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站在人来人往的拉马丁广场的拐角,马路对面是进入法国南部阿尔勒的古罗马门。这个地方对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Gogh)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我身后是罗纳河,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梵高曾在这里的码头画下了河中闪烁的倒影。在我面前是一条破败的商业街,通向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花海,而它们曾一次次地出现在梵高的画作中。
这里曾经矗立着梵高的黄房子,那个洒满阳光的普罗旺斯住宅是他年的油画的主角。用梵高自己的话来说,他曾在里面度过了一段“集中休憩”的时光,“卧室”的墙壁是淡紫色的,那一年曾三次出现在他的油画中。
这栋小房子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这里,世界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把自己的绘画技术推向了巅峰,创作了《夜晚露天咖啡座》、《向日葵》和《播种者》等作品。在这里,梵高的个人生活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转折。在这里,他与好友保罗·高更(PaulGauguin)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用刀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入医院。
文森特·梵高,《戴灰色毡帽的自画像》,年创作于巴黎。VANGOGHMUSEUM,AMSTERDAM
去年3月到8月,我造访了梵高艺术生涯中的许多重要地点,起点是比利时矿业城市蒙斯。27岁的荷兰人梵高曾在那里失去了在当地煤矿公司传教的工作,原因是他选择和矿工生活在同样肮脏的环境里,“破坏了传道士的尊严”,并开始在画画。此后,我来到了他一些知名画作的诞生地,巴黎的蒙马特、普罗旺斯的圣雷米和阿尔勒,最后是见证梵高匆匆走完37年人生的瓦兹河畔欧韦。
我的梵高之旅正好赶上了欧洲梵高年。为了纪念梵高逝世周年,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举办了大量文化活动和与梵高有关的展览。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虽然梵高享有如此的声望和爱戴,他生命中好几处重要地标竟然没有被保护起来,或者无人问津。不过,有几个位置——比如梵高在普罗旺斯的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房间,以及他度过最后人生的瓦兹河畔欧韦的酒店房间,都被精心地修葺,迎接着对这位艺术家的人生感兴趣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当地人也从这种轻文化旅游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为了复制这些强大的典范,与欧洲梵高年有关的官员称,他们打算大力宣传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让人们了解到许多与梵高有关的遗迹还需要保护。
“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梵高的画作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在博物馆的作品有庞大的拥趸,”梵高欧洲基金会主席弗兰克·范登艾金登(FrankvandenEijnden)在电话采访中说。“但总体来说,用于恢复和保护梵高遗产的资金却不多,主要包括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遗产。我们需要为相关机构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