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春华李娇俨暴妮妮
近日,浙江首个数字藏品规范化交易平台“虚猕数藏”正式上线,该平台由杭州国际数字交易有限公司推出。
平台上线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趋势:数字藏品正以一种文化消费新姿态风靡全球,引得国内年轻人竞相追逐、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对此,有人积极肯定,认定它将开辟一个百亿级新市场;有人谨慎观望,担心它成为又一起人类历史上引发金融泡沫的“郁金香事件”。
专业人士分析,“虚猕数藏”的诞生或将一扫外界疑虑,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它也意味着,浙江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施行后,迈出了第一步。
数字藏品是什么?“虚猕数藏”是怎样一个平台?它将对数字浙江建设产生什么影响?
天安门六景灯数字藏品杭州国际数字交易有限公司供图
带来全新体验
赋能文化消费
你能想象吗?来自不同领域的经典文化元素在同一空间相遇碰撞,产生新奇的火花——
记者在阿里拍卖应用搜索进入“虚猕数藏”后,就被这种全新体验所震撼:国家级非遗民俗文化“醒狮”舞动在屏幕上,活灵活现;取材自西湖十景的《夕照雷峰塔》,清秀隽永似宋代小品画;来自天安门的六景灯动图产品,雍容典雅,让人身临其境……
它们来自一个新家族:数字藏品。尽管存在于数字空间,但不同于一般数字艺术品。
数字藏品,可以理解为“藏”在区块链上的数字作品,其资产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参与“虚猕数藏”平台生态建设的专家刘天骄,现任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数字藏品在区块链上具有唯一的标识和所有权信息,相当于有一张“身份证”,确保其不会被仿冒。
这种特性使数字藏品自带稀缺性,具备收藏价值。
“各方一般综合艺术价值、稀有程度、发售平台大小等因素,来综合判断数字藏品的价值。”艺术家吴永杭是国内较早一批接触数字藏品的专家。他举例说,去年6月,敦煌美术研究院和支付宝联合推出的敦煌飞天皮肤,最初售价仅为9.9元。由于IP价值高、发行平台大、发行时间早,它已成为稀有品,在其他交易平台开价一路上涨。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消费模式,数字藏品为各方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年纪轻轻,手握珍品。”90后玩家赵先生忍不住在朋友圈“炫耀”。4月21日,他试探着买了5份不同的龙泉宝剑数字藏品,爱不释“手”——在手机上点击拖动,把玩各个细节,“看实物的话,不是没有放大的条件就是怕摔了,哪有这么好的观感。”
全新的消费、欣赏体验,叠加近年来兴起的“国风”“国潮”,正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吴永杭创作的“猫家族”系列数字藏品受访者本人供图
据统计,去年国内数字藏品发售量已达约万份。其中收藏品和艺术品占八成以上。浏览国内主流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也不难发现,博物馆已成为数字藏品业主要的IP方之一。众多深藏的珍贵文物,正在被大众所“珍藏”。
杭州银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剑平,从事博物馆数字化服务多年。他判断,数字藏品契合现代年轻人在虚拟空间的消费习惯、价值审美与社交需求,将在推动文博等文化艺术品走进大众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4月,国家文物局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会上形成的多个共识中,有两点让杭剑平感到振奋,即文博单位应积极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但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这意味着,文物部门鼓励利用数字文物信息进行再次创作,赋予文物更多艺术价值。”
这不管是对从业者还是对整个行业,都是十分正向的激励。
据悉,目前数字藏品主要有三种形态:现实作品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数字世界中原创的作品,现实与虚拟交互的作品。图片、音乐、视频、艺术品等均可成为数字藏品。
“虚猕数藏”推出的杭州西湖系列产品中,有一款“莫比乌斯青白蛇”。它取材白蛇传,以莫比乌斯环这一经典拓扑学结构为基础,将一虚一实两个蛇状形象度缠绕,不停转动,给人一种开放、聚合又不断向上的特殊观感。上线展示首日,尚未开卖,已被两万多人次围观。
吴永杭点评说,数字藏品核心竞争力还是其艺术价值,创作者要多跟受众沟通,牢牢遵循艺术市场的规律,“不乱搞噱头,不哗众取宠,不投机炒作”。
增加多重“保险”破解“成长烦恼”
“虚猕数藏”上线当日,推出了三类10种7万余份产品,单件售价19.9元到66元不等。整体成交金额可观。
数字藏品,带来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根据国外数据平台DuneAnlytics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外数字藏品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亿元。国内专业平台“头豹研究院”等测算,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浙江企业也早早吃起了“螃蟹”,近两年开展相关业务的企业已有余家,其中不乏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以及中南卡通等国内原创动画行业巨头。
不过,数字藏品仍在“蹒跚学步”,还有不少“成长的烦恼”亟需破解。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数字藏品主要存放于企业私有链上,一旦公司倒闭或者平台关停,将面临丢失风险。更关键的是,现在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区块链无法对上链的原始艺术品或版权进行确权。数字藏品也就无法转让交易,只能买家自己欣赏。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主流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尚未开启二次交易的原因。
“确权问题没解决的话,会引发权属不清、消费者权益难保障、存在炒作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整个行业将无法健康成长。”刘天骄说。
由杭州国际数字交易有限公司(简称“杭数交”)推出的“虚猕数藏”平台,是浙江首个数字藏品规范化交易平台。该公司由地方国企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这也是当下为数不多国资入局的案例。刘天骄评价它在引导数字藏品业规范发展上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规范化的核心举措,是引入国有版权服务平台“知信链”和版权行业链“新版链”,对在“虚猕数藏”平台上交易的数字藏品进行正版确权、内容审核和价值评估。
“杭数交”总经理李杰明向记者演示一件原创作品成为数字藏品的“变身记”:平台方先与相关的IP方、服务商、合作商等商定作品。随后链方“出场”,通过“新版链”固定其版权,在“知信链”上审核其是否是正版、内容有否侵权,通过后赋以网络出版资质;平台再进行定价、宣发、销售……整个流程规范后,与网络文学、线上音乐基本一致。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安全问题,虚猕数藏同时上线了备份链。用户经实名认证,可免费上传备份其合法获取的数字资产信息。在私有链被关停或发生遗失时,用户可获取其备份资产的相关信息、协助司法维权。
数字藏品业这片新蓝海,正在吸引更多主体加入,行业生态圈已经初现。
近日,“杭数交”还将有多个项目签约:内容生产领域,与新华文轩合作“数字藏书”项目;支付领域,与杭州市民卡公司合作开展交易方面的试点;线上线下互动领域,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合作数字非遗项目……
浙江诺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本以动漫、手游为主业,早在去年年初就转行成了一家数字藏品服务商。企业主要为IP方提供产品3D数字化、上链、上架等服务。“一开始还是蛮孤单的,怕不被理解,经常要各种做科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这一行业前景,合作也变得更加高效。”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2月,浙江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升级到“”,其中的“6”是在原来五大系统基础上加入数字文化而形成。有专家解读,这是浙江数字文化产业的实力和信心的体现。
此前不久,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文旅智能产品接轨“元宇宙”发展趋势。
“‘虚猕数藏’既是在为数字文化建设探索‘子跑道’,也是在为国家数字版权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路。”“杭数交”董事长沈芸说,公司还在对接故宫、西湖景区、非遗传人、潮人艺术家等IP方,推动非遗、文旅、艺术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创造更多文化产业与科技结合的新业态。
“虚猕数藏”平台的配套——元宇宙空间“区块乐园”杭州国际数字交易有限公司供图
创新交易路径
迎来诸多变革
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出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三大协会发声,引发数字藏品行业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