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青年论坛疫情下艺术的视觉文化传播游戏
TUhjnbcbe - 2024/4/5 17:20:00

原创作者:高申杨华东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罗赛华东政法大学

公益平台:文化上市公司

文公使命:让文化为资本领航

摘要

不同时期的视觉文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张力,疫情期间涌现出“名画模仿”、“名画再创造”等系列艺术作品,在“传播是游戏”的框架下,从传播形式、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三重维度看,疫情下艺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呈现出大众自觉分享展示、游戏化的参与互动的特点以及治愈心灵创伤、建构集体记忆的作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大众电子媒介发展冲击了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理性化时代,大众传媒转向以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感性化时代。丹尼尔·贝克在年先见性地做出判断,“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1]从印刷传媒转向电子传媒时代,电视、手机、电子计算机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技术变革下的视觉文化变化深刻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变迁。方刚指出视觉文化转向的主要方面是社会文化形态上的转向,视觉文化符号大量涌入带来图像的狂欢。舒也总结视觉文化转型的三种结果分别是边缘化的文本和视觉化的文化叙事、虚拟影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感官消费和欲望消费时代的到来。社会与视觉文化运作机制紧密相关,正如米尔佐夫所言,观看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孤独、焦虑和对未知的恐惧阻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联系。尽管病毒拉开了人与人线下交往的距离,但网络技术突破时空局限,为拉近线上距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移动互联时代,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线上办公、线上娱乐……共同建构起以网络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图景。“泛在性、动态性、参与性、互动性将成为当代视觉文化实践最为重要的特征。”[2]疫情期间,抖音、快手、B站等网络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以疫情为主题或疫情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符号化、场景化和形象化的艺术创作活动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流动,人们把居家生活状态拍摄成好玩有趣的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艺术作品、参与线上文艺活动等等,疫情下的视觉文化传播呈现出大众自觉分享展示、游戏化的参与互动的特点以及治愈心灵创伤、建构集体记忆的作用。

一、游戏:互动交流的形式

如今,我们用不同于前人的方式观察往昔的艺术品。照相机、计算机、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使得现场观看有了可以替代的方式,将人们从固有的时空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是技术驱动下实现了作品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二是电子媒介可存储并能够提供丰富的影像,使得观看者无须亲临现场便能触及到视觉资料。借由电子媒介的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在疫情下实现放大,受众在游戏中获得快感和放松,甚至产生一种暂时逃离现实的心理感受。

威廉·斯蒂芬森在《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中提出大众传播中存在的游戏性传播活动能够让人感受到快乐,受众以消遣为目的使用媒介,旨在发泄情绪,这种传播促使人们暂时将现实世界放诸脑后愉悦自我。从游戏理论研究领域看,传播是游戏。斯蒂芬森既注意到了游戏的规则和秩序,也强调游戏带给主体的主观愉悦体验。“传播的游戏理论……提醒我们,传播不仅仅是外在的、工具性的,不能仅从信息的、实用的、效果的角度来思考传播,还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论坛疫情下艺术的视觉文化传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