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十月同欢庆,福路中华葫芦颂。由扈鲁教授策划的“福路中华”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如期举行。音乐会以展示葫芦乐器和图腾为主线,以舞蹈、乐器、演唱等为载体,音色美妙的各种葫芦乐器配以优美的舞蹈,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世界多民族的风情与风韵,精彩纷呈又如梦如幻,多姿多彩且不同凡响,别开生面又独具匠心,余音绕梁且如痴如醉。通过直播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现将五位海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汇编刊发,与广大葫芦文化艺术爱好者共勉。
美国萨菲尔学院音乐戏剧舞蹈系主任,声乐教授,美籍华人钱护壮博士:
钱护壮博士
我于年受美国萨费尔学院的委托,到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教,有幸结识扈鲁先生并感受他的葫芦文化艺术。
我惊叹于扈鲁先生房间里形态各异、惹人喜爱的葫芦,面对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和民族乐器,还有洋洋洒洒几十卷本的葫芦文化书籍,心中顿生敬佩之意。我着迷于扈鲁先生在栩栩如生的泥塑前对拉祜族的美丽传说的细腻讲述……脑海里时常跳跃回旋,组成了一幅幅儿童葫芦音乐剧的舞台画面。
执教结束之时,我把音乐剧设想与扈鲁先生进行交流,碰撞出了灵感和火花,点燃了彼此心中的创作热情,我确定这是一个最好的葫芦音乐剧的素材。
扈鲁先生借此策划创意,于年10月13日晚,由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表演的一场精彩纷呈的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再次把弘扬民族葫芦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艺术实践活动推向高潮,这让我非常欣慰与感动,通过网络全球直播让大家分享观看了这场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的精彩演出。音乐会采用了歌唱、舞蹈、器乐、等形式,讲的是源远流长的葫芦文化,如《葫芦渡》,唱的是少数民族乡野田间动人的葫芦歌谣,如《婚誓》,舞的是别具特色的芦笙舞、摆舞,如《快乐拉祜》《欢腾的野阔》等。葫芦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百花园中骄美的鲜花,美丽动人的民族旋律与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葫芦乐器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优美的歌声与欢乐的舞蹈把人们带向美好的明天。特别是扎根于民族的沃土,利用葫芦这种中华民族的特殊符号,倾诉华夏人的情怀是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成功的基础。
这与扈鲁先生的执着与求实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扈鲁先生担纲编纂的《葫芦文化丛书》是以静态图文形式呈现的话,那么他策划组织的这次“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则是以动态乐舞的形式再现和升华,动静结合中,增强了葫芦文化传播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看到了更加饱满圆润、立体鲜活又不同凡响的葫芦。扈鲁先生为讲好葫芦故事树立了一个“标杆”,为推动世界葫芦文化艺术不断深入研究再辟蹊径。
巴西葫芦文化研究著名学者Joe先生:
Joe先生(左一)
年,在中国曲阜我荣幸聆听了扈鲁教授讲述的葫芦文化,因此和他结缘。在那段短暂而愉快的时间里,我们就巴西战舞以及舞蹈中所使用到的葫芦乐器进行了多次探讨交流。没想到,扈鲁教授的团队在缺乏其他参照的情况下,根据我的描述,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制作出了多把巴西战舞葫芦乐器Berimbau,我和我的夫人还有幸参加了巴西战舞和这些乐器的初次展示。在中国的时间很短,但令我敬佩的是扈鲁教授对葫芦文化是如此地认真执着,甚至可以用狂热地喜欢来形容,我很想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年10月,扈鲁教授竟然策划导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并且还看到巴西战舞和Berimbau在舞台上完美的展现,我感觉自己瞬间被击中了,扈鲁教授居然从那以后用了三年的时间把那些葫芦乐器打磨、演绎得如此精美,太让我震撼了!这场音乐会还展示了十几个不同国家民族的舞蹈和几十件葫芦乐器,所涉及的葫芦文化元素覆盖世界多个洲、表演的艺术水平之高超,令我大开眼界。巴西战舞这样精彩的表演,这是我在巴西国内也无法看到和体验的,虽然没有在现场亲身体验经历,给我留下了小遗憾,但我已相当开心了。我不知道在以后,扈鲁教授还会给我多少“没想到”,我想应该会很多,我满怀期待并祝福他!
欧亚人文名誉院士、白俄罗斯交响乐团指挥巴勒诺夫斯基·瓦切斯拉夫·维克多维奇先生:
巴勒诺夫斯基·瓦切斯拉夫·维克多维奇先生
年3月18日,我们欧亚经济联盟代表团一行到访中国曲阜师范大学,访问期间受邀在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厅观看了《中白文化交流之曲师大音乐学院民乐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前,著名葫芦文化艺术家扈鲁教授,赠我了他所创作的写意葫芦画,介绍了葫芦在中国的吉祥寓意和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特别是用葫芦所制作的乐器在全球就有几百种,那些葫芦文化中所包含的音乐艺术,和的葫芦文化艺术的传承,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年第一次相识时,扈鲁教授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赠画后所讲述的“葫芦音乐故事”,竟然在年和年两次搬上了舞台并成功上演。扈鲁教授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他说到做到并且连续两年组织策划了两场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这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敬佩!非常遗憾的是未能亲眼目睹音乐会盛况,但从相关报道和现场资料片,我看到了葫芦主题音乐会中声乐、器乐、舞蹈等多层面艺术形式,特别是中国葫芦艺术,有一首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器乐合奏,在舞美设计上看得出扈鲁教授格外用心,大大小小的立体葫芦道具,镶嵌在墙上的葫芦模型等,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整场音乐会主题舞美、传统葫芦乐器特点鲜明,能感受到音乐会所展现出来的葫芦文化艺术的地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这场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可谓华夏民族葫芦文化艺术的视听盛宴!
我要说的是: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把世界多民族葫芦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次国际葫芦艺术交响乐,我远在白俄罗斯,对我的老朋友扈鲁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祝福扈教授和所有参加展演的中国朋友们福路艺术!福路一生!祝愿葫芦文化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韩国新华社社长曹明权先生:
曹明权先生(左三)
由扈鲁教授创意导演的“福路中华”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推动的“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全球展演、讲好中国葫芦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我表示诚挚的祝贺。
音乐会以葫芦为主线,通过舞蹈、器乐、声乐等方式,集中展示了葫芦乐器和图腾符号,极具创意。音乐会上,原本静止的葫芦动起来了,响起来了,丰富了葫芦文化的表达方式,拓宽了葫芦文化的研究领域。节目中既有汉族的“葫芦渡”、拉祜族的“芦笙”、傣族的“葫芦丝”、维吾尔族的“都塔尔”、藏族的“扎木聂”等的民族风;又有巴西的“贝林报”、土耳其的“卡曼贾琴”、秘鲁的“葫芦沙锤”、非洲的“马林巴”等的国际范,融汇古今,贯通中外,雅俗共赏,令人印象深刻。从表演者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知道,这一刻,扈鲁教授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葫芦文化的种子。
我曾应邀参观过扈鲁教授创办的葫芦文化馆,惊讶于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葫芦馆藏;他担纲主持编写的九卷本大型《葫芦文化丛书》填补了世界葫芦文化研究的空白;他主持的《中国葫芦图像艺术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个又一个惊喜产生的过程,是扈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的过程,也是他点亮葫芦这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符号的过程,更是扈鲁教授在“一带一路”中推广传播葫芦文化的过程。扈鲁就是葫芦,葫芦就是扈鲁,为传播葫芦文化的扈鲁教授点赞!
南非约翰内斯堡著名学者坎图先生:
坎图先生(左一)
年夏天,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山东行”,这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项公益项目,我们到了中国山东曲阜、日照,用镜头体验山东省的齐鲁文化,并深刻体验了山东人民的好客深情。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收获比同行的人更多,因为我结识了扈鲁先生,体验了葫芦文化。直到今天,我还存有遗憾,如果早结识扈鲁先生,如果不是提前确定了选题,我会用我的摄像机记录扈鲁先生的葫芦文化。
近期,得知扈鲁先生成功举办“福路中华”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时,我首先想到了扈鲁先生的“葫芦家”。“葫芦家”很容易理解,扈鲁先生的客厅、书房,比比皆是葫芦艺术品、葫芦文化研究专著等系列成果。扈鲁先生还送我了一套《霓舞华声·最葫芦》,是年葫芦艺术主题音乐展演的光盘,和一件我最欢的中国葫芦乐器“芦笙”。
通过这次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的介绍,我再次看到熟悉而又亲爱的芦笙的身影,它是《芦笙舞》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情感的乐器。在“葫芦家”里,扈鲁先生和我,曾经一起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我非常珍惜这件乐器,它用葫芦作为共鸣腔,它的音色接近于苏格兰风笛,淳朴甜美,而且低音最富有特色,第一次听见芦笙吹奏的音乐,首先让我联想到了《铁达尼号》的万种柔情,这真是一种神奇的乐器。
“福路中华”葫芦艺术主题音乐会中使用的葫芦乐器数量之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场主题音乐会从构思到策划,到葫芦乐器的收集、展演,都彰显了扈鲁先生对葫芦文化研究的独特视角与深刻内涵。这对我摄影创作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启发,我常常在想,扈鲁先生对葫芦文化的研究不仅非常深入,而且是立体的、多维度的,也可以说,扈鲁先生不仅追求理论研究的深度,同时也追求实物收藏广度,更重要的是能让葫芦研究发出美妙的天籁之音。是文学、文化、历史、绘画与音乐的巧妙结合,这种境界是我可望而不可求的。
最让我震惊,而不是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