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无论是哪个国家,都非常热衷于比较本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差异。当中国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中,完爆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后,不服气的丹麦人也让自己的孩子和中国孩子再来了一场比试。这场比试不仅包括阅读、数学、英语,还有团队合作和创新。长久以来,中国学生都被认为缺乏西方教育中所推崇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结果,中国学生竟然在团队合作和创新上均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比赛。
进入今天的话题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项测试:PISA(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
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3年进行一次,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考察项目分为3个方面: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教育评比体制。
中国在年时正式加入PISA,全国共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参加了PISA测试,学生样本均从各地不同类型的中学中随机抽选。
在年公布的年度PISA测试结果中,首次参加PISA的中国上海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完爆参与测试的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位居世界第一,引起西方世界哗然。
而在年公布的年度PISA测试结果中(全球共6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第二次参加该项目测评的上海学生再次遥遥邻先,将曾经独占鳌头的芬兰也远远甩开。此前,一直蝉联世界第一的是连美国都格外推崇其教育的北欧国家,芬兰。当时,全世界包括中国媒体都纷纷聚焦“芬兰教育为何世界第一”这个话题。面对中国学生称霸的结果,各国媒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忧心忡忡,有的感到尴尬,还有的不太服气,抛出了大量质疑,甚至替中国教育进行了“反思”。
丹麦是不服气国家中的一个。
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之一,这个诞生过安徒生、发明过乐高的童话王国,其教育理念一直为外界所称颂。
因为中国教育被认为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只会死读书,不会活学活用,而西方国家则素来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傲。丹麦认为,PISA测试无法凸显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势。
于是,他们要与中国学生重新进行一场比试——
年,由丹麦广播电视台牵头,选取了两国教育水平相当的两所公立中学:丹麦城市胡奥斯一个9年级的班级和中国哈尔滨市69联中一个初三班级,进行公平公正的教育比赛。比赛项目调整为阅读、数学、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英语。后三项是丹麦人认为他们比较具有优势的项目。
一场“全世界最幸福国度vs全世界最勤劳国度”初三学生的比拼就此拉开序幕。几乎所有的人,也许还包括中国人,都猜测丹麦也许在团队合作、创新和英语上会比中国要强?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比赛的最终结果,让丹麦人很尴尬,中国学生以4:1获胜。丹麦学生在阅读、数学、团队合作、创造力上均败给了中国学生,只在英语上挽回了一些颜面......
这是否也让你感到有些惊讶?中国学生竟然在创新上赢了外国人。那么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呼唤改革的中国教育究竟错在哪里?也许看完这场比赛,我们才能对我们的教育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也许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差异,让我们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和西方国家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在丹麦这个童话王国里,社会福利好,生活负担少,教育资源多,竞争压力小。因此,丹麦所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即便学习,也一定要“玩得开心”,玩够了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找个方向学习。
而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快速发展的国家,不平均的教育资源,让社会竞争无比激烈。正如片中的中国孩子所言,“虽然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不学习对于未来你会少一条出路。”人们似乎永远处在这样的焦虑之中:任何一个阶段不好好学习,你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另一方面,中国曾奉行多年的独生子女*策,让每个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