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海外慈善学人深入美国人生活的公益活动
TUhjnbcbe - 2021/1/14 7:53:00
作者徐宇珊,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引言

在美访学期间,我走访了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小镇的十几个非营利组织。当调研一两家非营利组织的时候,只会觉得这个机构有点意思;而当走访了多家机构之后,则会觉得这些机构相互之间的故事更为生动,能够切身体会到这些机构是如何影响普通美国人生活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非营利组织,是如何深入美国人血液中的,也就更加深刻地理解托克维尔笔下的美国人的互助精神。

嵌入美国人生活的网络化的非营利组织

记得早在年跟随贾西津老师进行公民社会指数(CSI)研究的时候,我对其中测量公民社会结构维度的一个指标印象颇深,即组织之间的网络和支持结构。当时的研究表明,中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网络结构、支持结构非常脆弱。此后的十余年间,我们观察到国内各类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交流愈加广泛,网络越来越密,也出现了若干类型不同的支持性组织,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年在美国一个普通小镇上的调查,让我真正对美国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网络联系以及支持组织有了深刻的感悟,其联系的广泛性、持久性、深入性、多样性,确实超乎我之前的想象。

“讲个故事”

为了更为形象地展示布卢明顿小镇上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网络连接,结合自己及身边若干朋友的案例,我虚拟了一个初中生小A的故事,看看小A的日常生活可以与哪些非营利组织发生关系,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些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小A在公立学校上学,全县公立学校的午餐统一配送,各个公立学校当天没有发放完毕的食品会统一送到食物银行(NPO1:HoosierHillFoodBank),即公立学校是当地食物银行的重要食品捐赠者之一。食物银行则根据其近百名会员单位的不同需求,给不同的会员发放食品。其中,有一个会员单位是一家课后托管机构“男女生俱乐部”(NPO2:BoysGirlsClubsofBloomington),小A恰好是这个机构的会员,他有时会来这里晚托。晚托时孩子们享受免费的下午茶点,如水果、牛奶、糕点等,这些下午茶点既不需要BoysGirlsClubs付费购买,也不需要小A的家长出钱,而是全部来自上述食物银行的捐赠。小A也会参加该机构的假期托管活动,作为初中生,他可以在该机构的组织下,到食物银行参与志愿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装、打包等工作。每年的筹款季,食物银行(NPO1)会在很多区域放置捐物箱,小A所在的学校也会在校门口放置一个大大的捐物箱,给家长们发募捐邮件,号召大家捐赠一些保质期长的罐装或盒装食品。由于小A所在的学校片区属于另一家课后托管机构“女孩公司”(NPO3:Girls’Inc.)的校车接送区域,因此,小A每天要乘坐NPO3的校车来到NPO2。反之,还有些孩子,会乘坐NPO2的校车到NPO3服务。也就是说,两家课后托管机构会共享校车服务,节省运输成本。食物银行的另一个会员单位是“妈妈橱柜”(NPO4,MotherHubbardsCupboard),该机构在社区内有若干种植园,开设营养健康课程,教会人们如何烹饪健康美味的食品,并给有需要的低收入群体发放未加工的食材。小A的妈妈参与了妈妈厨房的社区种植志愿者项目,有时也会参加烹饪课程。

小A的爸爸在当地某大型连锁超市工作,每年他会收到通过公司下发的联合之路(NPO5:UnitedWayofMonroeCounty)的募捐信,捐款自愿。该企业希望回馈社区,在社区基金会(NPO6:CommunityFoundationofBloomingtonandMonroeCounty)建立了一个长期捐赠基金(Endowment),只动本金不动利息,希望在社区发挥持久影响。同时,该大型超市也是食物银行(NPO1)的重要捐赠者,一些外包装被挤压的、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会捐赠给食物银行。这里提到的几家非营利组织(NPO1、2、3、4、7、8、9、10)其实都是联合之路(NPO5)和社区基金会(NPO6)的会员或是被支持机构,联合之路和社区基金会通过直接拨款、项目资助、评估督查等方式帮助这些直接服务类的机构成长。小A父母的学历都不高,家庭收入也一般,他们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就参加了“大哥大姐”(NPO7:BigBrothersBigSisters)的结对帮扶活动,该机构给小A结对了一名印第安纳大学的在读学生。这位大学生会在节假日带着小A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如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并给予一定的课业辅导,希望小A能够成为他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哥大姐”机构也会组织一些集体性活动,而这些集体活动有时就在课后托管机构(NPO2)的场地进行,那里也是小A所熟悉的区域。

小A还有一个哥哥,不幸地是自闭症患者,已经20岁的他平时在一家专门为有发展性障碍人士服务的机构(NPO8:StoneBelt)里接受服务。近些年他有一定的康复,可以参与机构提供的一些社区融合项目,例如参加了NPO8与社区厨房(NPO9:CommunityKitchen)的手拉手项目(HandInHand),到参与社区厨房捐赠项目的家庭中收集装好的食品袋,有时也会参与NPO9与一家专门为长者服务的机构(NPO10:Area10Agency)的合作项目,为长者分发食物。这些社区志愿服务也为小A的哥哥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小A一家尽管工作努力,但收入不高,没有能力买房。凭着良好的信用记录,他们一家参与了全美连锁的仁人家园(NPO11:HabitatforHumanityofMonroeCounty)的互助建房项目,全家人与参与该项目的其他建房者一起,投工投劳,一起搭建自己的家园。诚然,小A的案例是虚构的。但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却是真实地,发生在我自己、我的朋友、我的导师、我的访谈案例中。我只是把若干个故事集中到了一个家庭身上而已。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是如何嵌入到非营利组织之中,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切实影响着普通美国人生活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镇上的若干非营利组织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构成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网络。

简单的说,当地的非营利组织之间构成了两类网络结构:

一类可以称之为平行网络,该网络中所有的非营利组织之间是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例如上述StoneBelt(NPO9)与社区厨房(NPO10)之间的合作,两家儿童托管机构NPO2和NPO3之间的共享校车服务等。

另一类可以称之为垂直网络,在垂直网络中,有一个组织位于核心位置,起到支持性作用。垂直网络又可以包括几种形式,一是某一专业机构对其会员的某领域提供支持性服务,例如上述食物银行NPO1对其众多会员的食品发放服务,只有通过评估获得了会员资质,才可能得到食物银行的服务;二是社区综合发展机构对一线组织的支持,如联合之路(NPO5)对其25家会员机构的拨款资助,以及社区基金会(NPO6)通过项目资助和设立机构捐赠基金对社区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培育支持;三是全国总部对地方分支机构的支持,如上述NPO2、NPO3、NPO11等都是全美连锁的机构,在全美各地有几千家地方机构,共享Logo和服务理念,但各地方机构独立运作。每一个非营利组织通常都同时处于平行网络和垂直网络之中,不同的网络结构为其带来不同的社会资源。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网络关系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限于篇幅关系,不在本文中赘述,将在后续文章中专门介绍。

无处不在的筹款活动“形式丰富的筹款和捐款

在美一年,作为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小镇的一份子,我切身体验了各种各样的筹款和捐款活动:走路筹款、大灾捐款、消费捐款、实物捐赠等等;捐款对象既包括几乎天天打交道的公立小学,也包括千里之外的陌生非营利组织;捐赠形式包括现金、支票、实物、电子支付等等。在美生活仅一年的我们,尚且如此近距离地体验捐款,更不要说真正的老美了,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捐赠是其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每年的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算是美国不成文的筹款季,很多机构在这个时候进行比较大型的募款活动。例如联合之路的工作场所劝募宣传多是在这个时间进行。食物银行会在这个时候在很多企业、学校等机构门口放置食品募捐箱,学校也会给家长发邮件号召小朋友捐赠食物。一些公寓管理处会协助相关非营利组织在小区内发放募捐信,设置募捐箱。

Foodbank募捐海报-海外慈善学人-

除了捐款季,一年中平时的捐赠也是形式多样。还是以食物银行为例,我们曾经在邮箱里收到过食物银行与邮局的合作募捐。在指定的日期,用户只需要把一袋待捐赠的罐装或盒装食品放在自家的信箱上,邮递员就会在送信的时候顺便拿走,再统一捐给食物银行。

食物银行与邮局合作-海外慈善学人-

此外,遍及全美各地的二手商店也随时欢迎居民捐赠,只要把待捐物品送到二手商店的捐赠接收处,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商店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完成了。几天后,你就可以看到自家的闲置物品又摆上了二手商店的柜台,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们了。在美一年间,我在二手店Goodwill淘到了不少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在我临回国前几天,也把几袋物品,包括玩具、衣服、小家电等,统统捐给了Goodwill。

Goodwill募捐海报-海外慈善学人-

不仅仅是非营利组织,美国的公立学校本身也有相当多的筹款活动。我女儿所在小学的家委会是在学校层面上设立的,完全开放,全校各个年级的任何家长都可以参加任何一次会议。家委会的作用绝不同于国内的家委会,与学习几乎无关,基本上就干一件事——筹款。据说,这一年学校要整修操场,资金缺口10万美金,就靠家委会使出浑身解数筹款。学校会隔三差五地发邮件或纸条,写着凭此单到某披萨店/溜冰场等场所消费,商家会有一定的捐赠。学校一年还举行了几次大型活动,有的活动号召家长捐些活动物资,无非是纸盘纸碗,小食品等,有的活动有一定的参与费用,要提前购买游戏币入场参加,这些资金也全部属于学校的年度筹款。

学校筹款活动通知-海外慈善学人-“多样便捷的捐款凭证

虽然我没能在美国体验报税及免税,但在一年的生活中,因为多次捐赠,也得到了多种免税凭证。美国任何接受捐赠的机构都可以出具免税证明,免税证明的形式也各式各样。支票、邮件、甚至是学校发来的一张写有捐款人姓名和用途的信函,都可以作为报税的免税凭证。

小学发来的捐赠凭据-海外慈善学人-

初到美国,在办理完银行卡之后,银行发给我一本厚厚的支票,这让从未用过支票的我有些好奇。起初,使用支票基本上限于每个月缴纳房租。之后我参加的一次“走路筹款”活动,让我对支票在捐款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我和朋友参加了一个非营利组织举办的小型走路筹款活动,其形式与国内各地开展的运动筹款并无本质区别,要在活动开始前尽可能地筹款。我斗胆向我的导师提出捐款请求,慷慨的导师欣然应允,当即掏出一叠支票,写下捐款金额,捐款机构(注意,是我参加的筹款机构的名称,可不是我的名字哦)。我把这张支票连同其它的现金一起放到筹款指定的信封中,交予组织方。后来多次在周日的教堂活动中,看到老美写好支票,放在捐款箱中。事后想想,相比现金捐款,支票捐款确实有其优势。第一,给自己留存捐款凭证。所有的支票都有一联留给自己的,且所有的支票兑现之后在网上银行都有记录,可以看到支票扫描件。第二,确保只有募款机构才能最终拿到捐款。无论是导师支持我的捐款行为,还是教友支持教会的捐款,我或是教会的某位工作人员都绝对不可能拿着支票去银行兑换的,因为抬头写的不是我们个人的名字。这就防止了捐款中途被贪污挪用的情况。第三,支票及其在银行中的记录都为报税时的免税提供了依据。当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捐款也有其更为便捷的一面(正如我如下个人体验的那样),但是不可否认,支票捐款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尼泊尔地震发生之后,我通过网络给美国两家非营利组织捐款,两家机构分别是仁人家园(HabitatforHumanity)和LutheranWorldRelief,前者是因为我刚刚到该组织位于布卢明顿当地的机构调研过,机构公信力高,是Guidestar上的金牌机构,同时该机构是致力于房屋建设的,对地震灾后重建应该比较有经验。后者是一位老美推荐的,一家具有宗教背景的非营利组织。在网上给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捐款跟网上购物基本类似,无非是输入金额、个人姓名、地址、Email、信用卡卡号等等。记得给仁人家园(HabitatforHumanity)捐款的时候,还有一栏是询问捐款者是否隶属于某一企业,如果属于该机构名单上的企业员工,那么员工捐款后会有企业配比捐款,当然很遗憾,我无法填写此栏,也就无法进一步感受如何进行配比捐款了。给这两家机构捐款后,我均立即收到了机构发出的Email,并在稍后的几天内收到了来自两家机构的纸质捐款确认信,这些信件是可以作为报税时的免税凭证。由于在捐款的时候留下了Email,在此后至今的日子里,我就不断地收到了来自这两家机构的募款信或是项目进度情况报告,尽管不一定每一封信都认真阅读,但这些信件的存在确实提醒着我曾经的那份捐款。在给美国机构捐款的同时,我通过手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外慈善学人深入美国人生活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