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龙河的故事
文/刘克邦
“‘浔龙河’,是我想出来的!”他淡然一笑,脸上闪出一丝狡黠。
啊,驰名遐迩的“浔龙河”,竟是他想出来的?!我蓦然一惊,忙又屏住呼吸,生恐打断他的话语,漏缺了某些秘密。
在浔龙河简朴而雅致的接待中心,他就着一杯热气袅袅的清茶,开始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他青年时外出闯荡南北,开过店,打过工,跑过业务,像春秋时风雨奔波十九年的晋文公,辛苦备尝,最终苦尽甘来,成功于京城,兜里银行卡的数字赫然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九位。九年前,正当他春风得意,意欲在商海再显身手时,遥远的浔龙河畔骤然传来噩耗:父亲走了!
他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心如刀绞,泪水湿透了青衫。记忆中的父亲,永远亲切而威严,从小就悉心培养他不服输的顽强个性,直到他渐行渐远,成长为一棵挺拔而卓异的大树。他平生几经风雨和跌倒,每到黯然神伤时,父亲总是最及时慰勉的一个。那暗夜里投射而来的炯炯目光,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和温馨的心灵暖室。
在他登于极顶鲜花簇拥时,父亲竟悄无声息走了,来不及看上最后一眼,说上最后一句话!人生无常,将他长年漂泊的心猝然击中,四顾茫然。这台高速转动、不知疲倦的机器终于拉下电闸,暂时停歇下来。而后,他简单收拾了行李,撂下一切活计,买了一张车票,向老家的方向匆匆赶去……
15天的灵堂守候,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至亲的突然离去,家乡的依旧贫困,令他痛彻心扉。财富的增多,金钱的叠加,没了乡愁与乡情,又有何用?他像一匹茫茫草原上的战马,正卯足劲飞奔时,蓦然发现前方并非真正的归属。他开始冷静地思考,重新探索起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来。
缘于对故土的眷恋,母亲坚决不肯跟他进城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那份执拗与坚定,让他柔软的心扉如一道闪电划过。是啊,生于斯,长于斯,故乡是每个游子的软肋,也是国人骨子里生长的原生情结。“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基因与良知!
“乡愁是回不去的!”他最后眺望了一眼曾经的远方,在众人讶异的神色中留了下来,如此坚毅,也如此决然,实现了人生之路的大转折。
他的故乡双河村,13个村民小组,多人,土地总面积多亩,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距省城30公里,离县城15公里,有极好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山土资源。由于交通闭塞,观念守旧,资本与人才匮乏,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乡邻们一年到头埋头劳作,收入寥寥,成为省级贫困村。
他决心改变这一切,让往昔的乡愁随梦想而腾飞。然而,梦想有了,也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要付诸行动,捣腾好这片土地,让乡邻们富裕起来,却决非易事。
要看好病,必须先把好脉。他像一只劳碌的蜂蝶,远访南街,近探观山,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之下,他决定因地制宜,用几个昼夜画出了“生态艺术小镇”的蓝图。这片温润的土地,在他的蓝图中,被描绘成一种梦幻般的境界——“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
他出手惊人,一掷万,请来高手,制定出“以民生规划为核心,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小镇建设规划为推手,以社会发展规划为长远目标,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一个小村,规划之全,投入之巨,令人咋舌!
建设小镇,创造价值,必须有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品牌是什么?就是‘浔龙河’。”他兴奋地告诉我们,“‘双河村’,这个名称,文化品位低。村里面有一条小河,叫‘寻龙河’,源于传说中杨泗将军寻找并腰斩兴风作浪坑害百姓的蘖龙而得名。这个名称有意思,但其中的‘寻’字显得有些单薄,且寻的是蘖龙,总不能没完没了的永远在寻,将它加上三点水,就成了‘浔’字,有伴水而居之意。取名‘浔龙河’,中间是龙,两边有水,就丰满了,就成了盛世安居的龙寝之地。”想不到,为了一个区区称谓,他还这么“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讲究,可谓煞费苦心!
品牌有了,规划做了,如果落不了实,那还是纸上谈兵,如镜中花水中月。在中国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保守,封闭,分散,自我,现实。这是一种通病,也成为改革与发展的“死结”。要解开和激活这个“死结”,何其之难!
浔龙河也不例外。他深谙此理,却偏不信邪,非要吃下这只“螃蟹”,逮住与制服这条“蘖龙”。
他以超常的智慧与胆略,毅然将“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和“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两副担子扛在肩上,带领一帮人大干起来。他成立了土地确权领导小组,提出了“土地集中流转、村民集中居住、土地混合运营”改革方案,宣传,发动,调查,勘测,确权,调整,置换,拆迁,补偿,一项项措施落到实处。
村民增加了收入,住进了别墅,得到了实惠,没有了后顾之忧,支持改革和发展的热情高涨起来。全民表决,支持率97.2%。土地权属矛盾这天下第一难题迅即破解。
啃下了土地这块硬骨头后,他像一个“得陇望蜀”的兵家趁热打铁,利用多年在外打拼积聚的市场经验和人脉资源,通过“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监督,基层组织参与决策,农民意愿充分表达”的模式,引进了企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教育、生态、文化、康养、旅游五大产业……
他又像一位深识水性、善辨风向的“船老大”,率领着全村多名“船员”,在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驾驶着浔龙河这艘沉寂已久、焕然一新的航船,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开足马力,劈波斩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开通了,一排排别致、美观的楼宇竖起来,一处处花团锦簇、芬芳宜人的乡村花园冒出来,一个个品质优良、颇具规模、前景看好的项目,如雨后春笋孕育生长……
浔龙河变了,新了,火了!村民们富了,乐了,笑了!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揣着疑惑,携着新奇,与声名鹊起的浔龙河如约而至,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我们坐上观光车,沿着蜿蜒曲折的沥青小道,登上了接待中心的后山。这里,松竹掩映,绿意融融,居高临下,远近山水、田园和新村一览无余。大家有说有笑,如一群自在的鸟儿,在浓密的树丛中快意穿行。山花野草纷纷让路,繁枝茂叶点头致意。一股清润的山风,夹带着各种野生植物的香味迎面吹来,让人心旷神怡,醉到心尖尖上去了。
丛林深处,一栋栋造型独特、精巧的星空木屋酒店和高科技含量、玲珑剔透的地球仓酒店随地而生,时隐时现,与山体和树林相依相伴,融为一体。仔细察看,每一幢建筑就是一座别墅、一套客房,豪华气派,美观雅致,兼顾了美与便的功能,韵足了古朴与时髦的味道,堪与城市中心五星级酒店的豪华套间媲美。
我们又看又摸,久久不忍离去。要不是还有采访任务在身,真想赖在此处不走了。朝雾漫溢的清晨与落霞悬挂的傍晚,或躺卧柔软的床上,或安坐明净的窗前,沐浴山风清气,聆听虫鸟对歌,尽情领略自然生态之美,该是何等享受!
依依下得山来,他兴高采烈,将我们领进了新建的生态艺术小镇。这里,既是村民集中居住的“桃花园”,又是集聚浔龙河文化与商业功能的“心肺”,是他精心打造的得意之作。
绿荫掩映中,粉墙黛瓦,楼台庭阁,错落有致,既有欧式建筑的神韵,又不失江南民居的风格。创客街、民宿街、好呷街、土菜街、休闲街……各具特色与功能,一顺溜依势排列,犹如一队队身着盛装、披红挂绿的帅哥靓女,彬彬有礼,春风满面,喜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兴致勃勃,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走停停,指指点点,一时间心花怒放。
街道两边,一楼是商铺门面,既有本地村民的创业拓展,又有外来商人的投资经营,一家家装饰考究,整洁明亮,醒目的门牌,抢眼的招贴,氤氲着浓烈的商业气味;二三楼为村民住房,窗、台、檐、梁色彩明快,层叠分明,凹凸有致,相映成趣,包裹着居室的宽敞、整洁与明亮,也装点出主人的快乐、舒适与满足。
街道中央,分不同地段和区域,分别以大理石、青石、红砖、马赛克、木条铺地,拼缀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拱门、长廊、小径、斜坡、阶梯交替变幻,高低错落,蕴含着无穷魅力;雕塑、碑刻、盆景、绿树、花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更添了街区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漫步其间,如入画图,又似在苏州园林中徜徉,禁不住心绪飘飞起来。
我们在一家写着“长沙县供销合作社果园镇浔龙河村惠农综合服务社”商铺门前停了下来。进去一看,哇,横的、竖的、高的、矮的一屋子货架与货柜,上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土特产品,农具,用具,茶叶,蜂蜜,大米,鸡蛋,果蔬……吃的、用的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尤其是那些刚刚从地里采摘来的南瓜、丝瓜、苦瓜、豆角、茄子、蕹菜和西红柿,红的、黄的、绿的、紫的,长的、短的、圆的、线状的,一条条、一束束像刚出世的乖宝宝,色泽艳丽,鲜嫩欲滴,人见人爱。
见我们来了,店主乐呵呵地迎了上来,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所有商品,都是浔龙河本地生产,尤其是吃的东西,百分之百是未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她指着贴在台桌上的二微码,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们,这些农副土特产品不仅可以现场购买,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和网上订购,由生产基地直接送货上门,既方便消费者购买,又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快速“变现”。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此经营,还愁黑土里掘不出黄金来?
也许是浔龙河的故事太动人了,老天爷也被感染,竟飘飘洒洒下起雨来。顷刻间,大地湿润了,道路清亮了,房屋添色了,万物更加水灵、鲜活起来!
我们在雨中踏行,巡游在金井河畔,欣赏拖刀石奇景,拜谒华佗庙神灵,浏览党政服务中心的不凡,体味麦咭休闲游乐区的风情,驻足老厂旧址感叹时代的变迁,在田汉故居门前流连忘返,合影留下难忘的一瞬……
他像一头埋头拉犁、不知疲倦的耕牛,他的脑子里装的不仅是今天,还有明天,不能有太多时间陪同我们,一阵感谢,一声道歉,与我们挥手告别,去了别的地方。我们知道,这只领头羊啊,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照在浔龙河上,水波潋滟,熠熠生辉!
浔龙河的故事说不完、写不尽,在时间的流淌中延续、丰满和精彩!
[责编: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