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杂志宋玮
风投在中国20年,红杉中国成立至今也14年,大众对VC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从完全不知道变成了知道、羡慕但并不理解。
最大的误解莫过于人们把成功的VC视为幸运的“*徒”,或是行业的先知。而红杉和沈南鹏用十几年的时间证明了,VC的大成不是偶然,它是时代的推动、组织的进步和价值观的胜利。他证明了一个投资机构的成功可以是一种必然——就像其它成功的商业公司一样。
沈南鹏于年创立红杉中国,从早期投资起步,今天已经扩展到从天使、早期、成长期到母基金。红杉中国手中管理了超过亿人民币,美团、头条、拼多多、快手……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优秀新经济企业都被红杉所覆盖。他个人也于年首次登上了福布斯MidasList全球第一。
从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规模和覆盖性已经远超公众对投资机构小而美的预期,而更接近于中国特产的那些“全平台、无边界”的互联网巨头。竞争越来越全面,对基金募集规模的把控、退出的质量,与投资的眼光、细节的判断同等重要;建立一个大概率赢钱的决策系统,也和超级明星项目的输赢变得同等重要。
基金的运营者们总是被投资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干扰,而沈南鹏更愿意像一位CEO那样去思考,从商业的本质出发,在时代、团队、使命中去寻找简单的必然。同时,他始终把给LP带来回报作为投资人的首要目标和准则。
这些逻辑都很简单,也很正常,它是大多数年轻投资人在入行时所接受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教育的一部分,但能坚持到底的人却很少。
事实上,和人们想象中相反,多数人无法取得成功并非因为他们的单纯,而是因为他们的复杂。沈南鹏是一个反例。
超级大基金和超级独角兽相互需要
《财经》:红杉中国已经管理了亿人民币,去年红杉全球还募集了一支80亿美元的新基金,你是否会担心,红杉所拥有的资金已经多到你们已经无法精准的投资?
沈南鹏:我们的基金规模和中国的市场机会是匹配的。红杉中国年投出了大约亿人民币、70个项目。三年前我们写1亿到2亿美金的支票,今天从一百万美金的支票到5亿美金的支票,我们都写。红杉在头条和美团年的融资中分别放进了超过4亿美金。明天需不需要去写一张20亿美元的支票?目前还没有值得这样做的项目。
同时,从信息科技到医疗健康我们都在投资,这反映中国市场的机会和深度。我们也并不刻意做大规模,创造优异回报是最重要的指标。
《财经》:今天是否只有超级大基金才能投得起超级独角兽?
沈南鹏:如果你基金规模不大,也可以和超级独角兽走在一起,但这需要投得早。而红杉多年前已经把对头部企业不断加仓投资作为重要战略,double-down或者triple-down头部公司,这意味着你不能只开1亿美元的支票,也许要投资4亿或者更多——这一点只有超级大基金才能做到。
这个变化的根源在于改变世界的技术创新的门槛在提高。同样,今天这些独角兽能够在百亿甚至千亿还stayprivate,以及更多把资金投入在新业务的拓展而非规模化盈利上,是因为资本有能力支持。未来可能会出现千亿美元但依然不上市的超级独角兽。
《财经》:经济下行而基金规模增大,如何保证投资回报率?
沈南鹏:加仓头部企业;在熟悉的领域里做重复的、擅长的事情,通过举一反三提升准确率;以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