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速度力度”传递“民生温度”
“十三五”山东教育发展成就综述之基础教育篇本报记者 张桂玲
“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对教育系统的诸多“老大难”问题也指出了破解之策。
沿此方向,“十三五”期间,山东教育系统围绕“优质、公平、质量”三大关键词,从“定好盘子”到“找准路子”,从“开好方子”到“擦亮牌子”,在一路追求速度、力度与温度的征途中,打响了一场聚焦教育痛点、难点、堵点、盲点问题的攻坚战——找准关键环节,打出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组合拳;从“人、地、钱”入手,破解大班额困局;瞄准“三点半难题”,全面推开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充分挖掘信息化功能,实现义务教育招生“零跑腿”、网上办;强化顶层系统设计,持续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牵住教育评价“牛鼻子”,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些,是山东省教育厅倾力推出的一系列“民心工程”,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想的积极回应,更是为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做出的一份“行动答卷”。
“没想到,村里也有了公办园,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幼儿园。我再也不用愁了。这一切,5年之前,我连想都不敢想。”今年9月,把孩子送入村里新开办的公办幼儿园,是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房镇村村民张莉最开心的一件事。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孩子赶上了好时候,再也不用像5年前的邻居家一样为孩子“入园难、入园贵”发愁了。
更让她激动的是,孩子一入园就喜欢上了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游戏。原来,该园“绑定”在全区具有领航功能的张店区实验幼儿园,成为联盟园,在硬件配置、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同步发展。总园长王世英告诉记者,包括房镇幼儿园在内,以张店区实验幼儿园为依托实施集团化管理的6所农村幼儿园,幼儿们每天在创意迭出、不断翻新的游戏中快乐学习,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课”。
事实上,在山东,近5年来,像这样的“幼儿园之变”已成为寻常风景。为引导全省幼儿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引领园所形成“相信儿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课程文化,全省遴选了21个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和200所实验园,深入开展“游戏实验区实验园”建设工作,并组建了游戏项目指导专家团队,进行定向式跟踪指导,积极探索适合山东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这只是山东学前教育追求优质普惠发展的一个侧影。
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4%,普惠率达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1%,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9%和6.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这样一组数据,也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数据背后,是山东坚持问题导向和靶向*策,为学前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清障赋能”的不断探索。从“入园难、入园贵”到“入好园”,山东走过了一段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路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阶段性胜利。
“一方面,二孩*策实施后,山东每年多增幼儿50万人。另一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办幼儿园发展滞后,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落地难。”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王春英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山东开始进入入园高峰,2021年达到峰值,适龄儿童将达480万人,学位缺口约130万个,需要新增9个班规模的中等幼儿园5000所左右。全省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
“‘蛇要打七寸。抓落实要聚焦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不能平衡用力。”据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组书记、厅长邓云锋介绍,“十三五”期间,山东省连续实施了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颁布了《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印发了《山东省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已出台的改革发展措施,逐一对账盘点,防止碎片化、分散化,以‘钉钉子精神’有力有序推进。”
为了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山东推出了一系列强力行动。
——为解决“入公办园难”问题,打出了“扩资源、抓整治、促发展”连环拳。通过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2016年以来,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595所,新增学位180万个;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全省纳入整治台账的配套园达2122所,目前整治完成2056所,整治完成率达96.89%,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清零”任务。全面完成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全省10342所无证园,准入5695所,取缔4647所,比国家规定完成时间提前一年半;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公办园资源。
——为解决“入民办园贵”问题,唱响了“建机制,定补助,强支持”三部曲。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普惠性民办园实行*府指导价;省级制定出台了不低于元的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并落实到位;指导各市通过财*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省教育厅等13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减免租金等八大措施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共渡难关。
“5年之前,对我来说,那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因为,这一年,我接手的新一年级属于大班额,我成了77名学生的‘男保姆’。5年之后,也就是今年暑假后的新学期,学校终于实现了大班额清零,我接手了45人的新一年级。我这个‘男保姆’终于可以下岗了。”这是来自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年轻班主任冯刚的心声。他表示,5年前那个有77名学生的超大班级不仅给教师管理班级造成工作量的超负荷,而且在课堂上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很难。这也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现在,班额小了,我们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
为走出大班额困境而高兴的,不仅有像冯刚这样的教师,还有山东千千万万名家长。今年秋季刚刚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济南市历下区龙苑小学,从开工到建成使用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9月1日,新学校顺利迎来第一批一年级新生。
济南市民吕先生告诉记者,随着海尔绿城全运村锦兰园南区、玺园、丽园陆续交付入住,历下区龙奥学校的入学学生越来越多,逐渐超出了学校现有规模下的承载能力,孩子上学成了市民面临的难题。济南市历下区教体局迅速将此列为工作重点,经过规划协调,建成了龙苑小学,解了该小区居民的燃眉之急,满足了他们的孩子入学的需求。济南市持续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力度,扩大教育增量,在每年中小学招生入学时,按照标准班额配备班级,从源头上遏制大班额;同时,利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消除大班额。现在,消除大班额工作已基本完成。
这样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的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作。这项自年9月开始的工作紧紧抓住“人、地、钱”这三大关键因素,以“市域统筹、以县为主、一县一案、一校一策”为工作思路,全方位推进,全力提升办学质量。
多年来,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和全面放开二孩*策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涌进城市,令全省各地城区学校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根据年山东省进行的调查显示,学年全省超过标准班额的班数达5.75万个。有的市中心城区大班额比例达90%以上,甚至有的超大班超过了标准班额上限的两倍。
这是教育大省之“痛”,也是民生之痛。在这个“卡脖子”的地方,如何集中精锐力量,尽早突破?
“对既定的工作任务,不等不靠抓推进,不折不扣抓落地,制定路线图,画出‘施工图’,理清‘时间表’,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做到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努力推动工作由点及面、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要把大班额化解问题纳入对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切实强化各级*府主体责任,通过由省*府办公厅牵头组成督查组不间断地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确保各地工作强力推进。”
困境面前,邓云锋在一次专题会上,传达了省委、省*府对大班额工作的明确指示,也让各部门看到了上级对大班额问题真抓实干的决心和信心。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金融办等部门迅速联动,实现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在师资保障方面,坚持有编即补、市域统筹调剂编制,创新出台了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策。
在用地保障方面,提出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
在经费投入方面,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予以奖补,将符合条件的消除大班额项目纳入地方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对地方片区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后对消除大班额项目建设予以重点倾斜。
与此同时,各市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攻坚战”全面打响。济南、淄博、日照、东营等市纷纷立足本地实际,打出了富有成效的大班额“瘦身”组合拳。尤其是作为人口大市的临沂,在这场攻坚战中花大力气写下了漂亮的一笔。针对老城区办学资源紧张、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临沂将中心城区和9个县城的机关事业单位的闲置办公用房,集中用于举办中小学幼儿园。目前,作为闲置资源改建中小学工程中体量最大、投资最多的校建工程——临沂市兰山区第十二中学育新校区已建设完毕。据校长杜庆术介绍,与改扩建学校同步,他们在师资配备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新聘教师、教师调动考试、统一选调“种子教师”等办法,做到了为新建学校配足配优教师。
据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苏伯富介绍,自年启动实施消除大班额工作以来,山东省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所,全省中小学56人及以上教学班比例由年的23.49%下降至1%以下,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
教育服务一直是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相比其他社会服务来说,教育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质。尤其是随着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在服务对象需求不断呈现出新变化的当下,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家庭和社会提供有专业内涵和有智慧含量的高质高效服务,也成了山东教育的决策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坚持民意至上,从更高处谋势,在关键处破局,在创新处“落子”——这是“十三五”以来,山东教育系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的一份暖心答案,也是不断为教育服务“提档升温”作出的行动选择。
譬如,困扰千千万万家庭多年的“三点半难题”如何破解?义务教育段每年的新生报名程序烦琐,家长给孩子报名排队难的局面如何改变?离家远的学生吃不上放心的热午餐怎么办?如何全面推进农村学校旱厕改水厕?……
5年前,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被列入教育“问题清单”;而今天,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答卷里既写满了“力度”,又写满了“温度”。
年5月,《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立即在全省引发了一场“三点半”难题的求解之旅。
“足球、棒球、武术等体育类社团,机器人、3D打印、七巧科技等科技类社团,民乐、国画等艺术类社团,德语、韩语等语言类社团……”据青岛市教育局宣传处处长孙*介绍,目前青岛崂山区各学校课后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学生涉猎的知识也越来越广。
“‘三点半’后的学生看护问题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家长和社会也必须承担起一部分责任。”青岛市教育局*组书记、局长刘鹏照认为,想要烹制好课后服务这道“菜”,单靠一个“好厨子”显然不够。基于此,从年开始,青岛采取了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并吸纳学校青年教师、退休教师和社会志愿者等参与的课后服务模式,形成了“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课后服务格局。还有一些中小学,通过成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主的第三方机构准入评审小组,严把准入关,通过*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校外社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开展个性发展服务质量、家长满意度的跟踪和监管,定期组织对第三方机构服务进行评估、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据统计,年底,全省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达94.63%,惠及小学生.63万名。
民忧民向,就是“冲锋号”和“集结令”。今年在部分县(市、区)试点推开的“推动义务教育招生网上办、掌上办”,也同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今年秋天,日照的市民足不出户,只需花几分钟填写孩子一个身份证号就报名成功了,以往心急的家长凌晨就拎个马扎到学校排队的画面再也不见了。原来,从6月起,日照市教育局、大数据发展局就协调推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住建、人社、市场监管等5个部门的7项数据资源,接入义务教育招生系统,为新生“零证照”入学全面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
据日照市教育局总督学潘明福介绍,下一步,日照还将通过深度挖掘适龄儿童的区域分布、学生来源、区域生源流动等数据,预判下一年招生趋势,为招生片区调整、新建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等提供科学决策,同时为学校后续智能分班、新生建籍等提供精准数据参考。
“山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常住人口和流入人口多,每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苏伯富告诉记者,传统的报名方式给家有新生报名的家长们带来了很多困扰。怎样才能让群众“少跑腿”和“零跑腿”?他们就在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强大功能上动起了脑筋,在“让数据多跑腿”上下大功夫。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公司研发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鼓励各地积极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发利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系统,实现家长报名、材料提交、信息审核、录取发布全程“网办”。这场致力于简化报名程序、优化服务流程的服务模式改革尝试,惠及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
与此同步,年以来,学生午餐和“厕所革命”的服务也步入全面推进阶段。“午餐问题看似不是教育工作的大事要事,却是拷问教育初心的实事。”邓云锋表示,今后要继续下大气力狠抓学生就餐服务,年底前基本满足中小学生集中就餐需求;同时,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保证校园“舌尖上的安全”。他认为,“小厕所”同样也彰显着“大文明”,牵系着“大民生”。要把“厕所革命”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数量充足、比例合理、管理规范、卫生文明的目标。
“所有的教育攻坚,成功与否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民生福祉是否在不断增加。”面对“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任务,邓云锋表示,山东要不断提速加力,但追求“民生温度”将是不变的方向。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