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来华留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TUhjnbcbe - 2024/9/1 16:28:00

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翻开了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篇章。6年多来,通过持续完善政策沟通机制、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深化中外语言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发挥了夯基垒台、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共建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深化同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截至年12月,中国已与个国家和地区、46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54个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随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落实,目前中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位学历互认协议,在中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超过50%。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我们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做深做实做新人文交流,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

站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新的起点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深化共同研究,支撑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应对未来挑战,助力各国实现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共同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携手传递文明价值,为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才交流合作的新要求,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近10年来,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加速增长,培养环境不断提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发展情况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世界各国来华留学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从生源地区来看,据教育部统计,年-年间,各大洲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见下图),其中亚洲学生人数最多,年达29.5万人;非洲学生增幅最大,年与年相比增长近5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人数增长迅速,高于各国平均增速。在年-年来华留学十大来源国中(见上表),大多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泰国和巴基斯坦,位次上升速度较快。

-年各区域来华国际学生变化对比资料来源:基于教育部网站搜索结果整理

-年来华国际学生十大来源国及其人数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环境

同世界上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削减高等教育预算的做法不同,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支持力度,这使得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以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在QS上,中国大陆地区有20所大学排在世界前名,而在QS上,排名前的大陆地区高校数增加到26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而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工科人才。近十几年,中国基建成就举世瞩目。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工科人才和研究的支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自年起,中国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比美国、日本、德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发布的“全球工科最好的大学”(BestGlobalUniversitiesforEngineering)排名前10位中,中国大陆地区共有4所大学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第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5名)、华中科技大学(第9名)、上海交通大学(第10名),而美国有麻省理工学院(第2名)、斯坦福大学(第6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7名)3所高校上榜。从顶尖工科院校数量和排名来看,中美难分伯仲。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工科教育的吸引力可能会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给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以陕西为例,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密切交流的契机下,陕西省高校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在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占有崭新的战略地位。年,西安交通大学向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波兰等12个国家发出“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创建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UniversitiesAllianceoftheSilkRoad,英文缩写UASR)。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以来,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高校加盟,打造了“校长论坛”“机器人创意大赛”等品牌交流项目,为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间的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起到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陕西省教育厅专门为哈萨克斯坦的来陕留学生设立助学金,西安市政府也专门设立了“土库曼斯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吸引中亚籍留学生来陕学习。近年来,江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也都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发力,通过成立“丝绸之路学院”、对口办学、校企合作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国际化人才。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第四项“教育质量”中的第“4b”小项要求:到年时,全球要持续扩大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小岛国、非洲国家——学生提供高等教育奖学金的机会,使他们能去发达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职业教育、信息通信技术、科技和工程技术。因此,资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是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根据原国家教委于年修订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规定,目前我国文科类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国际学生学费的上限分别是每年2.6万、3万和3.4万元。理工科专业比照文科专业学费标准上浮10%-30%,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比照文科专业学费上浮50%-%。虽然海南省和湖北省在年发布了放开自费国际学生学费标准的通知,但两省高校来华留学学费水平依然与年标准持平。从全国来看,即使是处于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内高校,也不能超过年修订的标准上限。这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虽然来华留学生大部分都是自筹资金(据教育部统计,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其他留学生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但来自巴基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的毕业去向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国际化人才短缺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例如,《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曾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面临着不了解投资国法律规章、不熟悉海外消费文化和缺少海外管理经验等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随着中国企业的深入参与,包括政治风险、文化障碍、法律体系差异及环保劳动等在内的问题逐一显现。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就需要大量招聘既熟悉投资国环境又对中国具有一定了解的国际化人才。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既对中国文化、社会较为了解,又熟悉母国语言与文化,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需要的人才。而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也恰恰是其寻求个人职业发展的筑梦舞台。年四五月间,全球化智库(CCG)对国际学生在华工作意向进行了调查,收集有效问卷份。调查发现,7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前往中国驻海外机构工作,其中非洲学生愿意在中国驻海外机构的比例最高,亚洲学生占第3位。在北京交通大学为蒙内铁路培养的人才中,一名叫卡里乌的小伙子表示:“肯尼亚跟中国的关系很好,所以中国愿意帮助肯尼亚,也要我们的铁路进步。毕业后,我们回到肯尼亚,使用我在中国获得的知识,我们的交通会发展很快也很方便的,对我们的发展有好处。”

目前,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已举办7届,每届招聘会都提供几百上千个职位,其中不少工作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工程、科技、能源、教育咨询、金融服务、新媒体、医药等多个行业板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曾联合主办“友·工作——非洲在华留学生就业交流会”,专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及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国内民间组织也加入到“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输送工作中。以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发起的“藤蔓计划”(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人才快速对接搭建平台,“让中国的企业像藤蔓一样向外生长延伸”,其参与范围包括中关村组织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在华国际学生等,参与主体可以充分对目标人才进行全方位考察、适岗性预训,快速找到适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人才。因此,对国际学生和中国企业来说,“藤蔓计划”扮演着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即通过派送国际学生进入企业机构实习、对其进行相关培训或创业孵化,推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快速拓展与深度融合。据介绍,“藤蔓计划”成立仅3个月,就有多名国际学生参与该计划。计划还提出,到年,将有超过家企业通过“藤蔓计划”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直接获益,带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超过0名国际学生为“一带一路”创造价值,带动更多人才参与;超过1万名国际学生直接参与“藤蔓计划”,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经过多年努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毕业生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来自非洲马里的迪亚拉是我国培养的首位外籍中医学博士,至今已在中国行医30余年,且在最初的20多年中一直在昆明一带从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公益项目,为医疗条件欠缺的乡村培训乡村医生,并进行一些义诊。而现在,医院工作的他,已经是一位“妙手神医”,每天都有患者慕名而来。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硕士扎伊德,毕业后在上海创立了MEPSOLUTIONS,帮助公司、职业工程师和工程专业学生建立技术知识,提供航空技术服务和咨询,并在数值模拟和仿真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巴基斯坦籍留学生阿玛尔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目前在中关村一家航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担任研发人员,也是一名不知疲倦的社会活动志愿者——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志愿者、海淀区委组织部志愿者、中关村人才协会志愿者、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志愿),此外,他还在申请中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更全面的国际人才予以支持。来华留学生经历丰富、视野宽广,有着无穷的活力和无限的潜力,是宝贵的国际人才资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面探索出了适合其切身需求的培养模式,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未来,应持续推进来华留学各项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作者苗绿系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曲梅系全球化智库副研究员。相关资料可查阅《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与发展》,部分数据有更新)

来源:《神州学人》(年第9期)

作者:苗绿曲梅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华留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