行,水、墨创新步履维艰。到了明清时代,画家们在画中引入丰富的色彩表现,甚至比唐代时期的绘画还要绚丽多彩,并逐渐开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尤其到了近现代,中西合璧更成为一种风潮。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都是中西合璧的绘画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们的绘画成就也多基于设色画的成功表现。彩墨画与水墨画齐头并进。

*宾虹《山水》

李可染《漓江胜景》

张大千《吹箫仕女》

自宋元以后,在水墨画的创作实践上,有独创性的画家屈指可数,因而也更显珍贵。有些在水墨画创作表现上具有成就的艺术家的作品,因其独特性强、艺术价值高而更容易被人记住,更能成为千古名画传世。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四王等人的水墨实践更加完善着这个艺术体系。绘画从对自然物的纠缠与赞美到对人文物(画事本身)的自美张扬(写意)是绘画的自觉,是人文的自醒。水墨是画者超然物外的心迹留痕。清代张庚《浦山论画》中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何谓发于意者?走笔运墨,我欲如是而得如是,若疏密、多寡、浓淡、干湿,各得其当是也。何谓发于无意者?当其凝神注想,流盼运腕,初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是也。谓之为足则实未足,谓之未足则又无可增加,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盖天机之勃露也。”水墨画的高妙之处在于天人合一。这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哲学。说到近现代水墨高手我们很容易想到齐白石,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的“虾”,而虾就是水墨画,齐白石没画过“彩虾”;徐悲鸿的“马”,也大多以水墨来表现;还有*胄的“驴”,也是水墨画;*宾虹的山水,更是在水墨画的基础上做出了非常大的突破,把积墨法带上了一个高度。齐白石《虾》

徐悲鸿《奔马》

在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宾虹的水墨画特别受欢迎,一幅精品少说得是千万元起拍。而齐白石的“虾”、*胄的“驴”、徐悲鸿的“马”等更是家喻户晓的水墨经典,更是拍场上的宠儿。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水墨画发展的过程:先是简陋的无奈,再是自觉的应用,终是推向纯粹的高端,水墨画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基石。—END—

ABOUTUS

大豆文化,由一群浸淫艺术圈多年的豆子倾力打造。在大豆文化,你会看到豆子们学术严谨的出版、别具匠心的展览以及各种与艺术有关的人和事儿,我们会"豆"你开心,绝不是"豆"你玩儿的。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尚勇水墨画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