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拍了6年的纪录片揭露教育现实眼界低的父母
TUhjnbcbe - 2024/2/27 8:31:00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074.html

这几天又重温了一部经典纪录片《出路》。

这部纪录片拍摄跨度从年到年,分别讲述了三个出身不同,阶层不同的青少年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经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出路”。

耗时六年,把3个孩子、3个家庭、6年时间的血肉挣扎,浓缩成了短短的十分钟。看完之后,很多人父母由衷感叹: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一部拍了6年的纪录片揭露教育现实:眼界低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娃

山沟沟里的姑娘马百娟

刚开始,第一位孩子是来自甘肃会宁农村大山深处的马百娟,父亲60多岁,母亲由于自身的智力缺陷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全家一直住在窑洞里,在年的时候全家的花销不超过50元。

马百娟每天早上吃完热水泡馍就赶去上学,放学回家就是喂猪、做饭等一系列农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马百娟还是坚信: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生活的重压,让马百娟的父亲认为,女孩子是别人家的,迟早都要嫁人,读书读一点就够用了。

读了几年书之后,马百娟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当记者再次来到她家拍摄时问她:

你为什么不去上学了?她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最终在16岁的时候,在她最好的年纪嫁给了表哥,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爬也要让儿子上大学

第二位孩子叫徐佳,是一名三届高考复读生。纪录片拍摄的时候,正是他第3次复读的时期。

身为农民工的父亲,坚定地认为孩子读书才是好出路。

他爸爸觉得没有文化在城市里打工,受了很大屈辱。他的父亲后来意外去世了,他临走前留下一句话:“爬也要供孩子上学”。家人都希望他考上大学,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高考失败后,徐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复读,离职要考上大学,到时候拿着通知书到坟前给爸爸看。

但是令家人没想到的是,第二次考试又落榜了:我怀疑是不是老天在耍娃,我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心灰意冷的徐佳去了广州一家生产矿泉水瓶的工厂做工,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报酬只有30元,后来又去东莞做了农民工。

在母亲的支持,徐佳在一个月后又回到了高中课堂。幸运的是,在第三次复读后,最终考上了大学。

第二次导演拍摄徐佳时,徐佳已经快上大四了,也开始到处投简历,最终他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找到工作后的他就与相恋四年的女友结婚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妈妈、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无聊是最大的敌人

第三位主角袁晗寒和前两位主人公马百娟、徐佳完全不在一个世界里。在纪录片中,袁晗寒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打哈气,她的最大敌人只有一个“无聊”。

17岁就退学的北京女孩袁晗寒,爸爸从事房地产、妈妈在电视台上班,从小家境优渥,学习钢琴、舞蹈、美术。

徐佳第三次高考的那个夏天,在北京一幢房前有竹子、屋后有泳池的别墅里,17岁的袁晗寒坐在秋千上,一边晃荡一边与郑琼聊起退学,甚至自己从没有想过以后做什么,只要饿不死就行!

退学后她把大量的无聊时间给了排话剧、开酒吧、卖成人用品、最终在四处奔波后去了德国学习艺术,15年回国参加实习,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

在差不多的成长环境中,马百娟和徐佳的未来天差地别,离不开父亲的格局。

纪录片中的三个孩子,袁晗的家世最好,她或许不需要考虑未来干什么,就能靠着父亲母亲的补给活的衣食无忧,而马百娟和徐佳两个都是小地方长起来的人,同样是身世穷困,但最终的命运确实天差地别,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家长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徐佳的父母跟马百娟的父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们明白没文化的苦,同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自己的后尘,给孩子从小培养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而他们的格局也成就了孩子的出路,拓宽了孩子人生宽度!

而父母的格局越小,孩子越没有出路,这点在马百娟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父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儿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事几个字够用就行了,于是马百娟早早的辍学嫁人,未成年就怀孕成了准妈妈,如果她的父母能拥有徐佳的格局,马百娟或许有更好的出路!

有钱有权并不能给孩子更高的起点,但父母的认知和格局,却让徐佳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比如说你带着孩子组队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别人父母带着孩子背唐诗宋词;你带着孩子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别人父母带着孩子学习怎么做营养早餐;你带着孩子弄得家里到处都是扑克牌、零食的时候,而别人家孩子的卧室里随处可见的是书籍……

不难发现,很多大格局的家长,都让孩子通过读书“长见识。

前段时间有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整理出了20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们从小到大的书单,发现几乎每个孩子的书单里,都出现了历史类书籍。

这不约而同的爱好,并不是巧合。

年高考分的北京文科状元曹婧怡,从小喜欢读历史。

她说:“历史对我而言不只是开拓了视野,对我的学习帮助也很大。”

所以,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牛人、大咖、佼佼者,都爱读历史。

马克思说:如果我们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的选择是历史学。

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有远见的家长,特别是富人,都懂得这些道理,因此他们会让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接触历史,会给孩子买关于历史类的儿童读物。

知识和智慧不同,孩子们的课本上的是知识,而学到身上的是受益终生的智慧,学习历史,就是古往今来的知识转化成智慧的过程。

而且从小爱读历史的孩子,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辩论演讲,都可以引经据典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人觉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时间久了,孩子面对选择也会更加沉稳,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了学习历史需要科学的途径,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干巴巴的知识,而是先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很多新手爸妈会用《史记》、《资治通鉴》这些高深莫测的史书来增长孩子的见识,但这类书很多父母都很难读懂,更别提孩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书籍应该是文字图画结合,读起来轻松,同时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

魏新在《百家讲坛》中,以出色的口才和幽默独特的讲述方式引起了观众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拍了6年的纪录片揭露教育现实眼界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