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米高梅公司于年制作的那部《宾虚》么?
《宾虚》凭借着史无前例的制作水准、庞大的电影阵容以及极富思想深度的剧情最终获得了九千万美元的票房,并且在当年度的奥斯卡上摘得了十一项大奖。
《宾虚》的成功开启了好莱坞历史上第一波史诗片的制作浪潮,在它之后,环球影业拍出了史诗巨作《斯巴达克斯》,福克斯则制作了我们所要讲述的这部《埃及艳后》。
相比同时期好莱坞顶级制作电影不过千万美元的成本,《埃及艳后》可以说开了空前绝后的先河:它整整耗费了万美元。
什么概念呢?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和物价增长,放到今天,这部电影相当于投入了五亿美元之巨。
电影因为剧情需要出现了大量的战争场面和古代城市场景。
受制于当时拍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为了使电影呈现出最真实,同时也是最立体的质感,电影动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和幕后团队。
最重要的是,电影耗费巨资,搭建了许多放到今天也无可挑剔,堪称艺术品的等比例场景。当然,也正是由于电影这种不计成本,费时费力,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的做法,使得福克斯险些因为这部电影巨制的惨败而落入被人收购的绝境。
电影上映以后评论口碑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虽然奥斯卡对电影依然给予了客观公正的礼遇,但是大众和媒体似乎并不怎么买账。
首先是电影过长的时长,如果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恢宏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那么电影时长再长也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对叙事完整度做出的妥协和让步。
但是《埃及艳后》却显然不是一部合格的史诗巨作,最终呈现出来的内容按照正常情况是无法支撑起四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长的。
它耗费了大量时间在人物情感的叙述上,没有很好的将历史背景与故事本身进行有效融合。而且高标准的制作规模与电影的剧情情节显然并不能匹配。
其次所要说的,就是电影中过长的对白,尤其是含情脉脉的男女主人公大段大段的情感对白,在今天的好莱坞看来几乎是不可理喻的自杀行为。
当时的媒体评论对电影很大的批评就多是集中于电影卖弄视觉效果和服装道具,而没有对剧情和叙事进行精心打磨,导致电影看起来过于像是一部披着历史电影外衣的言情片。
虽然电影所要表现的主人公是埃及艳后,但她同时也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国王。
她的一生充满了男权政治下的无奈与妥协,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她同时也具有积极主动改变自身处境的勇气与坚强,她的故事远不止电影中所呈现的楚楚动人这么简单。
最后就是埃及艳后在电影中令人吐槽无比的妆容。
当精心打造的服装道具以及宏大的叙事背景最终需要电影主人公进行带动和连贯的时候,观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