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执无兢
“一个足够高档的小区里面,不能没有高合。如果没有,说明这个小区还不够高档。”
这是我在年底,华人运通旗下第一款量产车高合HiPhiX实现交付半年后听到的一个最令人意外的汽车段子。而到目下位置,这款车已经完成了超过辆的交付,成交均价高于70万元,稳居豪华型电动车销冠位置。一个全新的中国豪华科技汽车品牌,就这样被中国市场接受了。
此前,在很多人眼中,预售价格高达68万和80万的HiPhiX,甚至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创始人丁磊的行为艺术。作为新势力造车企业中定价最高的高合,并不被看好。
甚至在HiPhiX表现出远超市场预期的态势之后,丁磊穿着太空服,以一个“非典型”物理学家的形象出现在被称为“原本将在20年后问世的汽车”HiPhiZ的新品展示会上的举动,仍然被部分声音解读为做秀。
在汽车圈,我非常愿意追随丁磊的理念。在我看来,丁磊赋予华人运通的精神力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站在山顶远眺未来,脚踏实地创造作品。
前者被高合品牌归结为“想往更高”的品牌一翼,而后者则成为刚刚发布的“喜欢创造”的品牌另一翼。
“想往更高”的英文写作“aimhigh”。如果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看待现在新造车运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很多充满热血的创业团队,但是更多的企业似乎并没有在他们共同描绘的行业剧烈变革时代里想往更高,我们能看到的多数是aimbig,aimfast,或者aimcheat。
这里所说的aimcheat并不是说的那些骗补骗投资骗*策的蝇营狗苟之流,而是那些利用先发的互联网理念,非常初步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穿花绕眼的廉价场景营销获取市场优势的企业。
这些企业可能会是商业成功的企业,同样值得尊敬和认可,但他们不是一个行业变革中所必须的企业,因为他们并不站在行业变革的核心价值创造的前线。
在所有量产品牌中,高合是目前我目力所及内唯一一个从实际产品到企业理念都践行着aimhigh的汽车公司。你可以清晰的从这家企业身上看到明显高于同侪的企业追求。
比如,高合为多个系统配置的双冗余设计。这个思路,并不是说高合要把定价坐上去,所以有多余成本可以用来堆砌。事实上,即便百万级的产品的用户,也没有太多对于汽车的大范围配置系统冗余抱有期待。
这是理念,高合认为如果以车、路、城的三智体系,来支撑未来的智能出行体系,那么智能汽车的系统冗余设置,就应该是航空级的。
再比如,我们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高合能让来自传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大神级人士,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展现出一致的气质。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在很多企业里面,来自科技企业的人才和来自传统汽车企业的人才,似乎是隔着维度相互鄙视了。有些新进入汽车制造的企业,甚至打出了有传统汽车从业经验的人不用的招聘注脚。
我认为,丁磊所倡导的aimhigh是弥合分歧,给大家共同仰望视角的根本。高合追求的,是对于来自任何行业的精英都需要理解、改变、突破、创新、攀爬和坚持的彼岸,这就是弥合精英人才行业背景分歧的关键。
Aimhigh,仰望星空,这是物理学的基本思维导图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物理学发展的基本点。
物理学专业出身、汽车行业所有产业环节的全科导师丁磊,非常清楚,对这个基本点的背离,是一个百年产业大企业的最大症结,也是一个行业新时代所能达到高度的基石。这是高合乃至华人运通艰苦树立、并不会放弃的理念。
这种理念在高合的生根,在企业微观层面形成的回响,必然就是企业对产品理念的改变。在一个因成熟而固化的行业中,商品优先于作品的产品理念,已经深入骨髓、惯性巨大。这也是我们如今经常说起的传统企业转型难中,最难改变的痼疾之一。
而对于aimhigh的高合汽车而言,第一个自然发生的转变,就是作品优先于商品。在互联网标签化的语言场中,任何企业做这样的表达都会首先被调侃为忽悠。但实际观察企业就很容易得出客观的结论。
一台二十多万个零件组成的大家伙,拥有着漫长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从业团队,作品优于商品的基本共识,带来的就是所有工作单元对创造作品的热情。对于高合汽车来说,这种热情不仅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同样得到了用户的共情和参与。
在交付不到一年的时间,高合宣布了自己品牌精神的另一翼——喜欢创造。在我看来,这句朴实而韧劲很足的口号,就是对这个品牌包括用户在内的全部参与者主要精神面貌的描述和提升,是一家对新出行时代有最完整理解的汽车品牌对作品主义的弘扬。
我们从时下所有车企老总们都最爱听也最爱说的用户共创来举例子。高合的用户共创,区别于我们看到的同名街货有两个主要不同。
其一,这种共创是软件精神的共创。
智能汽车是软件产品,软件产品的特点,是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具有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权,面对同样的软件,用户的使用边界、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差异巨大;而不是像硬件那样,遇到问题只能吐槽,期待下集改善。
用户具有使用软件来完成个性化产品设计的权利。而用户在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享受产品便利的时候,事实上才能完成最大范围、最有效也最深入的产品共创。这既不是给你四个驾驶模式你任选一个逻辑,更不应该是给你一些好处,你多提意见的逻辑。
没有用户自主定义,就没有真正的软件产品共创。
其二、这种共创是用户自身需求。
就好比你从一台普通手机,刚刚换成一台智能手机的时候,你肯定不用手机公司给你几百个虚拟币,你自己就会去仔细审视这款手机到底能做些什么,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尝试。
科技智能化的汽车也是如此,这个状态,就是高合所说的喜欢创造,而这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共创。用虚拟币换来的,叫用户意见收集,也很有价值,不过那只能算是把过去没做好的事情做好。
同样的,对于高合汽车内部来个各个行业的人也是如此,很多传统车企的人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即便成就斐然,更多也是在商品优先的框架内的。丁磊亲自挖了很多行业大咖到高合,他的感受是,最终打动他们动步到一家不见经传的新企业来的根本,就是高合不会让他们感受到空有创造热情,却不能落地的无奈。
而多数科技界的精英也是如此,他们最怕的就是来到一个传统行业,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向传统行业证明那些在科技企业已经非常普遍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会让真正追求人生高度的人才感觉到无聊。
但是在高合,他们迅速发现,所有行业背景的人都在向着更高的出行行业愿景方向协作创新,每个工作单元都喜欢创造,并且这种创造,是基于对未来出行产业变革的完整认识来进行的。
用丁磊的话来说,在汽车的设计、制造层面,高合团队都沉醉于将汽车这个产品存在的各种对立面进行和谐的融合,这种对立面有些是传统产业自身痼疾导致的对立,有些是行业变革预期与现实产业能力的差异带来的新对立。高合人都会基于对科技出行终局格局的理解,依托现实产业链能力(内涵远大于传统汽车供应链的无行业壁垒的产业链能力),来创造性的融合。
很多吃瓜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新兴的中国汽车品牌,凭什么要卖到这么贵?莫非是他的门把手是钻石做的?
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高合不仅没有钻石做的门把手,而且根本就没有门把手。而这就是高合站得住豪华的根本。因为钻石的门把手冬天摸着也冷,手里如果提了东西开着也麻烦,不用接触就能进出车门才是需求与格调同步满足的高境。
用贵金属、稀有材料以及手工工艺堆积的豪华,是带着暮色的,而在一个焕新变革的行业里,于最高处眺望,于最前沿处创造的姿态才能流转出值得上豪华的光华。
汽车产业的巨变,催生着各形各色的新事物、新企业、新风云人物的登场,全新的产业也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共拓未来新格局。但就我来看,插上“想往更高”和“喜欢创造”两翼的高合,是产业技术革命中最需要的参与者品种。
这与成败、大小、快慢、贵贱都不甚相关,借用丁磊的说法,这跟是否用物理学的方法论来思考知行有关:在物理学的范畴里,人思考问题只以事物发展终局为时间维度,从来跟任期、退休年龄、IPO时间、儿女是不是争气,乃至个人的物理寿命都没关系。否则物理系的马斯克也不会执着于他有生之年不会相见的火星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