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各大拍卖机构举行春拍的时候,经常会在媒体上爆出“天价成交”的消息。苏富比香港春拍,经过几天紧张激烈的竞拍,总成交额收获37.8亿港元,其中6件藏品价格过亿,让很多民间藏友惊叹不已。为什么有钱的人都爱玩收藏呢?
苏富比拍卖现场(一)一件艺术品等于一张会员证
有一位台湾买家,三年前一出手就花了七百万买了一张画,这样的大手笔,立刻惊动了拍卖公司,让他瞬间被列为重要客户,成为所有拍卖公司锁定的对象。当佳士得拍卖在香港举行晚宴的时候,他会接到邀请,受到佳士得的大股东皮诺(同时也是巴黎春天百货与Gucci精品集团的大股东)亲自接待,进入大艺术家跟大老板、大收藏家互相认识的顶级场合。
拍卖会也就是说花七百万买了一张画后,他的社交圈人脉完全被打通到另一个境界。如果说花一样的价钱,只是在台北市买了一个两百坪、每坪一百万台币的豪宅,那么他的社交层次就依然停留在台湾的富豪圈,不可能因而就认识了欧洲的皇室、西方的大亨等等。
所以对于上流社会来说,买艺术品的高门槛就是乐趣的来源之一。为什么他们会愿意缴会费去参加某些俱乐部?因为俱乐部规定只有会员可以进来,这个门槛使他们不必跟其他人挤在同一家餐厅吃饭、同一个球场打高尔夫球,买艺术品的作用也是一样的。
(二)一件艺术品能让投资翻无数倍
艺术品投资在高成长的环境中表现优异,而在高通胀环境下的表现要远远好于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无论从艺术品资本特性还是国内外经验看,资产配置是艺术金融投资的重要选择方面。
王健林收藏展示王健林曾经在接受中国大收藏采访时讲道:收藏是我人生最成功的投资,藏品增值倍!从个人兴趣到企业收藏,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收藏,王健林现在所拥有的书画收藏已达上千幅,而且每年都还在增长。另外,王健林把自己的爱好和他的商业地产一样打造成庞大的帝国,如今万达收藏早已成为万达集团更璀璨的企业名片。
刘益谦拍下唐卡上文提到的刘益谦除了是一位胆大心细的超级买家外,他也是一位最会赚钱的收藏家。据了解,年刘益谦花多万元的接下的黄庭坚《砥柱铭》,在年6月保利春拍上以4.亿元成交,赚了4亿多。年5月,刘益谦在中国嘉德以4.亿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一下赚了4亿多,而刘益谦买入价总计还不到万元。
(三)一件艺术品是家族的长久性财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在金钱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房子车子已经没有更多需求,而这些又都是损耗品,唯有将钱投入到藏品当中去,传于后世,才会不断升值。年前,美国的大亨们发家之后,迅速把财富投向了名贵奢侈品和艺术收藏品。30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日本泡沫经济下的日本富豪,到了本世纪开始,轮到俄罗斯和中东的富豪。最近十年,中国新兴的富豪们开始发力。
中国富豪们在海外豪掷万金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未来5至10年,中国将有约数百万民营企业家面临资产和企业接班,财富传承已经成为目前很多富裕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可能降临。
拍卖会举槌家族是维系家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家族品质和修养为特征的文脉软实力的代代相传,比财产的延续更为重要。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少富裕家族购藏文物艺术品,重视艺术品的传世意义,是拍卖行的上百年客户。“爷爷买、孙子卖”这种隔代的、将投资与家族文化血脉相结合的良性传承模式,使艺术品成为家族最优质的长久性财富。
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艺术品精品,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艺术品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关联不大,所以艺术品特别适合做企业或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选项,所以艺术品收藏也就成了有钱人们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