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润沃专访艺术家刘春杰访谈NFT艺术可以开
TUhjnbcbe - 2025/1/3 16: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刘春杰的作品以简朴的“木”味“刀”味使木刻版画在最本源意义上参与到艺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建构。曾获第五届高知县国际版画三年展佳作奖、日本国际版画会金奖、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艺术奖”等。

Q: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工作情况,您的一些代表作品,工作经历,艺术的成长经历?我是从事了三十多年绘画的画家,现在日常除美术馆、画院的运营以外,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创作上。虽然不完全算专业画家,但是我的多数精力是在画画,偶尔也写写文章,做一些策展。经历很简单,无论做什么跟艺术都有关系。Q:老师画都是新水墨吗?我画水墨、版画,也有装置。Q:您是怎么接触到NFT的呢?准确的说我还没接触过。是一个我多年的好朋友,也是良师益友,蔡万霖蔡老师邀请我参加这个项目,但是目前为止说实话对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Q:那它吸引您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在没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您还想参与呢?参与一下是因为对朋友的信任。因为我相信这个朋友,他邀请我参与我就参与,如果要是一个陌生的公司或者一个机构来,我可能不会参与。但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不拒绝新生事物,因为我不懂,但是我可以慢慢地把它搞懂,我们可以观察、慢慢地看,先不定论。我跟着你们一块儿成长,因为现在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完全可以站出来说我懂这个东西,大家是基于相信、基于以前的友谊。蔡老师也跟我说过,我们应该努力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或者说我们应该努力地跟上这个时代。

Q:现在大家觉得艺术跟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多了,您怎么看艺术和技术之间这种跨界的呢?艺术从来就是跟技术走得非常近,不是今天才有,不要说现在,一百年前,就是更早的一些时间,艺术也不能说与技术互不干涉,或者互相没有作用,没有联系。比如油画艺术,如果没有技术,哪来的油画艺术呢?技术越发展,油画的材料越好。那么版画更是这样,板画离开了机器、离开了板画的设备、离开了材料,那它还是回到最初的木刻。所以艺术和技术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他俩应该互相依存,我们从艺人应该把技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者是一个实现自己艺术的途径,一个媒介。Q:您怎么看在互联网上的艺术呢?比如机器呈现的艺术作品?您觉得这是艺术作品呢,还是说只是一个程序呢?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有边界。边界可以模糊,但是它是不可逾越的。我现在没有完全看懂这些概念,因为现在全是概念,没有现成的东西。可能是我的知识面或者我的接受程度,使我看不懂。但是我相信艺术不应该是虚拟的,虚拟的也应该是可以变成实体。尤其是我觉得艺术和游戏是两回事,艺术和钱币是两个事情,我认为经济不能扩展得如此之快。当然了,现在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别人或许认为是可以的,但我作为一个从业三十多年的艺术工作者,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点点边界,否则的话它可能太过小众,或者是昙花一现。

Q:NFT还有一个观点是它可以实现人人参与艺术,您觉得艺术应该普罗大众,人人都参与,还是应该有门槛呢?我对“人人”这样的概念是特别警惕的。比如“人人创新”、“人人都是艺术家”,或者“人人都是科学家”,但我对这个词一直不太认同。说艺术人人都可以参与,这个概念不能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比如去看电影,或者是唱歌,这算不算人人都参与了艺术呢?但我想人人都可以做艺术这种说法好像有点空,大而空。但是目前来讲我想不可能。尤其是我觉得游戏一定不是艺术。游戏就是游戏,如果某天游戏是艺术,那学生每天不上学了,工人不做工了,可以说我在做艺术。这个就太牵强附会了,至少我是不会认可这个观念。我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是:不会去做游戏、赌博这些。Q:您觉得艺术品需要有互动性吗?大家把它称为游戏,其实更强调一种互动的概念。那战争也是互动性,双方发生战争,持枪射击,你说它是艺术吗?它不应该是艺术。另外像航天技术,普通老百姓都有兴趣互动,我觉得这个互动是需要,但是这种互动不是游戏。这是在混淆艺术的概念,让玩游戏也变得无可厚非。因为游戏设计者,或者是游戏工作者、推广者、经营者,需要让大家都去玩游戏,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游戏的参与是跟艺术在互动,我想说,不会有真正的艺术家或者真正懂行的人会同意这个观点。

Q:那您觉得艺术就该孤芳自赏吗?这个问题就是二元论,非此即彼了。孤芳自赏可以,至少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比如说八大山人孤芳自赏,很好。但是我们要不要孤芳自赏,是自己的事情。起码不能说大家都在娱乐、都在放纵,我们就开明了,我们就开放了。当你自己家的孩子在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的时候,你肯定会很焦虑,不会认为他是在与艺术互动。或者过年回家跟父母在一起待两天,一天以上你始终在玩游戏,你的父母也会很焦虑,因为他不会认为你是在玩艺术。当然不排除游戏里有艺术,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游戏里没有,而且都不很高端。而且国家已经在监管游戏行业了。我认为有的行业不能放纵。画家靠画画挣钱我非常认可,我也愿意这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种靠带有刺激的东西吸引青少年的,不管多有钱、多有才华,我都不崇拜这样的企业或个人。

Q:您刚提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您怎么看待现在艺术家的炒作赚钱?我学艺术的时候是八十年代,那时艺术不挣钱,只花钱。而且我那时候没有钱,但是我喜欢,我就偷偷地要做这个事,今天能挣到一点钱,这是收获。当然一些职业艺术家靠这个生活,虽然是追求,但要获得利益才能维持生活,这一点古今中外无可厚非。我有一份固定的工资,再能有一点稿费或者是有一点收入很好。就算是没有,我坚持艺术创作已经成为习惯,到了这个年龄是不可能放弃的。对于我来讲,它可以用来创收,也可以不创收,它使我很高兴,即便不创收我也要把它做下去。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行当,它只要是合理的,有赚钱的需求,我觉得都是无可厚非的,而且都是值得尊敬的,我也愿意这样做。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没有收入,或者说收入很少,可我有工资收入,只要我能生活就够了,我就可以继续做艺术。如今也跟八十年代那时候是一样的,那时候我们不挣钱,我们不也在做嘛,而且一做就是几十年。

Q:现在一个艺术作品从创作出来到最后的流通、市场交易,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吗?或者说其中会不会对艺术家很不公平?公平和不公平,不是仅仅对艺术家,这个社会永远都对有的人公平,对有的人不够公平。我们不能断然地说对艺术家不公平,例如有的一线的、红火的艺术家,对他就很公平了;但是一些没有成名的艺术家,他肯定认为对自己不公平。这个公平不公平是相对的,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里都有,并不是只针对艺术家。我还想说的是,实际上应该用艺人更合适,多数的从艺人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应该是有独到的见地,并不是说关在一个屋子里在不停创作,也不读书,天天穷困潦倒就是艺术家。公平还是不公平这个话就说起来太大。公平是谁造成的?不公平又是谁造成的?我们经常提到公平,但是自己却干的什么呢?以演艺圈为例,那明星为什么最后会变得很优越?就是因为大量的普通人参与了造势,在车站、在机场作秀,喊啊叫啊,围观啊,拍照啊,这种过度的追捧就是大家一起造成的。但是反观真正忙碌的艺术家、工人、农民和真正的在做事业的人,哪有时间去跑到机场追星呢?有这些钱,你给自己、家人、父母用不更好嘛?所以这个公平不公平啊,全靠我们自己要争取,而且我们不要参与制造不公平。

Q:您怎么看艺术品或者是艺术家商业化、金融化这种趋势呢?我觉得是随时代发展或者是艺术为人所用,这些事情可以参与,但是凡事都不能过度,不能盲从。我们也要牢记一个前几年P2P的教训。实践证明,有一些创新是伟大的,也有一些创新是陷阱。所谓的艺术金融化或者艺术市场化,这个都没有错,不过要循序渐进,而且要健康成长,不能过度炒作,也不要欺骗别人。我一直认为如果是欺骗,不管说得有多好听,它的结果是让大多数的老百姓身陷了刚才提到的不公平,那么这个不不公平实际上是给参与者制造了一个发财的梦想,然后又让这种梦想破灭。现在很多艺术拍卖或者是文章写什么捡漏,哪有那么多漏可捡?所以我不赞成冒进,说到NFT,设计者千万不要给爱好者设立陷阱或者是圈套,不然最后还是对自己不利,对这个行业也不利。Q:您觉得现在艺术家在整个艺术产业链上是站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他的话语权高吗?话语权就是就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了。大画家,肯定是要欺负市场,一般画家呢?不好意思,那你肯定是要顺应市场。所谓的话语权不就是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而言。一个无名的艺术家是被动的,强势的、名气大的、需求大的艺术家,那他就是主动的。

Q:但是艺术家跟策展人不是应该都是签好合约的吗?合同虽然是制约双方的,你要是强势的话,合同对你有利,你要是弱势的话,合同对你不利。这个跟其他行业是一样的。Q:大家对NFT很期待,因为这是一个智能合约,不存在违约。这个是一个亮点,更准确地说是未来的亮点,因为目前为止合作方还没有拿出NFT。我基于对蔡万霖先生的信任,我参与了这个活动。而他就是跟我说一定要用我做的这一、二百种鲁迅的形象做NFT。那么我就遵从他的意思,我们可以试。现在实际上我和蔡老师达成的协议就是试一试。因为要做起来才能知道怎么样。Q:您怎么看艺术品转成数字化,就把实体的作品给烧了?我相信这是一个手段或者策略,不然为什么要烧了它呢?也有和实体同时存在的,他愿意烧了就烧呗,这是他的东西,没有人能干涉的。可能想制造稀缺性吧?

Q:这算是一种行为艺术吗?我觉得这个不算,因为这也不新鲜。有拍卖行刚拍完就把画当场销毁了,也不算新手段。那什么叫行为艺术?这也可以算是,但更像一种姿态,实际上对普通的收藏者来讲没有丝毫意义。他烧不烧跟我们也没有关系,这个也不是新闻,是他个人的行为,叫不叫艺术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是商量好的行为。Q:您觉得互联网和区块链这种技术发展之后,对艺术品版权到底是起到一个更好的保护作用呢,还是使得盗版问题其实更加猖獗,盗版更加容易了?盗版永远存在,尤其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作家或者艺人自己掌握。包括电影也有盗版,从来政府或者是行业没有号召过盗版,但它存在了。不想被盗版,那就要坚持,不怕麻烦,去打官司,我曾经打过两次版权官司。但如果你要是逆来顺受,那就没办法。

Q:NFT只有线上展示。它对实体的美术馆或者对拍卖行有什么影响?网络展览、虚拟展览、云展览永远替代不了博物馆的实体展览,这个是毫无疑问的。Q:您觉得未来两者会相互依存,还是会谁取代谁呢?应该是相互依存,因为他们相互取代不了。网上的和实物终归不一样。Q:在您看来,今天NFT的火热是当一种神话来看呢,还是说它确实是有未来的?您觉得前景怎么样?我没看到很红火,但其实也不可能很红火,只是刚刚开始,现在没有一个人把这个事儿说清楚,我觉得很难。就算说清楚了,他需要一个时间来检验。它能不能持久,就看这些操盘者、运作者、倡导者、组织者能不能按照规律来做,把它做成长久的事业,还是像其他的创新金融产品一样,只有一轮的热度,是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如果是做一个可以持续的、不伤害别人的、不伤害收藏者的这样一个模式,我想可以长久。但如果是杀鸡取卵,或者想套一笔资金就撤离,这个行业就不会持久。

Q:目前有人说当代美学观念告别二十世纪的极简主义,进入了极繁主义的新纪元,这个怎么理解?我觉得这都是口号,口号都可以随便喊喊,什么极简主义、极繁主义都不重要,这种口号这都是一些理论工作者自己创新出来的。这个新词汇,我第一次听说,但是我相信极简和极繁他俩不是对立的,就像古典和现代、传统和当代都是要同时存在。前些年说的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现在街上没有这个口号了,它就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口号喊得越响,他过去的越快。Q:互联网技术对策展人的能力要求有什么变化吗?我想应该是没有变化,策展就像导演,你有多大的胸怀、你有多少的知识储备、你有多强的社会资源、你就有多好的展览。当然现在需要比原来的策展,更理解新技术,更能这个驾驭项目。前不久有个年轻人跟我说,我这么有能力,为什么没有一个投资人能看中呢?我告诉他,也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看中,没有忽然的成功,这个太难了。

Q:艺术跟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了,到底现在怎么欣赏艺术呢?到底什么是艺术品呢?技术就是技术。艺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一个艺术的目标,或者是一个艺术作品是可以的。技术与艺术是截然不同的。就像铜板画必须要用机器来实现,要感光、要有腐蚀剂,然后把它转印出来,这张画叫铜版画,但是腐蚀性机器和铜板永远不是艺术,你只有用了技术的手法创造出来才是艺术。艺术是怎么欣赏?一百多年前,陶行知曾经在晓庄学院跟学生讲过一件事儿,手风琴是艺术。听音乐是这样,你看绘画也是这样,就是要多看、多想、多研究,没有捷径。艺术通过技术来完成是可能的,尤其是NFT。NFT艺术要通过电脑制作,但是电脑并不是艺术,制作完成品才叫艺术。所以艺术和技术它的区别是天然的,这非常明显的。你不能称技术师为艺术家。技术师就是技术师,工程师就是工程师,科学家就是科学家,科学家不是艺术家。就像唐诗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但是汉字不是唐诗。

1
查看完整版本: 润沃专访艺术家刘春杰访谈NFT艺术可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