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他想拍悲剧,却拍成喜剧他拍了部烂片,却
TUhjnbcbe - 2024/3/11 16:38:00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3901.html

有种烂片,凤毛麟角。

因为它烂出了境界:

烂到极致后,它成了经典。

它的经典程度,不仅引来众多拥簇。

甚至,还会让电影人为其立传。

您肯定猜到了,去年詹姆斯弗兰科就为一部经典烂片拍了一部传记电影:

《灾难艺术家》

《灾难艺术家》所立传的烂片,名曰《房间》。

此《房间》非年让布丽·拉尔森获奥斯卡影后的那部。

英文名上,这部烂片《房间》为《TheRoom》,比另一部多了一个The。

豆瓣网友注解:

因为它独一无二,所以才加The啊!

这种事,在影史上并非首次。

当年,蒂姆伯顿就为一名影史经典的烂片导演拍了一部传记片,片名就是该导演的大名:

《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拍了一生烂片,烂到最为经典的,是:

《外太空第九号计划》(Plan9fromOuterSpace)。

还是豆瓣,有名网友这句评价很有趣:

不给一星就是对你最大的侮辱。

其实,艾德·伍德和《房间》的导演托米·韦素的共同特质是:

没才华,无知,但却真正热爱电影。

这几个特质相结合,则使得他们在电影这条路上,不断和梦想死磕。

即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死命地坚持着。

咱看看当年艾德·伍德拍的《外太空第九号计划》。

烂到这种程度,别人需要勇气。

但是,他不需要,因为他并不觉得烂。

演员笑场,导演竟然没有NG,而是直接把笑场的镜头放进去了:

枪卡住,没法射,危在旦夕,姐姐你竟然还笑得出来。。。

导演还无能。

片中扮演警察的演员,经常把手枪对准自己,蹭蹭痒、顶顶下巴什么。

据说演员是故意逗导演的,就看导演会不会纠正了。

问题是--导演(也可能是装作)没有看到。

无底线妥协。

为了给电影拉来几万美元的赞助,艾德·伍德屈从于一个肉类批发商的要求,让批发商的儿子饰了片中的英雄角色。

他还跑到一家教堂去游说相关人员,原因是该教堂有意对电影拍摄提供赞助。

为了让金主满意,他不仅按照教会要求改了片名,还让剧组人员集体卖节操:

剧组全体人员都做了洗礼。

艾德伍德电影和蒂姆伯顿传记片场景对比

到了今天,从数据来看,《外太空第九号计划》的烂记录,被《房间》给破了。

无论在IMDB,烂番茄还是豆瓣上,《房间》的分数都低于前者(烂番茄直接没有新鲜度)。

但是,《房间》受到的待遇,却截然相反。

后来,操劳过度的艾德·伍德,死于心脏衰竭。

他死在接济他的一位演员家里,贫穷不已。

大家后来对他的膜拜,为他拍的传记,已成为他的身后名。

可《房间》的导演/编剧/主演托米·韦素,则是享受到了这部烂片给他带来的荣誉。

这部烂片,于年上映。

后来,被外媒赞为邪典烂片。

人称: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好一部良心烂片。

豆瓣上,对于托米·韦素的影人简介很戏谑。

别人都是生平简历,而对他就只有这么一句:

Youretearingmeapart!!!!!Lisa!!!!!

这句话,是《房间》里的一句台词。

念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托米·韦素是极其浮夸的。

在《灾难艺术家》中,詹姆斯弗兰科就还原了这一幕,感受下对比:

左:原版;右:弗兰兰模仿版

当时,托米·韦素设计这句台词的本意是为了致敬经典:

他将詹姆斯·迪恩在《无因的反叛》中的台词Youretearingmeapart!,与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的台词Stella!融合而成。

于是,两句经典,就这样成了这部烂片中的:

经典笑点。

后来詹姆斯弗兰科这么评价道:

《房间》彻底颠覆了所有的成功法则。没错,《房间》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托米在拍摄的时候缺乏自知之明。(但)另一方面,他投入了大量的感情与精力。

无知者无畏。

换个角度来讲,如果没有才华的托米·韦素当时自知且不无知,又如何能拍得出这样的经典烂片?

《房间》的前半段,仅仅在30分钟内,托米·韦素就给上了三场激情戏。

在《灾难艺术家》中,讲到其中一场戏的拍摄时,这么拍:

这场戏里,托米·韦素(詹姆斯弗兰科扮演)他坚持全果上阵(只在重要部位做了遮挡)。

而入镜的时候,工作人员建议他:

要不要用被子盖着你的(部分)PP?

他却很认真地说:不,我要用我的整个PP,做为这部电影的卖点。

可,他的PP是整个对着摄像机的,您可以脑补下那个画面。

还有呢。

托米·韦素在激情戏中,设计出一个道具:

玻璃上要流水,带着朦胧的艺术感。

他对摄影师的要求是:

要拍出《泰坦尼克号》的感觉。

但另一方面,在实拍的时候,女演员都忍不住提醒他:

你是不是瞄准的太高了?

但是,他依然坚持瞄准女演员的肚脐眼,然后说:

我瞄准的是我该瞄准的地方。

另一场尴尬的激情戏,则是让男二和女一,在狭窄的旋转楼梯上完成。

而且,托米·韦素是很认真在塑造氛围的。

甚至,还放了慢节奏的背景音乐(其中还不乏挑逗发音)。

可是,在《灾难艺术家》中,所拍出的首映礼现场,那情境是:

参演的演员自己都看不下去。

可后来,这部电影竟然产生了井喷效果。

一开始,观众无法接受。

但渐渐地,注意力转移,反而被其中那些没有逻辑,莫名其妙的情节给逗乐了。

本来,这是一部悲剧。

可是,硬生生地,在观众那里就变成了喜剧。

这个魔性的效应,后来竟然不断传播。

当年,《富春山居图》被骂烂,到后来,竟然有不少观众买票,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到底烂到什么程度。

而《房间》则更进一步。

那奇葩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膜拜此烂片的人越来越多。

观众不仅是去猎奇,还去电影院找欢乐。

甚至,这个效应演变到后来,竟慢慢有种文化感。

例如,当片中的角色莫名其妙地出来,然后离开时,观众就会跟着念出:

XX,bye。

片中的角色,说出那句莫名的“Chep-chep-chep…”的拟声词时,观众也会跟着念。

而当背景中出现了勺子图片(没人能搞明白,为什么导演要放勺子图片做背景道具,还放了好多次),观众就会自发地向屏幕扔勺子。

尤其是当最后,男主角悲情痛苦地吞枪自杀时,此时观众则会兴奋地笑着叫道:

Doit!Doit!Doit!

回想当年,号称投资万美元的《房间》,票房仅美元。

托米·韦素为了申报奥斯卡,还自费让电影在电影院上映了两周。

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喜剧效果。

但再怎样,都比不上后面那一连串魔性效应带来的喜(感)。

到了今天,《房间》还在不时地放映。

本片的名气越来越大,影院内的狂欢依然在持续着,而电影早就盈利了。

这样的待遇,即使是十年前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都难以企及。

顺应这趋势,到了年,托米·韦素还与《房间》男二号格雷戈·赛斯特罗联合出版了一本书。

书名就叫《灾难艺术家》,内容就是回顾《房间》的拍摄过程。

而詹姆斯弗兰科就是因为读到这本书,才很有兴趣地筹备电影改编执导事宜。

《灾难艺术家》不仅还原了部分电影场景,还讲述了关于《房间》的前世今生。

那是90年代末,怀抱电影梦的托米·韦素遇上了格雷戈·赛斯特罗。

两人结伴来到好莱坞打拼。

可惜,没人要托米·韦素。

甚至,有一次在餐厅,偶遇制片人的他,最终换来对方一句:

再过万年,你也不会成功。

可托米·韦素却不死心地补上一句:

那一百万年后呢?

也因为种种碰壁,最终,托米·韦素决定自己拍摄自己的电影。

这就是《房间》。

可同样是无知,但托米·韦素却比艾德·伍德更猛。

因为,他不差钱。

别人拍电影用的摄影器材是用租的,他直接买。

他经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是:

钱不是问题。

在见识到他的不专业性后,剧本总监怀疑地拿着支票去银行兑现,结果竟让他大为吃惊:

这个账号里面,竟然真的有钱?

但到了今天,托米·韦素本人依然极为神秘。

迄今,没人知道他这些钱是哪里来的。

也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是多少。

豆瓣上倒是有出生年月:年。

小丑没去考究,但就《房间》里面,看到他上演激情戏时的皮肤紧致度,可以想见:

应该也不小了。

其实,《房间》的故事很狗血,一句话来说就是:

女主背叛男主,搞上男主的朋友,最终造成男主的悲剧。

但因为托米·韦素有钱,于是,他就拥有比艾德·伍德多得多的话语权。

明明有一条现成的小巷子不用,非要自己搭景,配合绿幕再进行后期处理。

理由是:我们这是好莱坞电影。

角色的逻辑莫名其妙。

这样的东西多了,反而使本片呈现出一种无厘头风格。

托米·韦素扮演的男主,总喜欢很假地“哈哈哈”笑(尽管角色设定是真诚的)。

甚至,当电影中的朋友对他说了一个悲惨故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还是“哈哈哈”。

前一秒,两人讨论着其它事。

可下一秒,男主角突然冒出一句:

你的性生活怎么样?

母亲告诉女主角:

我得了乳腺癌。

然后,女主角那反应,就像是母亲得了感冒般,轻描淡写地说出: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更夸张的是,很多情节,到了最后就不了了之。

比如女主老妈的绝症一事。

再进一步的是,有的情节根本就和剧情没有关系。

像这段:

男主等四人穿着礼服,跑到街上去玩美式足球。

其中,有一人在接球的时候摔了一跤。

接下去,没有了。。。

这段情节,就真的在玩球,然后和故事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尽管这种尴尬比比皆是,可是,你依然能感觉到:

演员还是很用心地在演戏的,托米·韦素是很用心在制作电影的。

至少,在拍摄《房间》的那一年,是这样。

无知导致无畏,不自知导致不退缩,有钱导致有话语权。

于是,一连串灾难式的操作,成就了这部经典烂片。

其实,大部分人是很容易受大环境影响的。

拿拍烂片的导演来说,我始终相信一个大前提是,没有一个导演会想拍烂片。

但是,当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炒作,圈钱等元素,以及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原因,能把当初的理想坚持下来的,只有很少数。

从一个看客的角度,小丑觉得托米·韦素就是这样一个被大环境影响的人。

《灾难艺术家》的结尾是《房间》的首映礼,我觉得很有意思。

托米·韦素本意是拍一部正经悲剧,可是观众却把它当成喜剧看。

电影放映结束后,托米·韦素上台说话时,则开始顺应时势违反自己本心:

很高兴你们喜欢我拍的喜剧电影。

这一段我很喜欢,因为在这个看似终于成功的喜剧结局下,却带着悲剧色彩。

年,《房间》上映,到如今已经15年。

如今,那部用拍好片的态度拍出的烂片,已不再让托米·韦素挣扎。

如今的他,愿意认定了这是一部烂片,并享受这部烂片带给他的种种。

这事,可以说托米·韦素有强大高超的情商,或没心没肺。

也可以说他油腻了。

事实怎样,毕竟咱只是看客,不得而知。

但小丑觉得这事还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灾难艺术家》是部喜剧,但故事内容却是个认真拍了一部烂片的电影人的悲剧故事。

可现实中,这部烂成经典的烂片,又让托米·韦素走向巅峰:

一场悲剧,又成了喜剧。

到了今天,《房间》依然是托米·韦素最知名的电影。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想拍悲剧,却拍成喜剧他拍了部烂片,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