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让投资长期正确23年基金行业老兵著
TUhjnbcbe - 2023/9/22 20:12: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0974.html

面对不同的市场状态,投资者是否都能基于理性判断做出投资决策?投资者有哪些行为习惯会损害自己的投资收益?《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积淀作者多年行业实践思考,全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基金投资者真实交易记录,结合基金投资者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通过实证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新兴方法,第一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读国内个人基金投资者行为,帮助投资者回归理性,为基金投资者提高收益提供多角度思路。《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既是作者向银华基金成立20周年的献礼,也是香山财富研究院系列丛书的开端之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大的市场,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很多经济学理论都来源于经验研究。中国这个大市场,已经可以为佐证很多经济学理论提供翔实案例和数据,甚至可能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前沿发展。基金市场正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巴菲特说成为优秀投资者最好的方法是阅读。我们征得中信出版社的同意,发表银华基金总经理、经济学博士王立新的作者自序。以飨读者。

《理性之外:偏差与修正》序言

文/王立新

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研究的初衷

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成为地球万物的主宰,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明,也发展出了门类繁多的科学和各种行业。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以致新古典经济学就把人抽象出来,定义为“理性人假设”。但是,实践中人们发现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人经常凭直觉行事,经常冲动而且情绪化;经常会人云亦云、有从众心理、随大流;经常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经常盲目自信,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经常贪小便宜、买便宜货而不是适合自己的;经常有自欺行为、只说自己赚钱的投资、不说自己赔钱的投资,等等。

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就是研究人的这些系统性认知偏差。了解和研究人的认知偏差,开启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天地,也对改善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不说远了,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是科学,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方法;说是艺术,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减少噪声对自己的干扰、洞察他人的冲动和错误。一个人,如果没有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做不好投资的。

年,我目前服务的银华基金成立整20年,我从事公募基金行业超过23年了。作为基金行业从业时间最长的老兵之一,我自然对中国基金行业充满感情,最希望看到老百姓通过投资于基金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实现财富增值,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正如前述的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人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同样存在于基金投资者身上。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一组简单数据大致描述了这种偏差的结果:年,盈利超过50%的股票型基金占基金总量是59.79%,而同样盈利水平的个人基金投资者仅有11%;盈利在20%-50%之间的股票型基金占比36.03%,个人投资者仅有15.83%;盈利在0%-20%之间的股票型基金是3.92%,个人却高达25.08%;亏损情况的对比更为触目惊心,有16.7%的个人投资者亏损0%-20%,更有31.3%的个人投资者亏损20%以上,而去年全市场没有股票型基金出现亏损。(数字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

公募基金整体上大幅战胜了指数,体现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但是,基金个人投资者并没有赚到这么多钱,有些投资者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是长期困扰基金行业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现象。

多年的从业经历,我们观察到,之所以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基金赚钱,主要是因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是专业投资者,他们有强大的研究支持和管理平台;高素质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和严谨的决策流程,具备一般个人投资者不具备的专业优势;就像我们一般人无法替代科学家研究量子力学一样。2.基民不赚钱,或者说基民没有赚到应该赚的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往往成为直觉和情绪的奴隶。爱默生说过:“思考是这个世界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我们才很少有人思考”,这也就是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的,我们主要靠系统1直觉来决策、系统2思考没有启动,没有悟出“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的道理。

当然,投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实基金经理也经常犯跟一般投资者同样的错误,都需要首先认识人类的认知偏差,进而努力改善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基于以上认识,银华基金与华宝证券研究所合作,根据投资者的真实交易数据,运用行为金融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个人基金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投资者基金投资行为进行了画像。绝大多数研究结果与行为金融学描述的现象是符合的。当然,也有中国投资者的一些特征,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也十分有趣。

二、个人基金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画像

根据交易数据和实证观察,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个人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偏差:

1过度交易

人容易过度自信,从而高估自己对基金知识的了解,低估投资风险并错估自己的掌控能力。过度自信可能导致过度交易,乐观、悲观等情绪化因素也可能导致过度交易。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过度交易,最终都会造成基金投资的损失或降低基金投资的收益。

我们的调查显示:全市场投资者样本中,80%的人认为自己能够跑赢大盘,实际上,仅有43%的人跑赢了大盘,说明大部分权益基金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现象。在基金交易上,过去一年内,50%的人对同只基金操作了3-5次,26%的人超过6次以上,操作频率超过6次的人,亏损(尤其是大幅亏损)的比例相对更高。

有一位真实投资者的交易案例,直观地说明过度交易的后果。在年10月10日到年12月25日,此投资者对同一只基金进行了4次申购与4次赎回,每次平均持有时间2到3个月,每两个持仓周期之间有1个月左右的间隔。显然,该投资者试图通过择时来赚取更高收益,然而,结果适得其反,该投资者的区间累计收益率为35.7%,相对区间基金49.4%净值增长率,少赚了13.7%的收益。少赚的收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额外的手续费,另一部分是择时不当造成的损失。

2买新赎旧

长期来看,新基金和老基金的收益整体区别不大。由于新基金存在建仓期,建仓需要时间,在市场上行时,老基金表现更好,在市场向下时,老基金表现稍弱。在长期区别不大、短期各有利弊的情况下,投资者却普遍存在赎旧买新的现象。

我们做过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投资者(73.77%)赎旧买新的资金比例在1/4到1/2之间。45%的银行客户经理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新基金销售来自于老基金赎回。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调查进一步研究了影响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人群或信息因素,排名前四的分别是:银行客户经理推荐、互联网推荐信息、自己的筛选和亲朋好友的推荐。银行客户经理确实在投资者赎旧买新上是最有影响力的,其次,互联网信息、亲朋好友推荐等社交互动对投资者赎旧买新也有重要影响。尤其在抢购爆款基金时,社交互动、媒体鼓吹、从众效应、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等几股心理力量汇聚成流,深入人心,极易引发投资者的跟风行为。

3跟风操作

为了避免天敌捕杀,羚羊总是聚集在一起。一有风吹草动,羚羊群就会一起飞奔起来。每一只羚羊都在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投资长期正确23年基金行业老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