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周年之际,红色艺术经典如何助力党史学习?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为红色美术助力党史学习建言献策。
让经典美术作品提高地方革命纪念馆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认为,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红色基因库,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着生动鲜活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传承和建设。
“革命纪念馆中的每一物件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珍贵的价值,而与之相结合的每一件美术作品,同样能够艺术再现奋斗历程、记录关键时刻、讲好红色故事、彰显伟大精神,对观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刘万鸣说,所以,重视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质量,充实完善作品内容、更新作品创作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刘万鸣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各地方革命纪念馆,特别是部分市县级革命纪念馆与国家级革命纪念馆保管展示的美术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雕塑等)质量上还有差距。尽管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在革命纪念馆美术创作上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精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欠缺,使美术作品所能反映的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体现还有诸多不足。
“人物造型的表现是美术创作成败的关键,革命题材美术作品多数是表现人物形象,人物造型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革命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更应强调形神兼备。而有些作品需要在此方面加以提升,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内涵充分表现出来。”刘万鸣分析说,同时,各地方一些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因历史关联较大,个别创作在求内涵、求品质上还需要深度思考,在创作内容及手法上有时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给观众带来重复的感受。同时各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创作内容难以做到互通有无、主次分明、各具特色。
刘万鸣强调,美术创作重在取舍,取什么、舍什么是创作者水准的重要体现,更是美术教育的要求所在。主题性创作要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把革命历史事件精准的深层精神通过形象体现出来,在这方面也亟待完善提高。
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
谈到红色经典作品如何生动的再现党的光辉历程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认为,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以美为体,以史为魂,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运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再现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优秀党员,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可以生动地再现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
因此,党史专家和全国美术家、理论家、评论家要共同努力,把红色美术经典研究好、创作好、展示好、传播好,并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经典美术作品,推动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助力党史学习深入人心。
为此,吴为山委员建议:一、加强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研究和评论。组织专家学者就百年来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其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围绕建党百年精心组织创作,打造新时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要以新的创作思路,用紧贴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表现党史内容。如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精心策划选题,聚焦现实题材,同时通过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以创作带动教学,在出精品之时出人才。做好红色创作资源调研,找准节点,提炼精神,避免概念化、公式化,视野要宽广,表现手法要新颖。三、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建党百年美术展览,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是为国家、为人民而作,创作和展览都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提议中国美术馆新馆建成后,对近现代美术史进行整体梳理并长期陈列,载入艺术史册。各类展览不求大求全,提倡用心策划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多样、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特展、专题展。
吴为山表示:“红色故事不仅发生在中国,也与世界紧密相关,要有国际眼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进行创作。如大型雕塑作品《马克思》立于德国,纪念旅法勤工俭学的大型雕塑《百年丰碑》立于法国,均是向世界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事的成功案例。”
加强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功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
“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承载着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文艺创作的一座无尽宝库。特别是红色题材经典美术作品,树立了红色题材艺术创作的典范标杆,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生动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认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通过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讴歌党和人民、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主旋律美术作品。当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正进入收官阶段,力求用一批精品力作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
鉴于此,徐里建议,要加强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功用。他希望中央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鼓励更多艺术家参与红色题材文艺创作,让传承红色经典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更好的历史题材、红色经典作品充实国家的文化殿堂,不断用美术作品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于如何提高地方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质量,刘万鸣建议:一、根据不同艺术种类,建议国家专门设立艺术基金,组织党史专家和美术家,分类、分组、分步开展调研,分析全国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的总体现状,尤其要研究地方革命纪念馆存在的困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革命题材创作质量、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二、充分发挥创作队伍优势,加强国家级美术团体和地方美术团体的合作,挖掘地方美术的潜力,创作上形成互补,打造专业一流的革命纪念馆美术创作队伍。重点组织中青年艺术家,以课题的形式集体参与创作,一方面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一方面可以让当代青年艺术家更加深入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以真情投入革命题材艺术创作。三、在组织实施地方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阶段性地组织党史理论专家观摩指导美术创作,使美术家的创作作品在专业理论支撑下完成,避免出现与历史相违背的情况,使艺术品在反映现实中得以精神的升华。四、在配合地方革命纪念馆美术作品创作、展览的同时,陆续出版革命纪念馆的文艺作品图录集,推动“四史”宣传教育,真正做到艺术创作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