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9日消息艺术品投资门槛较高,但艺术品收藏的门槛却并不高,几千块钱就可以开始。本期财富雅谈,嘉宾将跟我们分享他的艺术品收藏经历和策略。如果您对艺术品收藏有兴趣,也可以像他一样,从几千块钱的投入开始,从收藏“小白”逐步成长为收藏“达人”。对话嘉宾: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
冯雅:因为艺术品投资的门槛比较高,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参与艺术品投资可能不是很现实。但如果对艺术品感兴趣,是不是可以从很简单的收藏开始?这个会不会比较容易一些?
余锦生:如果个人的财力有限,一般从低价位的作品开始,从不抱有投资收益的目的出发。因为你刚开始的时候,对于作品真伪、价格的评估(能力不够)。特别是艺术品都在拍卖市场,是一个竞价的方式,不是议价。你到拍卖会上跟别人争东西,这时候往往需要一个比较理性的价格认识。否则,一到那种气氛之下,容易把价格出高了。所以我想,从初步的开始会比较稳妥。
如果你有一定的、比较大的资金和比较有期待的规划,那么我觉得可以定位高一点。但是必须要有一个专业团队帮你把关艺术品的真伪问题,还有一些人帮你把关价格的问题,或者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作品的时机问题。
冯雅:那两位专家有做艺术品收藏吗?
余锦生:我本人有一点书画(方面的收藏)。
冯雅: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收藏的过程,是怎么开始的?到现在大概收藏有多少?您的心态是怎样的?
余锦生:当然本身我的专业就是拍卖专业,而且从小喜欢画画、写字。由于工作的原因,身边也有好多专家,包括我上学的时候也在故宫实习过。所以,首先是自己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刚开始要拿自己的工资买几千到一两万元的作品,到后来慢慢地和几个朋友一起集资买,可以买几十万元的东西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甄辨能力、市场判断能力,包括收藏品的价位、档次都在慢慢提升。现在有十年左右的经历了,取得了一些效果。
冯雅:您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幅艺术品是什么?
余锦生:我收藏的门类比较专一,主要是画。而且我是专门收藏一个人的,就是溥仪家族一个很成功的艺术家,叫溥儒,他的字叫心畬。
冯雅:您只收藏他一个人的作品?
余锦生:以他的为主,是一个专人的专题,或者是一个系列。他的东西比较有书卷气,比较有文人的味道,所以我比较喜欢。在他那个年代,我们叫“南张北溥”,南边是张大千,北边是溥心畬,那个时候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没有被大家所熟知,所以他作品的价位比张大千、齐白石的低非常多。
冯雅:但实际上被低估了?
余锦生:可以说是被市场所低估。所以,对于我们的资金能力来讲,我们可能选择这样的艺术家来入手,成功率会更大一点,也能买得起。
而从收藏的方法来讲,一定要进行专题收藏,不能什么都买。什么都买的话,第一容易出问题,在真假问题上,你不可能什么都懂。而如果你进行了专题收藏,就能够对一个艺术家做深入的研究,这个时候真假也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你最大的风险已经排除掉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价格问题。通过市场的参与度,参与多了,对于价格的判断会比较敏感一点。另外,当你有了专题之后,你就有了品牌效应。比如你专门收这个人的作品,成了一个品牌之后,很多拍卖行也愿意跟你拿东西,或者愿意把东西卖给你,买、卖都会找你,所以你会有一个品牌效应。
黄隽:你将来可以做专场。拍卖行经常做一些著名收藏家的某一个专场,效果都非常好。
冯雅:您有把您收藏的作品展出过吗?办过这样的展览吗?
余锦生:还没有正式地办。但是现在有一些博物馆如果要办溥心畬的展览,基本都会跟我借,都是少量的补充。比如他缺一个题材,或缺某一个时段的作品,如果我有,他就会跟我借。个人的收藏展到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办的,但是要找时机。
冯雅:您有把您收藏的作品卖出去过吗?
余锦生: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收藏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普通到品位比较高的过程。到了一定阶段,你要求更高了,一定要买他的精品,不是真假的问题,而是普通跟精品的问题了。以前买的普通的东西,你就要出,要淘汰掉。但是这个淘汰不一定能挣钱,有时候赔钱我也要卖掉,我要把钱赶紧变现出来,去买更好的作品,挣不挣钱是次要的。
冯雅:您收藏这十来年,一共花了多少钱?占您家庭资产的多少?这个有没有算过?
余锦生:已经超出我的资产了。因为艺术品还是一个比较花钱的……
冯雅:比较烧钱的行当。
黄隽:很多藏家永远没钱。
余锦生:对,收藏家永远都是没钱的,你可能现在房子也没有,车子也没有。
黄隽:全是艺术品。藏家永远缺钱,因为看到好东西……
余锦生:都想买。
黄隽:走不动路。
余锦生:你看传统的收藏家,其实他生活很节俭,但是他的收藏品真的很厉害。
黄隽:很喜欢。
余锦生:很多很有情怀的收藏家,到最后年纪大了,可能下一辈的人也不喜欢(他收藏的东西),最后就捐给博物馆。这是我们很多比较有情怀的收藏家的一个历程。
冯雅:其实他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心态,美好的艺术品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我只是暂时保管它们一段时间?
余锦生:对。很多大的收藏家、有情怀的收藏家其实都是这样认为的。
黄隽:其实就是一个传承,不断地往下传。
余锦生:而且通过几十年的时间,他好不容易把这个专题,把好的东西集合在一起,到最后一卖,又分散出去了。这些本来可以有关系的东西,不知道多少年之后,才可以再聚在一起。所以到最后,很多收藏家的抉择就是,要么自己建一个美术馆、博物馆,要么捐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