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想象的共同体一聊聊艺术与科学
TUhjnbcbe - 2020/11/3 13:17: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主办机构创意城市

学术主持姚之洁

活动策划*忠棋董重青

ORGANIZERCREATIVECITIES

ACADEMICHOSTYAOZHIJIE

CURATORHUANGZHONGQIDONGCHONGQI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为获得更高“觉悟”而进行的两种不同探索,这两种不同探索,只是路径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类本身,都是为了人类获得更好的生活。欲求更好“觉悟”,而选择不同路径行走,也终会相遇,而这种由不同路径而聚合的“觉悟”,是一种更圆满的智慧。

首期

我们邀请到13位朋友

与大家聊聊

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所思所想

1

融通艺术与科学

提升社会创造力

姚之洁博士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现代设计理论研究学者设计批评家

创意城市联合创办人学术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科学研究构成世界的事与物的本质、存在性状与规律,呈现给我们“看”的对象或“看”的工具;艺术研究世界的所有表现形式,并呈现给我们的不只是我们如何看,而是我们如何反应我们所看到的,以及我们所看到的结果。

科学是在人类已知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和解释未知的事物,而艺术则是将已知的知识与经验融入人感官系统,并以创造性的语言形式予以表达。前者的创造性在于探索的行为和结果,而后者的创造性更多的是在呈现世界与人类复杂精神世界碰撞形成的外化形式。这两者正处于创造力的两极,而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将这两极的互通,其交叉点正是“人”。我们探讨艺术与科学,旨在能够将这两极进行一个融通,以寻找推动社会新创造力发展的新动力。这种新的创造力源于社会多元的学科领域,也会作用于不同领域。

科学,用以发现构成和组织世界的语法,或者说是破译组成世界的编码,而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它自己的句法、语法和急迫性它不是由媒介或其生产手段来定义的,而是由一种集体意识来定义,即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经验范畴。艺术与科学融合的魅力所在就是,艺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科学所破译的世界的组成的语法形式,两个层级的“语言”交叉,叙述整个世界立体的面貌,这个自然也就不再局限于“艺术”或者“科学”本体的学科,于是,在探讨“艺术与科学”时,开放式的学多领域的参与很有必要。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年10月19日刚刚评选揭晓的DIA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作品“toio?”

答:“toio?”是日本消费性电子产品龙头Sony公司今年发表的一款能让孩童们边玩边学习的全新玩具,它是专为儿童打造的“STEM”玩具。目的是通过日常玩具更好的启蒙孩子的编程思维,开发孩子的编程能力。(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Ring的角色是控制器,它设有按钮且可以单手操作,能让CoreCube自由自在地动起来。Ring还内藏了加速度传感器,能透过甩动驱动特定机能。

用户可以使用它在积木上放置积木和其他物品,并使用控制器将其移动。有趣的是,不仅可以让多维数据集移动,而且该系统还充斥着各种功能,从环形控制器开始,这些功能可以激发儿童的创意灵感。它是一项真正的创新,可以充分扩展教育玩具的可能性。

2

找到新的方式

更有成效和可持续的与世界互动

PIERSROBERTS博士PHD英国

英国“伦敦设计周”创始人

英国“设计师部落”策划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DesignersBlock策划设计师活动的组织

DesignersBlock创始人

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艺术和科学是截然相反的,科学是关于理性的而艺术是非理性的。事实上,艺术和科学有许多共同的传统和特点,两者都试图理解和描述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的,我们可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我们也可以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获益良多。

中国古代的阴阳概念向我们介绍了二元论的概念,描述了在自然界中看似对立或相反的力量实际上可能是互补的、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依存的。它们的属性可以单独考虑,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过多的阴或过多的阳都会导致混乱。我们唯一能达到的和谐来自于尊重和包容两者。

当代西方思维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科学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发展迅速。我们知道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艺术,但他的同时代人视他为数学家和几何学家。他是第一个提出透视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创作使之更“现实”的艺术品的艺术家。在同一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反过来,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探索未知事物的艺术性的想法(非线性空间),以质疑我们的假设并发现新的见解。我们通常认为科学是固有的,可靠的和可预测的,但16世纪的科学家,如伽利略被教会质疑是因为他们敢于提出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们原来相信是真实的事,事实可能不是如此。

正统观念可能受到挑战,新理论的提出依赖于科学根本的方法。有了新命题,就需要检验,检验的结果将决定这些新概念是否可以取代旧的假设。

当代艺术家让我们质疑和探索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提供新的视角,让我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一种生机勃勃、新鲜的感觉。在创作新作品时,艺术家们会充分利用科学和材料方面的创新。科学的应用在摄影上,使得我们可以用2D手段表现3D世界。摄影帮助打开了抽象艺术的大门,通过摄影,艺术家的“不现实”作品可能比使用具象的技巧更有力和微妙地唤起我们的“理解”。

在我发展自己的思维(围绕社会科学的非线性方法)时,我特别受到了混沌理论的启发。“古典”科学适合线性框架,而混沌理论探索非线性空间的本质,微小的变化和细微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但这个空间不是随机的。

这告诉我的是,更加理性地去接受我们复杂的世界,需要由一直在发生的线性和非线性交互作用而成。我们最好是探索非线性的本质,而不是在有序和控制的驱动中不断排除不确定性。

这种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商业创新,也就是将融合了严格控制理论的传统商业方法和创意与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超越普遍的文化假设,即线性是可靠的、牢固的、可依赖的,而非线性是可疑的。形成这样的文化假设只是因为我们产生某种想法和开发新解决方案的方式难以解释,同时,我们还采用迭代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依靠我们的想象和直觉。

DesignersblockcuratedsevenSelfridgeswindowsonDukeStreetwhichranfrom5thSeptemberto22ndOctober

探索未知可能会令人不安,但如果我们想找到新的方式,以更有成效和可持续的方式与我们周围的世界互动,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探索所带来的回报可能是令人惊讶的,也会挑战之前的假设。但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令人兴奋之处,也是找到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的潜力的来源。

3

空间和人是建筑学的核心

也是艺术与科学的交集所在

陈嘉炜

iArchitectstudio(iAs)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建筑学(Architecture)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艺术与科学在认知与探索上的结合部。建筑学通过某种或某几种构造方式将材料以合适性能的尺度转化为物化的空间体系,而人作为主体参与到空间的使用与感知中。物化的空间体系由科学理论而发展出的技术所实现,而人在其中将已知融入感知,艺术随之产生。空间和人是建筑学的核心,同样也是艺术与科学的交集所在。

回顾过去:建筑学,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一部记载建筑抵抗重力而发展的历史。举例而言,无论是中国传统建筑(比如殿堂)木构呈现出来的水平感(木材的抗拉性能较好,比较适合悬挑),还是西方传统建筑(比如教堂)石构呈现出来的高直感(石材的抗压性能较好,比较适合堆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真实表达。钢筋混凝土(抗压和抗拉的综合性能结合)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学的理论和审美——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正是最好的说明总结。

展望未来:建筑学的未来亦将取决于科学的发展。革命性的新材料和构造技术的诞生才会使建筑学的形式发生巨大变化——设想一下建筑可以飘浮在空中或者结构跨度米轻松实现——城市和街区的组织架构将必然重塑;而在新的形式语境下,场所与感知等哲学/艺术范畴的讨论却将是永恒。艺术与科学在美上的统一也是永恒。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中国南禅寺

德国科隆大教堂

4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双足

张书明工程师美国

毕业于清华大学

医疗器械设计与开发

艺术着眼于表达人类对世界的感受与遐思,科学立足于探索世界的内在与真理。艺术和艺术品的创作自然须臾不曾离开过想象的翅膀,而很多科学真理的发现同样也产生于想象的海洋。艺术品可以因其独特的想象为读者打开心灵的一扇窗,而基于人类已有科学认知的想象为人类探索世界提供全新的可能。科学的进步可以拓宽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艺术的展现可以激励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科学的真理中或深藏有艺术的光芒,艺术的璀璨中也常常显现出科学的影子。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加拿大艺术家BenjaminVonWong作品压人的吸管海浪

答:这件艺术作品仿佛让人穿行于泛着白色浪花的绿色海洋,令人深为这种壮阔之美所震撼。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美其实是由造成海洋污染的元凶——塑料吸管构成的。艺术家BenjaminVonWong收集了16万8千根废弃吸管,然后经过反复的筛选、清洗、上色,造型等,最终完成了这件作品。人类一百多年前发明的塑料的确为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严峻的现实展现给世人。

5

科学让我们看到奇迹和美无处不在

朱蕤博士美国

毕业于清华大学

芯片设计工程师

一直觉得世间的设计工作其实都是相通的。不管是设计一款丝巾,一个盘子,还是设计一幢大楼,一个景观,实用和美感都是必须的。不仅是这些宏观可见的作品,其实这种实用美观的设计理念对微电子的电路和芯片设计也是一样适用的。各种物理原理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大家想要的功能,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称奇的过程?如果需要特殊设计来实现某种功能,其中创新的过程一定不比任何一个艺术家投入到他们作品中的创造力少。艺术家用各种材料和媒体进行创作,我们的媒体就是晶元。每次看到一块晶元上整整齐齐的芯片,我都觉得它们真美。

我最喜欢的器件是成像芯片。把光转换成电子,形成图像,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视觉效果。这大概是最浪漫的半导体器件了。而主持设计的我知道在整个芯片的每个细节上我们是如何殚精竭虑,所以它们才会如此完美无缺。设计中固然需要了解物理和工程知识,但是我觉得是我心底的那一丝文艺使我能够欣赏这种创造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产生新的思路。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答:这是NASA公布的用我们组设计的芯片拍摄下来的一张卫星图片(上图),显示了太平洋上空同时出现的三个4级台风中心。这是人类有记载以来第一次观察到这个现象。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梵高年创作油画StarryNight。梵高的画作(下图)多写实,StarryNight却完全是他想象出来的。是梵高的想象力透过浩渺的时空俯瞰了太平洋,还是科学让我们看到奇迹和美无处不在?

6

股票投资中的艺术与科学

王东哲博士香港

香港浦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投资当然是艺术,完美的投资就是完美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感。

一次在澳门博物馆看到了一位画家的许多张素描底稿,细节丝毫不亚于成品,但还没有色彩、不甚完整,这些底稿当然也是艺术,是不完整的艺术,但却是完美的底稿。

亏了钱的投资似乎应该是不完美的,但它其实只是他的作者—基金经理、在他没有获取被几十亿上百亿散户的血汗钱堆积起来、刺激出来的灵感之前的不完整,不完整的投资策略,不完整的投资理念。不完整,但并不是不完美。

因为日后当他回忆往昔种种不完整的时候,对于散户曾经的损失只会一闪而过,对于自己从血汗钱中获取灵感的点点滴滴必然无比感动,或许还潸然泪下并喃喃自语:凡是过往,都是序章,它们真美!

回首过往,投资当然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我们从产品净值曲线中进一步获得灵感,总结出自己价值投资的经验,哪怕回溯的数据看上去不那么价值,但也能套用数学这门科学的某个模型,总结出其实自己多因子选股或是某个量化模型的成功。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全球著名的投资家WarrenE.Buffett巴菲特

答:图中漫画的色彩和线条自然简单,但其实概括了巴菲特投资的艺术与科学:

粗看漫画,巴菲特左手沙漏自然是在告诉朋友们要做时间的朋友,价值投资是艺术,是长期的艺术,切不可为了赚取快钱而陷入追涨杀跌的泥潭。巴菲特右手是一辆装满金币的财富快车,两个小金人作为投资者的代表手舞足蹈,应该是赚了钱。

待到仔细再看这漫画,巴菲特的表情分明有一丝狡黠!他的左手其实是在晃悠着时间沙漏,告诉人们要长期持有、不要轻易卖掉他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而他右手的财富快车似乎也并不是为投资人而开,这车子和财富分明被他紧紧攥在了手中,谁也甭想拿走!

而现实中的巴菲特投资起点就不低,到如今更是有海量的现金流,所以能够实现尽可能熬到低位进场、越跌越买、源源不断、等到上涨、长期持有。他右手的财富快车其实是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艺术和科学都是帮助人类在三维世界获得满足和快乐的思维体操,虽然不及宗教更容易上瘾,但确实能够耗费掉人们的大部分天分。投资是另一种容易上瘾的游戏,它经常会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是随机的科学。

7

医学的艺术美

何非方博士

浙江大学医院疼痛科颅内低压诊治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脊髓脑脊液漏修复联盟发起人

中日颅内低压联合研究会发起人

医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医学的艺术性甚至高于它的科学性。医学的进展是有阶段性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完美,但从艺术的角度,医学的张力和外延可以是很强大的,在很多方面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医学之美,在于与患者的充分良好的心灵沟通,给患者带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在于和患者一起面对一个复杂且高风险的手术。医者竭尽全力去完成一个必要、有挑战的手术是一种美,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视病人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的疾病或一个器官本身,同时能在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能贯穿着对病人的尊重,对病情隐私的保护,给予病人无限的人文关怀,更是美上之美。作为一名医者,希望能更多沉浸在这种美之中。

8

艺术求美科学求真

吴坤

毕业于清华大学

七色堇罕见病创始人

琼海罕见病服务中心发起人

理工男向往艺术致力于探索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艺术求美,科学求真,两者都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方式,真即美,美亦真,自然有道,道法自然。关于定义,我并没有太多的补充,但是想顺着这个理解说两点思考:

一、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给人美的感觉,无论是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国画的泼墨留白、还是大到建筑小到陶器,无一不给人和谐的美感。同时,中国一直以来被诟病缺少科学的素养,李约瑟之问问倒了不少国人。于是近百年来,中国的教育开始逐步「科学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美的链接。对美的追求,在我看来,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教育不应该让人仅仅只是成为工具。艺术和科学的平衡非常重要。

二、公益vs商业

我们知道,公益着眼于善,商业则看重利,商业和公益应该泾渭分明,但实际上这两者的关系很像艺术与科学。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是一门艺术」,商业和公益之间也存在一个社会企业的定义,但是在中国的土壤里,社会企业长得并不好。我和一群小伙伴很努力在探索一种商业和公益的混合体——一种力争免于道德绑架的可持续模式,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挺有意思。正如今天艺术和科学的讨论,我很期待关于公益和商业,也能有更多的碰撞。

问:有没有哪件与艺术与科学有关的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OliverBurston电脑合成影像作品火柴人—克罗恩病沧桑录

Well

1
查看完整版本: 想象的共同体一聊聊艺术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