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何时出现?古希腊雕塑是不是公共艺术呢?怎么做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如何彰显与生活、与大众的联系?
本文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书摘,作者孙振华从“公共艺术的历史渊源”“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讲述公共艺术的由来和在世界各地的发展。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连续的围栏》长38.4公里美国加尼福利亚州公共艺术是一个当代概念,属于当代文化的范畴,不赞同把公共艺术的历史推溯到当代以前。然而,这么说也并不等于公共艺术是突然从天而降的,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或者说有一个演进、酝酿的过程。历史上,古代社会存在与今天的公共艺术有某种相似性的艺术,例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大量的户外、广场雕塑就是如此。它们迄今仍然代表着人类雕塑历史上最辉煌的成就。它们与公共艺术的相似在于,它们也具有某种公共性,“阳光广场”就是人们对古希腊城邦式公共性的一种描述:古希腊人在阳光下、在广场上公开讨论和交流对于公共事务的意见。因此,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古希腊雕塑既然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那它算不算是公共艺术呢?这就需要对公共艺术的由来进行一番历史的梳理和考察。
公共艺术的历史渊源
对艺术现象要历史地看,应该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放在思想史、艺术史的链条中进行综合考察。
第一,古希腊雕塑作为后世造型艺术的范本,是迄今人类没有逾越的高峰。古希腊雕塑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但它们与今天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两回事,所以,古希腊这些雕塑还不是公共艺术,最多只能称其为“前公共艺术”。
著名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曾经以公元前年雅典*队远征西西里岛惨遭覆灭的史实为背景,写了一出反对*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戏剧《吕西斯特拉塔》。当时,希腊城邦遭受失败之痛,由此引起的战争狂热弥漫全国,而在阿里斯多芬的剧里,*队却遭到奚落,人们的爱国热情也被嘲笑,民主*府的首脑受到批评。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吕西斯特拉塔》这出戏的上演。人们关心的是这出戏本身的价值,在希腊人看来,有什么问题是公民所不可以自由讨论的呢?如果没有,这出戏就应该公演,剧中提出的战争的问题、爱国主义的问题,应该允许公民自由地议论和评说。
正是有古希腊民主制度时期的这种开明和大度,才有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古希腊的艺术空间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著名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说过,希腊艺术之所以优越,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在雅典的民主*治时代,凡是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都享有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希腊的民主制也保护和鼓励个人的思想自由及其表达的权利。无论对学术上,还是*治上的批评言论都能够容忍。伯利克里曾经说过:“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物,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物。我们不认为自由讨论是行动的障碍,而视此为采取明智行动的必要步骤。”
在艺术方面,温克尔曼则说:“希腊人从很早便开始运用艺术来描绘人的形象以志纪念,这一途径对任何一个希腊人都是敞开的。”在古希腊的运动会和竞技场上,优胜者的雕塑安放在神圣的地方供全体人民欣赏和瞻仰;最穷公民的雕像也可以和将*、统帅甚至神像放在一起。
希腊雅典卫城遗址这么说来,古希腊的艺术与今天的“公共艺术”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古希腊的所谓公共性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公共性,它毕竟还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广场的阳光只照在贵族和自由民的身上,大量的奴隶阶层是无法享有自由对话的权利的。温克尔曼所说的希腊人并不包括那些根本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
希腊的艺术,就其典型的形式―雕塑而言,虽然出现了大量自由民的形象,但就总体而言,对神的献祭仍是主体部分。希腊宗教泛神的特点以及神祇的人格化和世俗化,使人与神的关系处在一种相对和谐、宽松的状态中。但是,这毕竟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状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意识和关于人的平等意识。古希腊固然有“阳光广场”,同时也有斗兽场;有自由民,也有奴隶;那些奴隶与奴隶、奴隶与猛兽在斗兽场相互厮杀,以供贵族取乐。所以,古希腊雕塑的公共性只是一部分人的公共性,它的艺术也不能等同于今天的公共艺术。
第二,18世纪的启蒙主义,奠定了公共艺术的思想基础,这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启蒙主义思想为后来公共艺术的登场铺平了思想的道路。
18世纪通常被人们称作启蒙主义的时期,这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时期,人们弄明白了好多以前所不清楚的事情。例如,西方人对于艺术的看法,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早熟。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分类学的思想一直到了18世纪中期才出现。到那个时候,法国人才正式提出了为我们今天所普遍接受的“艺术”概念,才开始把“美的艺术”独立出来。在此以前,哪些东西是艺术,哪些不是艺术,一直是错综混乱的。
德国人莱辛在18世纪70年代撰写《拉奥孔》的时候,副标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而他举的中心例子《拉奥孔》偏偏不是绘画,而是雕塑。准确地说,莱辛副标题应该是“论诗与造型艺术的界限”,为什么不这么写?只能说明当时在莱辛的心目中,绘画与雕塑的界限没有分得那么清楚。
阿格桑德罗斯等《拉奥孔》cm×cm×cm大理石公元前1世纪梵蒂冈美术馆藏启蒙主义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使更多的市民通过知识获得进步,他们越来越有能力向古老的权威和贵族特权提出挑战,这个时期“公共性”“公共领域”概念的正式确立,使他们介入公共事务有了更多的信心。以前,文学和艺术一直都是供国王应酬所用的,到这个时候,艺术成了可供交易的商品,文化的市场化,让艺术成为一种可供讨论的文化;作家和艺术家的经纪人、代理人也出现了,他们成为艺术与市场之间的中间人;普通观众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剧院、音乐厅……这一切表明,文化的权力下放了。
随着宫廷的衰落,艺术趣味的多样和不同,人们越来越乐于聚集在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艺术问题,最适合的地点是咖啡馆。
咖啡馆作为公共空间,它的繁荣与人们的交流意识是密切相关的。据统计,18世纪初,伦敦已经有了三千多家咖啡馆,每一家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圈子,年轻一代的文人、艺术家在里面干什么呢?―争论“古典和现代”诸如此类的问题。
到18世纪中叶,艺术批评成了一门专业,批评活动成为艺术家和广大观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法国的拉封特在《沉思录》中间阐释了这样一条原则:“一幅公开展出的画就是一本印刷之中的书,一出舞台上表演的戏剧,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对它加以评判。”专业艺术批评带来了各种评论的刊物和出版物,承担了宣传、教育的功能。
凡此种种,都成为明确的表征,即在18世纪,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概念正式登场了,它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为将来公共艺术的出现做了思想上的铺垫。
应该指出的是,在18世纪,公共艺术还是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尽管18世纪的思想启蒙和艺术自觉为艺术界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这个时期艺术的中心课题是建立独立的、审美的艺术体系和规范;它所要考虑的问题恰好是清晰地划清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边界,拉开审美与现实的距离。这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期,它的中心任务是推进艺术的独立,强调艺术不同于现实的特殊性,强调专业艺术家与普通公众的区别。
对比两百年以后的公共艺术要解决的问题,恰好与此相反:它是艺术向生活的回归,艺术家向社会的回归,精英向大众的回归,所以18世纪也不可能出现公共艺术。
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出现,使西方文化和艺术又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它直接催生出当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由于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在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基础上巩固和建立起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思想体系和现代主义目标滋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资本主义的乐观主义和不断进步的理念遭遇到增长的极限、生态的危机、理性和非理性的失衡等等问题的挑战;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意识形态问题和精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文化应运而生。
奥登博格《汤匙和樱桃》金属cm×cm×cm美国明尼阿波尼斯雕塑园藏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对公共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一,随着西方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消解,多元文化的局面出现了,艺术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艺术大众化的浪潮,使艺术家的话语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艺术中个人主义、精英主义话语方式被生活化的、通俗化的、平民化的话语方式所取代;当代艺术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