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约7.1千字
阅读约20分钟
宏观经济学
尽管有西方强国之间的小规模战争,如普法战争,尽管有马克思发起的共产主义运动,19世纪是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新兴资本主义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财富的巨大增长,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在短短的时间内,西欧变成了世界的权力中心。
然而进入20世纪不久,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开始不断涌现。延续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之间的首次大规模战争。战争各方伤亡惨重、损失巨大。更加重要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晚期,俄罗斯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克思所倡导的与自由主义对立的一极从理论走向现实。但是所有这些都还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问题。对自由资本主义冲击最大的要数2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19世纪就已出现,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波及的地区、影响的规模和持续的时间都史无前例。
这次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GreatDepression)。它开始于年底的股市大跌。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世界范围的GDP收缩了约15%,同时失业率则上升到20-33%。一些国家的经济在整个30年代都没有完全复苏。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才改变了这种局势。目前由新冠病*造成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最终也不会比得上20世纪的“大萧条”。“大萧条”是对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创,斯密原初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设想显然是出了问题。相反,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似乎得到了大规模的验证。
美国-年的GDP增长曲线
粉色区域对应于“大萧条”时期,接下来的高速增长对应于二战时期。(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关于“大萧条”的具体原因,在西方经济学界存在两种主流的解释。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中的需求不足,结果自由市场的价格规律使得供需平衡在较低的生产量上。这样,自然会出现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大增。那么走出萧条的解决方案应是扩大需求,让供需平衡在较高的生产量上。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主张,“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中的货币不足,结果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而这进一步会导致生产疲软、失业率上升。那么走出萧条的解决方案应是扩大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经济中的货币多了,商品的价格自然会提高,这会进一步带动生产。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两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影响在先,弗里德曼的影响在后。后面我们会看到两者的理论有重要冲突,批评凯恩斯的理论是弗里德曼影响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与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相比,两者又有明显的共同之处。按照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市场的价格规律会自动地把经济调整到最优状态,“大萧条”的事实显然证明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认为,经济出现了萧条,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走出危机。而这个外力必须来自*府,具体说来,*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这与斯密反对*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在以价格规律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诞生了以*府调控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于年,正值“大萧条”期间。因此,其针对性非常明显。从书的标题我们可以看出,凯恩斯对利息和货币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