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澳门影展专访施南生不喜欢独立女性
TUhjnbcbe - 2025/1/1 18:57:00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4458.html

最近在很多电影节上都能看到施南生的身影。年她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审及东京电影节主竞赛评审,年她在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单元的评委,年6月她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10月担任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评审,12月以影展国际顾问的身份助阵澳门国际电影展。

作为制片人、出品人,施南生制作过太多的经典影片。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新艺城开始,她监制、出品过《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新龙门客栈》等众多经典影片。在近些年,她同样拿出了《狄仁杰》系列、《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西游伏妖篇》等不俗的商业成绩。

《倩女幽魂》在几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她制作过如此多成功卖座的电影,但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独家秘诀能够传授给如今的新入行的制片人。在她看来,自己只是做到“终身学习”、“学会沟通”、“前往现场积累经验”以及“做人做事要靠谱”等一些基本的道理。“如果你不停地肯做,很诚恳,人家都会帮你,不好的时候人家会帮你,好的时候人家来锦上添花更好了。”

在许多时候,施南生的名字还总是跟徐克捆绑在一起。两人作为曾经的爱人,在相爱20多年再分开之后,依然能够以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继续在电影事业上进行创作,即将提上日程的,正是徐克导演的最新作品《神雕侠侣》。

在与徐克导演有着稳固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施南生也非常关心当下青年导演的发展。在去年与今年,她都参加影展、电影节的有关于青年导演的部分,创投或新人奖。在她看来,虽然自己有着几十年的丰富经验,但“电影是一个活的艺术,必须要知道人家在想什么、在搞什么,为什么年轻人会想这个主意、做这个事情。我很愿意跟新导演合作,把我的经验、知识、资源拿出来,让大家怎么能把它用的更好。”

她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如今中国内地电影行业的告诉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从制作的层面来看,人才配置完全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导演、摄影之外的其他领域,人才的不足导致不得不用更多的人才能完成影片,让整个剧组膨胀地“像个大笨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也“还是战国时期,制度有待建立,谁输谁赢,谁称王称霸,还搞不清楚。”

澳门影展活动上的施南生现年已经67岁的施南生,在电影届依然是备受尊敬的前辈,再加上她至今依然保持单身,便被不少人认为是“独立女性的典范”,从其家境、求学,到如何在香港媒体圈中崭露头角、进入影视圈后如何与大导演们无间合作,解决一切难题。

不过她自己并不太认可“独立女性”这一标签,“独立就独立吧,我们不会故意说他是个独立男性,也没有人去说这是很独立的小孩子,不会专门去标签这个”。

在她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些非常正常的事,“我觉得我年轻时候不是怎么了不起的,聪明、天才什么的,完全没有。只是很真诚地对所有人”,还会在能够给予他人帮助时会伸出援手,“事情来了能帮我就做,要百分百投入做好”。

界面娱乐对话施南生:

界面娱乐:这次作为国际顾问加盟澳门国际影展,你对这个年轻的影展有着怎样的期待?

施南生:这个我想还在摸索当中,我也跟他们商量商量。现在有几个部分,一个是电影放映,一般来讲目前是一个文化型活动,带来很多传奇的好片子来澳门让观众可以看到,比如第一天来我就看了一个很好的法国片。除了本地的观众提高他们的看到好电影的机会之外,还有就是来参加电影节的人,比如很多老外可以趁这个机会看到很多大陆的电影。

我觉得这是双向性的交流,本地观众有福气看好电影,而且还有40%的优惠,我看那场都是全满的。而且中国、东南亚地区的电影,很少有机会可能走到外面,那其实这次影展来的客人,欧洲的、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等等,都有机会看到这些电影。

第二个就是能带来行业内的交流,座谈会。这个可以利用澳门地理上的优势,促进讨论,包括创投。我认识很多香港的发行商,意大利发行商,还有泰国、日本的,他们专门为了这个来参加。昨天我和两个不同的发行商朋友一起吃饭,一人说他网上约了7个meeting,后来只得到两个,另一个人得到3个,就表示人很多排不上。这部分我猜他们做的还蛮成功的。

界面娱乐:国外的戛纳、柏林,国内的FIRST、上海电影节你都担任过不同单元的评审,你觉得澳门影展可能往哪种方向发展比较合适?

施南生:我觉得最有利的,还是处于中西交流这个部分,从地理上这个影展它有能力拿到这些地区比较优秀的电影,另外他们也有部分是从国际上找来的片子。

澳门影展上,施南生与姚晨展开对谈界面娱乐:过去辐射这一区域的是香港电影,不过现在香港电影人大多选择了北上,本土电影发展相对边缘化了。

施南生:这个不能比的,年代不同,时间不同。我们这个年代一代代过去,不能改变的。我想讲的是,比如从90年代末期到年代的开始,某些比较有经验的香港人,人脉好一点的就去大陆发展。

对我们来说,90年代初开始中国大陆是没有钱的,但对我们电影人的满足感在于,中国能提供很多很多香港不可能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大自然的资源,我要拍沙漠就去沙漠,要拍故宫就去故宫,不用在香港偷偷地,镜头还要避开计程车在走,就活在历史上、美术上。所以我就留在这里拍了。

以前香港美术都有很多书,要参考才行。香港以前有个地方叫龙虾湾,是当时唯一一块有山有树有水的地方,所有武侠片都在那里,刚好镜头找角度可以避开电线。有个外国影迷给我看找的漏洞,忘了是我们拍的哪部电影,就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个小红点在动,其实是个计程车,我们都没看到。能去大陆拍戏,对我们来讲能更好地呈现我们的艺术诉求。

从90年代初,他们说香港电影黄金期过了,过了之后呢一直比较沉寂,但我觉得过去30年我们香港电影,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香港政府有个发展局给了很多资助,有很多计划帮助新导演,所以这4、5年间,有28个新导演的25部作品,因为有部片是几个导演一起拍的,而且都是他们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作品,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像《狂舞派》、《五个小孩的校长》(《可爱的你》),拍的又好又有香港特色,艺术性不错,商业性也足够让他们的投资有回报,不亏本就能继续拍下去嘛。

《可爱的你》在内地上映虽然票房不佳,但豆瓣电影评分达7.8分界面娱乐:你怎么看待这些年轻电影人的发展?从你的角度来看为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澳门影展专访施南生不喜欢独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