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8.1—.11.29),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
清道光二十四年(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年)太平*与清*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同治四年()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县,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县(今属吴兴县)菱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
吴昌硕上海的住所在山西北路弄12号,一座破旧的石库门建筑显得毫不起眼,但斑驳大门旁的标牌却述说着这栋建筑的珍贵——吴昌硕故居。
很难想象,这座曾见证“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吴昌硕最辉煌艺术生涯的老宅,至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承功能。为此,上海市*协委员陈海波在本次*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呼吁尽快恢复上海吴昌硕故居,该提案得到市*协常委张国恩以及何赛飞、徐雪红、王福明三位委员的附议。
对于吴昌硕的纪念由来已久。自年起,我国先后在浙江杭州的西泠印社,以及余杭、安吉等地建立了吴昌硕纪念馆。去年浙江省*府又出巨资,在吴昌硕故乡安吉县重建吴昌硕纪念馆 (新馆)。
上海也做了不少努力。浦东新区20年前便在陆家嘴金融区的百年民居内建成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去年初,“昌硕文化中心”也落户闵行区新虹街道,让市民有机会欣赏到包括吴昌硕在内的一批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相对于纪念场所的兴建,故居的恢复却始终没有动静。1月19日,安吉县人民*府又启动了“安吉县吴昌硕故居”申请世界名人文化遗产项目。这让来自文化界的市*协委员有些坐不住了。“吴昌硕26岁之前居住在安吉,但真正扬名的还是在上海故居中。”陈海波委员告诉记者,吴昌硕先生自定居上海至年逝世,这15年正是这位艺术大师最辉煌、最有建树的时期。“这段时间,吴老在山西北路居住了12年。”其间,他指导创办了杭州西泠印社,并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同时,在这座故居内,吴昌硕还培养出了潘天寿、刘海粟等二十多位优秀学生。吴昌硕曾孙、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表示:“可以说,这座故居是昌硕先生在上海居住最久、产生影响最大的场所,可惜始终未被重视和发掘。”
吴越曾言,上海吴昌硕故居自上世纪80年代挂上“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铭牌后,一直处于欠缺重视、关心不足的境况。上海艺术家曾多次发出呼吁,却始终未能推动故居建设。目前故居中仍有居民租住,不少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艺术爱好者也因此无法进入参观。
对于这一现状,委员们呼吁,希望能够加强对吴昌硕艺术和海派文化艺术的梳理,尽快恢复吴昌硕故居,并建设与其相配套的文化设施。他们建议,依靠这一平台,通过吴昌硕的书画作品,讲述上海独特的人文魅力,同时,吴昌硕深远的影响力还能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助推器。
关于我们《投资艺术》栏目自年开播以来,已成为深受业界认可的艺术品市场报道分析栏目。节目报道艺术品市场最新动态;邀请业界专家解析艺术品投资趋势;分享藏家成功收藏经验;畅谈艺术家人生经历。我们将秉承专业、认真、客观的精神为您打开艺术品投资大门。
《投资艺术》出品人王*
业务联系:
(陈伟国)
(任瑾)
(潘刚)
业务邮箱:artju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