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投资100问2我们和投资大师到底有多
TUhjnbcbe - 2024/12/15 16:42:00

毫无疑问,我们和投资大师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即便是巴菲特20%的年化收益也是绝大部分投资人的天花板。造成差距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资金、是天赋、还是勤奋?

股市七亏二平一赚,也就是90%的人是在股市无法盈利的。我们暂定8%的收益是市场普遍水平,巴菲特是年化20%左右,林奇职业生涯是29%。这几个数据是我们已知在比较长的投资时间,有据可查的投资收益。

假定价值投资年限为30年,8%的年化30年大约是10倍,20%年化大约是倍,29%年化大约是倍。同样10万元的初始资金,在30年的投资年限回报分别是万,0万,2.07亿,差异也是比较巨大的。

价值投资宗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写到: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许努力于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便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近一步,则需更多的实践和智慧。

这段话被很多投资人引用,令人尊重(即便不可观)的收益大概率就是8%左右的指数收益。这个就是小白通过少许努力便可以达到的,方法不用多说了。几乎所有的价值投资大师都建议过定投指数基金,最后你的收益会和指数的年化收益接近。

指数基金不用担心个股的风险,是贵是便宜几乎一目了然,交易费也是最低,你也不用去研究什么财务报表,行业竞争等等。但大多数人对这个收益都是嗤之以鼻,都想用更复杂的方法取得更多的收益。

我们先不说亏损的,就是8%的收益在雪球上建立的组合应该会超越90%的投资人。那要获得15%,乃至20%,30%的年化收益肯定是更难了,期间的门槛到底在哪里。

不知足不畏,很多价值投资入门者在读了些书后,仿佛“洞察”了价值投资的圣杯,得出了价值投资不难,就是找到优秀企业长期持有而已。便有了股权收藏家,买了放着不动等等价值投资认知。

我在以前的文章也总结,价值投资就是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看似天衣无缝,随着阅读、实操后,发现并不简单。什么是合理价格,你要了解企业的价值,是不是真正的了解?

什么是优秀企业,从后视镜来看,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企业。但茅台上市的时候也是个小市值的票,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追捧它,茅台当时还不如五粮液。应该当时有人买入并持有到现在,这个肯定是极少一部分,有多少人当时能洞察到它的价值,还有部分人也是需要一点点运气。当时热炒的是长虹等等,如果持有到现在,收益肯定没有当时买入茅台好。

无论在实体还是在股市,最终赚钱的都是少数。人人都想赚钱,想战胜市场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数百万人争夺这可能的每一美元的收益,谁会得到它呢?领先一步的人!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里提到投资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我们称为“第二层思维”。这个是影响投资人收益的核心原因!

股民应该是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他们非常聪明、消息灵通,你要取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因此你必须具备他们不具备的优势。你必须想他们所未想,见他们所未见,或者具备他们不具备的洞察力。《投资最重要的事》第一章。

这个是第二层思维的一个定义,绝大多数投资人一直听来自第一思维的声音。在美国他们收看美国广播公司的财经频道,人后采纳传统的第一层思维的投资观点。在中国,我们从互联网各种论坛(雪球、淘股吧、东方证券)了解股市资讯,绝大部分对股市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通过《时间的玫瑰》了解到了茅台,通过《价值》了解到了格力。反过来看,网上类似信息最多的时候往往都是这些股票的最高点。当这些股票跌了,大家开始骂但斌,开始骂张磊。

马克斯说道:第一层思维单纯而肤浅,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如果你保持优势,那么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例如第一层思维考虑茅台,就会说到茅台护城河足够深,未来利润会不断增长,什么时候买入都可以,穿越牛熊。

而第二层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要考虑非常多的东西:

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内?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人们的共识是什么?我的预期与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资产当前的价格与大众认为的未来价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的程度如何?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资产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又会怎么样?

这段问题是全文摘抄,我们在分析所有股票都可以反问一下自己。马克斯说,显然第二层思维和第一层思维之间的工作量有着巨大的差异,能够进行第二层次思维的人数远少于能够进行第一层思维的人数。

我们仿佛慢慢找到了答案:第一层思维寻找的是简单的准则和简单的答案。第二层思维者知道,成功是简单的对立面。芒格说到: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投资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知道股市的运行规律就行了。那么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价值投资宗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分析财务报表。巴菲特芒格都是这样,彼得林奇被称为最勤奋的基金经理。国内大家熟知的徐翔收盘后也会花很多时间复盘,另外很多投资大V比如说唐朝也是写了几百万字的投资记录,光白酒的书也看了有一人高。

我经常说舆论对人的影响太大了,随着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潜移默化的受着一些无形力量的影响,我不敢说这是有预谋的,但社会形成了一种共力。券商让你认为人人都有投资能力(他们需要的是你交易的佣金),而基金经理不想让你认为自己有投资能力,他们想让你认为只有他们拥有这种能力。

你想取得超过一般投资者的成绩,你必须要比群体共识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着同样的事情而期待胜出。要取得优异的投资结果,你必须对价值持有非常规性的并且必须是正确的看法,但这并不容易。

很多人被误导,认为投资是简单的,认为不需要第二层思维的需要,甚至不知道有第二层思维的存在。好消息是第一层思维的人普遍和广泛的存在,也是拥有第二层思维的人能取得超出平均收益的主要原因。

通过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和第二层思维群体的差异,投资没法抄近路,世界上最近的路就是最难的路。这个过程就是学习之路,李杰老师说过,你把最近崛起的投资人写的东西、读过的书摆出来,就知道差距了。

李杰老师最近10年写过的投资思考和案例加在一起大约有几百万字了,读过的书大概有一人高。我们知道的冯柳早期在论坛也有几十万字的投资笔记,大家熟知的老唐也是几百万字,读的书也是一人多高。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资100问2我们和投资大师到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