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567月书单历史进程中的李白杜甫木
TUhjnbcbe - 2021/1/20 8:28:0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3.html

断更了5个月,还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1

《鼠疫》

加缪著

丁剑译

新星出版社

情节蛮好。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感觉,可能是我不大懂存在主义哲学。相比之下更喜欢他的《局外人》。

2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琳达·格拉顿/安德鲁·斯科特著

吴奕俊译

我们正在迎来长寿时代。整体上人类从年以来,差不多每10年,人均寿命就会增长2岁。

老龄化社会正在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中出现,相关话题我们并不陌生。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

越来越繁荣的经济将带来大量的休闲时间,人类的核心问题将是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度过空闲时间。

站在年的节点上看,剧情似乎不太对。越来越多的人更担心的是:我要工作到几岁才可以退休?今天挣的钱能不能给到我想要的老年生活?

不好说太多,否则像在散播焦虑emmm~

Anyway,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围绕长寿的时代变化、风险、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以及理财等多个方面作了探讨。

本书提出,长寿时代,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延迟退休(不一定是官方定义上的「退休年龄」);

新职业与新技能出现;

人生将由传统的「教育—就业—退休」三阶段变为更加灵活的「多阶段」;

过渡会成为常态——随着人生阶段变多,过渡也就越多;

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发生转变;

*府需要应对的挑战;

……

与此相对,今天我们熟悉的很多理念,可能会面临挑战,或需要改变。

最直接地,寿命越长,需要的钱就越多。因此,要么存更多的钱,要么工作更长时间。

随着工作时间延长,「教育—就业—退休」的三阶段可能会变为更加灵活的「多阶段」——比如「教育—就业—再教育—再就业—退休」。

面对更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会比前辈们作出更多样化的选择。

「多阶段」人生,便让人不禁思考:职业生涯是否会有更多可能性?

对此,作者提出为职业发展设置「投资组合」:

有的人会开始把职业生涯从全职向投资组合式发展转变,这样的人把职业生涯视为对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对职位头衔的积累。这样的转变要求人们拥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模式。

作者还指出了长寿时代的一大风险——长寿的礼物只会对那些收入和教育水平高的人打开。

就个体而言,长寿人生需要对生活进行根本设计,重新调整时间结构。如此,长寿才能成为礼物,而不是负担。

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展开。更多内容,请到书中翻阅吧。

3

《猎药师:发现新药的人》

唐纳德·R·基尔希/奥吉·奥加斯著

陶亮译

中信出版集团

因为人在保险行业,日常要了解一些医药方面的信息,就把这本书找来读了,以夯实背景知识。

本书主要讲一个问题:人类是如何研发出各种各样的药品的。

两位作者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线顺序作叙述,在他们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药品研发的过程同历史一样,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例如,在药物来源上,人类经历了从「发现」到「发明」的过程。

今天,主流的医学研究者既是医生,又是分子生物学家。不过在文艺复兴之前,最常见的医学研究者通常是「医生+植物学家」。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新药都是从植物王国中找到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进入工业化制药时代。这期间麻醉剂的发现,大大提升了手术治疗的生存率,使之成为主要医疗手段之一。

而后合成化学学科起飞,推动了人类制药观念的转变,人们第一次发现:药物是可以被「发明」出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一切竟是由合成染料带动发展的。

除了药品研发人员,各种「明星药物」是本书的另一主角,它们以各自的功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年,拜耳公司研制出阿司匹林(Aspirin)。它在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时大放异彩,成为标配药物,在全球声名鹊起。它是为数不多的诞生于19世纪、在今天依然是常用药的药品,也是历史上销量最好的原研药。

相比之下,避孕药从研发到进入市场,就波折得多。它诞生的开端,是瑞士奶农希望加快奶牛的怀孕频率。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们发现*体酮可以作为抑制排卵的药物。早期避孕药初步研发后,在做试验和市场投放上,还克服了法律和宗教的双重障碍。

人类走到今天,从结果来看,药研当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作者直言,尽管今天诸如辉瑞(Pfizer)、诺华(Novartis)、默克(Merck)这样的制药巨头,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打造了先进的药物研究实验室,药物发现的原理和流程,与年前相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煞费苦心地从数量庞大的混合物中抽样做实验,希望能有一种是有效的。

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Ehrlich)也总结过成功的猎药师必不可少的四项因素:金钱、耐心、创造力,以及最重要的是,运气。

运气或许可以压倒、但无法抹煞人类的努力。正因此努力才显其可贵。

4

《云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的第一本木心,全书分诗词与短句两部分。

他的诗词有这样一个特点:先对一个事物作出诸般描绘(这本身就蛮精彩),而后话头一转,用一两句抒出一个他的理解,或对人,或抒情,或是点在某个其他事物上,全诗到此结束。

比如他写帆船,说帆船是有性格、有灵*的,「一身无处不健美」,与大海完美契合,因为「任何细节都扣住海」,最后一句来了个急转弯——

帆船能驶进童话、神话

轮船就驶不进

这一下,就进入了另一个意境。

他的短句,涉及到不同的主题——文化、艺术、生活、哲学与人(仅我的归类)。对路人来说,得益于这几年互联网传播的发达,在现代社会紧凑生活节奏的压迫下,对木心最深的印象也许是那首著名的《从前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人

读完他的短句,你会发现一个立体的木心:不仅仅有前述之浪漫,更有精辟至深的对现实的理解。

他不是高高飘在云端的文艺青年,他一针见血且更能体现其思考之独到的一面,值得更多人来了解。

比如他谈学术:

幸亏我是艺术家可以不顾艺术理论

谈艺术:

艺术的神圣也许就在于容得下种种曲解误解

谈经历:

好事坏事过后谈起来都很罗曼蒂克

谈人:

自杀者都是被杀的

若仅以《从前慢》来了解和定义他,那是看轻了。

5

《长安客》

北溟鱼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传记、历史、评论的综合体。

我对古典诗歌的理解,高中毕业后基本绝缘。

读到这本书,不仅是一次重新打开,更妙的是,把曾经「我知道我熟悉」的那些大诗人和诗作,放置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背景下,一下子由点及面,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徐徐打开。

用个不恰当的比方: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你对这座城市的理解,就从历史课本上的十几个字,进入了一个繁盛的画面中——有烟火、坊市、商贩、甲兵、不良人、胡人,雷佳音作为动作派导游,带你全程观览。

说远了。

当我们了解了诗词何以从作者经历与时代呼唤中诞生,便明白曾为答题死记硬背的那些「人设」背后的力量——狂狷而才华溢出的李白、忧民漂泊的杜甫、先护潼关后勤王平叛的大将高适……等等等等。

可见,「文学怎么来」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学是什么」。

特别推荐中学生阅读。

6

《共情的力量》

亚瑟·乔拉米卡利凯瑟琳·柯茜著

王春光译

中国致公出版社

在「AI凶猛」的语境下,共情能力愈发被视为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实践中,很多工作对共情能力就有不低的要求,基本上咨询类的工作都算。

回归到个体层面,共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常常是有心无力,或者误把共情当同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翻翻这本书,相信会有收获。

作者厘清了共情与同情的区别:

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共情是为了理解他人。

并指出,共情需要把有倾向性的偏见放在一边,并控制住那些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

同时,作者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运用共情的7个步骤:

第一,使用开放式问题。

这能够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在你问出一个开放式问题的时候,你是想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事实并进行沟通,而且你是真心对他的想法感兴趣。

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封闭式问题就像把他人关在门外。

第二,放缓节奏。

第三,不要匆忙作出评判。

第四,

1
查看完整版本: 567月书单历史进程中的李白杜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