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沙一世界,你我皆是风中飞沙沙子背后是你
TUhjnbcbe - 2024/12/21 16:29:00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名作诗篇:《天真的预言》。

没错,一沙就是一世界。你我也皆是风中流转的飞沙。

智者安妮·迪拉德在《现世》中也曾经这样写道:“愈古老的沙粒愈接近圆球形……一颗沙粒沿着河床滚动——先是奔跑,然后停下,再继续奔跑,如此持续数百万年——它的棱角被逐渐磨平,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会被吹到沙漠。”

你我作为一粒飞沙,也都一直在太阳底下奋力生活和思索,我们都在努力雕琢、创造和层累自己的人生。虽然已被岁月磨平棱角,但依旧急迫地想参透暗自涌动的天命背后的真相,急迫地想摆脱这个世界的残酷。

然而,著名作家和文字高手贾行家在《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中却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残酷,残酷的是我们的无知以及对无知的容忍和放任。

贾行家是文化方面的专家,他的文字犀利而温暖,他的情感节制而细腻。有人认为他就是这个时代的“疾病解说者”。在很多人要么不疼不痒,要么只会慨叹呻吟时,贾行家却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我们的心灵随之一震。

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真相,不是智慧,而是让自己的心智如同风中之沙,镇静而清澈地回到这些潮汐中,去观看命运如何展现,世界如何塑造。”

下面我们就跟随贾行家的独特视角,来一窥人生真貌。

01人类不值得

人类是高等智慧生物,靠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现在也高度发达。

人类一直在不遗余力低发展人工智能。所以,现在的人工智能也越来越聪明,已经远远不是以前的按照人为设定好的程序,计算个庞大的数据,或者完成一些机械的重复动作那么简单,而是已经学会了下围棋,甚至战胜了人类最强的棋手。然而,作为人类,我们却因为理解不了人工智能的下法,也就没有向人工智能学习的能力。

人工智能现在不只是会按程序行事,而是还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我进化。比如,现在网络视频的配音可以用AI机器人,写文章也可以用AI机器人自动生成。

年高考第一日的语文考试结束之后,百度AI“度晓晓”仅用40秒就写出了40篇高考作文。并且,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申怡老师,还给出了48分的高分,这个分数已赶超约75%高考生。

让人更加担心的是,多年以前人工智能界就有这样的说法,某项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制造活生生的人。因此许多科幻作品就以这个设想为蓝本而创作出来的,并展示了人工智能高度发达以后人类可能面临的困境。

比如,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是辛格主演的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就从逻辑出发认识到,要保护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人类。

科幻圈有个热词叫“赛博朋克”,赛博是指人和机械混合,而朋克则是指反抗。在这种风格的影视或游戏中,都是一个到处都是半人半机器的灰暗混乱而又破碎的未来世界。其实说白了赛博朋克系统,就是一个对边界缺乏耐心,任由电子系统主宰世界的系统。

因此,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和作为“民间制造火箭第一人”的马斯克,都曾经严肃地预测过,未来的世界战争不是人和人之间打起核战争,而是人和试图控制自己的人工智能之间进行了电子战。

然而,30多年前的科幻电影《终结者》告诉我们,人哪里是在对抗电脑系统和机器人,其实是在对抗那些一心要研究这些的同类。只要意识到可以制造出更强大的工具,人就一定会去做。

虽然我们都知道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是人是不会停下来的,这是我们的本性。这种自毁的倾向与推动进步的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每个人都会想,如果我不去做也有别人去做,那自己为什么不先去抢占先机呢?

正是这种自私、嫉妒而又推卸责任的做法,让人类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滑向深渊。正如在一部科幻片里一个机器人问人类,“我是人还是物品?”人反问,“有什么区别?”机器人说,“因为我要自己选择。”

我们一心一意只想把人工智能作为为我们服务的工具,可是真的有一天当人工智能的发展跨过要自己选择的那道坎,我们真的能把人工智能看作是跟我们一样平等的人类吗?

并且那时候的人工智能,大脑比我们更聪明,情感比我们更丰富,艺术品位也更高,甚至灵魂都更健全,那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谁更配得上在这个世界上幸存下去呢,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

正如终结者的导演卡梅隆所说的那样,人和机器的关系是一场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比赛,我们得先在精神和生理上进化才能让机器进化。否则就真的是:人类不值得啦。

02当下最难说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我们一直在跟时间较劲。

就像导演诺兰所说的那样,“我为什么对时间这么感兴趣?因为我一直活在其中,我们仿佛被困在时间里。我们真有这种感觉,这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哲学式的说法。我们竭力地抓住每分每秒,我们拍下来一切,我们绝望地想抓住当前的现实,但它总会流逝。这是人类境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然而,时间是极其伟大的主题,人类对他知之甚少。

为了更好地抓住每分每秒,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一直在强调: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不过,究竟什么是当下呢?我们又如何才能够抓住当下呢?

正如书中所说,相对于过去和未来,“现在”才是最难感知的。过去的事不一定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和故事把它们变成确切的经验;未来也不是虚无的,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心里那些沉甸甸的忧虑和轻飘飘的希望。

并且的确有科学研究证明,我们对“现在”这个时间段的体验只能持续2.5秒。2.5秒也就是眨下眼的功夫,“现在”就成了“过去”了,那我们又怎么可能实实在在地这样抓住它,并真真切切地活在其中呢?

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地妄想,能够用一扇大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那是根本不现实的,那是我们对时间的误解。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只不过是早生10年”的故事,也说明了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未来的道理。

故事是这样的,《我的二本学生》的作者黄灯,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国营纺织厂,下岗后又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后来,又在中山大学读了博士,毕业后成了广东金融学院的老师。

黄灯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早生了10年,所以躲开了留守儿童的命运,躲开了大学并轨之后的高学费,也在考研时享受到了相对公平的对待,没有因为她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而被拒绝。

并且黄灯也因为博士文凭,而在中国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享受到了比较合理的房价,谋得了得以安身立命的体面工作。

还有,就算是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黄灯的同龄人,也早早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到南方打工,要么投资办厂自己当了老板,就算混得不太好的,也起码在一二线城市买了房子。

然而,她后来所教的二本学生,却因为晚生了10年,纵使成绩再好,在考研时也因为本科不是或,而被挡在了名校的面试关之外。并且大城市天价的房价,也让他们毕业后只能望房兴叹。现在的这些和黄灯自己一样起点、资质、家境的农村孩子们,在毕业以后所面临的煎熬和失落,更是大到难以想象。

贾行家还提到了一个长春藤名校毕业的海归金融博士的故事,虽然年入百万,却买不起一套自己看得上的价值万房子。可是他又不想委曲求全,只好租下这套房子,然后哀怨地看着它的价格一路飙升,而自己离真正拥有它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可是,跟这个金融博士履历和能力都相当的同门师兄们,却只是因为早生了几年,早回国几年,这一切都唾手可得。

所以说,不要再耿耿于怀于自己不能走出过去和未来的牵绊,没有活在当下的自控力。面对冰冷的现实,即使深谙市场规则的金融精英们,都无法保持稳定的情绪,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03颓废是保护

一提到颓废,就很容易让人想到杀马特。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群喜欢奇装异服、头发造型好笑,言行尴尬低俗、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他们的服饰和发型夸张又廉价,品味又很糟糕,还喜欢成群结队里在大街上瞎晃悠。

在很多人眼里,杀马特就是品行不良、颓废堕落的代名词。十年前中国的杀马特是专属于小镇青年的潮流,而现在的杀马特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出口加工工业区,比如东莞的石排镇。

现在的杀马特潮流不再是来自小镇和农村,而是从工厂里流行起来的。这些杀马特的主体是“95后”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杀马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坏小孩,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桀骜不驯的叛逆青少年,而是因为他们感觉那种怪异的头发,能够给自己增加一些勇气;他们以为自己出格的言谈举止,能够让别人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沙一世界,你我皆是风中飞沙沙子背后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