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电影似乎很难被定义。
说它是艺术片,可是哪有投资几千万美元的文艺片,说它是商业片,但《罗生门》《七武士》的艺术价值又很高。
说它是剑戟片,黑泽明又可以在电影中不动一刀一剑,说它是战争片,黑泽明却给出了《野良犬》这样的现实主义。
不过,不论如何难定义黑泽明,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黑泽明的电影中充满了厌女情节,《蜘蛛巢城》中的老娘们儿当家,房倒屋塌,《乱》中的红颜祸水。
二是积极的价值观,《用心棒》和《椿三十郎》中的不抛弃、不放弃,《袅袅夕阳情》中对生老病死的豁达。
这种价值观也成了黑泽明电影风格的一部分,与三船敏郎、志村乔、仲代达矢,以及能剧、构图、色彩、运镜共同构成了黑泽明的作者性。
黑泽明电影中的价值观总是导人向善,教人向前的。
《野良犬》中可以同情罪犯但过后要忘掉这种情绪,《战国英豪》中面对困难时不是逃避,而是想办法解决。
《天国与地狱》中不把自身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社会的不公,《罗生门》中对人性的质问,但不对人类失望。
在《蜘蛛巢城》中,黑泽明道出欲望之毒。
《蜘蛛巢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黑泽明将其本土化。
透过绘画的留白艺术,能剧的日本元素,舞台剧的表演模式,以及黑泽明特有的视听语言艺术,让《蜘蛛巢城》不是一次拙劣的复制粘贴。
片中的镜头语言很丰富,如鹫津夫人浅茅劝说鹫津谋反那一段就很精彩。
鹫津坐在一旁,眼神飘忽不定,箭在弦上,不知该不该发,夫人则从屋外走入,将长矛递在他的手中,鹫津稍作犹豫便冲入主公卧榻之地。
这时,画面并没有给刺杀的任何的镜头。
而是借助浅茅的表现来让观众自己在脑海中形成刺杀场面。
夫人先是跑到墙壁前,注视着上一任谋反者的血迹,后又慌张地踱来踱去,伴随着急促的鼓点声,最后镜头推一个中景,夫人的眼神尽是不安与纠结。
这一段设计出来后,观众自然就会脑补到鹫津的纠结、恐慌,以及他忤逆之时的样子,这种留有想象空间的巧思比直接展现下克上的效果还要好。
除了技法之外,黑泽明更想借影片传达欲望的危害,
猜忌使人盲目,欲望让人堕落,封建迷信要不得,唯物主义做指导。
人心隔肚皮,本不可为人而见,可欲望作祟令内心的鬼怪具象化,一旦被鬼魂附身,人便不再是人,而是欲望的仆人,一切听之任之,再无行为准则和道德枷锁。
仁义礼智信是为人操守,但在《蜘蛛巢城》中鹫津全部破戒。
对君不仁,对友不义,对将士不礼,自己有勇无智,又不讲究诚信,轻易被夫人的耳边风吹得左摇右摆,所以他最后的悲惨结局是宿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是鹫津在与欲望的抗衡中,高尚的德行,博爱的心态,至高的善念都熬不过被欲望吞噬的内心,便不可能有定、静、安、虑的过程,四维崩坏,五常不在便不足为奇。
这就是黑泽明,用《蜘蛛巢城》以西方的故事融入了东方的思想,相辅相成的结合达到了1+12的效果。
在《生之欲》中黑泽明不断强调别说什么碌碌无为,但人生可贵。
人生就是不停地晃啊晃,用大把的时间去浪费,用几个瞬间来成长和后悔。
黑泽明的《生之欲》透过单线性叙事和重复线性叙事的方式继承了《罗生门》,开启了《十二怒汉》,并道出了人的一生,以及制度僵腐的弊端。
志村乔饰演的渡边,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日子,就这样重复了三十年。
当他得知自己罹患胃癌之后决定改变人生轨迹,他的后半生自此不再无所事事,总算小有所成,未有遗憾地含笑九泉。
故事并不复杂,但传达的思想却振聋发聩,一遍遍地鞭笞着我们的身体与灵魂,对我们尽心拷问。
我们的年轻哪去了?
二三十岁的年纪,却活成了七老八十的样子。
对生活没有激情,对工作敷衍了事,只会在下班之后稍微展露笑颜,然后又陷入无休止的虚度年华环节。
我们的勇气哪去了?
在念书的时候,即使我们会因害羞而不敢大胆追求心仪的女孩,但不会因为是否门当户对而放弃。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疾恶如仇,是非分明,好就是好,错就是错。
但步入社会之后,变成了自扫门前雪,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胆发言没有了,义正辞严没有了。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自己曾讨厌的样子?
因为环境不允许特立独行,因为社会要求我们随大流,因为阶级的不可跨越让我们失去了梦想,因为背景与工作让我们不再妄想白月光。
我们总会说,生命多短促,少女快去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未褪色前,趁热情还未冷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可是到最后还是会为一成不变的编制争得头破血流。
一开始还有一股冲劲,决心干一番事业,但被周围环境同化以后,已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工作得过且过,日子浑浑噩噩,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偶尔会在酒后豪言壮语,酒醒后继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办事成了互相推诿,流程成了必要程序。
部门逐渐固化,社会难以进步,国家举步维艰。
当初的赤子之心早已成为逝去的笑话,稳中求稳的铁饭碗才是生活之道。
这样的制度又怎么会践行建立之初的誓言呢?无非是自己骗自己的安慰罢了。
黑泽明透过电影看到了人类的劣根性。
他的电影总会肩负某种使命,让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在电影中体现,而不是单纯地讲个故事,炫个技法。
所以黑泽明是大师,很多导演只是导演,前者是真的爱电影,不想让电影变得庸俗,后者只是用来成名和赚钱。
可惜时代变了,这个时代不会再有黑泽明了。
现在很多导演连一部高分作品都没有都敢自称大师了,殊不知连张艺谋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大师。
这样的狂妄自大,也难怪全世界的电影都被超英、翻拍和续集笼罩,毕竟连马丁·斯科塞斯说句漫威不是电影都得道歉,还能指望电影有什么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