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2年来,我们只有一个策略——股票多头策略,具体方法为“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
从基本面驱动因素出发
什么是驱动因素?一个箱子被打一拳,动了一下。动是结果,这一拳就是驱动因素。了解驱动因素,就是要了解这一拳是如何发出的,进而来预测箱子动的方向和程度。不同类型的出拳,都可能让箱子动,找到“可能致命的一拳”。
一家公司基本面的驱动因素来自三个层面:公司,行业,宏观。
公司层面的驱动因素包括:经营壁垒、商业模式、升级转型,管理改善、规模扩张、技术进步等。各种驱动因素的权重,因行业、公司所处阶段而不同。行业层面包括:产业升级、制度变革、竞争格局;供需改善等。宏观层面包括:宏观政策,宏观经济趋势与投资时钟等。中国的宏观层面变化很快。要稍微看长,滤掉短期事件。
做好公司与行业层面驱动因素,就能做到价值选股,挑出好公司。
但找到好公司还不够,还有优化空间,这空间来自于对行业和宏观两个层面的驱动因素研究的结合,进而判断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行业优劣和类别优劣(注:我们把A股所有行业划分到科技、周期、消费三大类别中)。如果选出的好股票能适当集中在好的行业与类别,可以提高组合在多种市场环境中的胜率。价值选股+行业优化+类别优化,是一个配套的投研体系,长期来看是有效的。
资产管理不能靠直觉
俗话说,投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但我认为得降低艺术性。
对于一个资金规模大需要团队来管理的产品,如果一半投资靠团队的直觉,对客户是不利的。因为不确定性太大,客户无法理解产品的收益逻辑。
好的投资经理,也应该是好的产品经理,重视客户体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以及执行这套方法的投研体系,把艺术的成分降到最低,把科学的成分提高到至少九成以上,如同精密运行的大型机器,通过机械化生产保证产品可复制、质量可靠。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构建了“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力图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通过寻找中期以及中长期驱动因素,纳入到统一的投资体系中。各投研环节严格按此方法工作,从而逐步提高投资的科学性,降低个体判断的艺术性。
但投资仍需要不同意见,以防止认识趋同和创新力钝化。这意味着,科学的系统化体系,并不代表每个投研人员就是螺丝钉一般的工人,他们更像工程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的关键是打造好的内部竞争环境,建立好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与生产力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