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是时代的革新力量,每次技术进步都会深刻影响生活,人工智能同样如此。蒸汽机之前,人们只能借助畜力与风帆出行,“诗与远方”遥不可及。三次技术革命后,汽车、火车、飞机等了时空距离,互联网更让世界“零时差”。
如今,人工智能,“会飞的汽车”不是幻想,城市智能交通轨道系统也已初具雏形,生活因科技而改变。未来,人工智能必将通过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深度应用,开创更有想象力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我们。
可以说,人工智能本身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人类迈向美好生活。()。比如,人工智能在交通、医疗、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就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方式,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把握好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除了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还要真正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创造智能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是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加速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改良缩小盛极一时义不容辞
B.改动缩短盛极一时责无旁贷
C.改动缩小方兴未艾义不容辞
D.改良缩短方兴未艾责无旁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改造着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莲勃兴起而被改造
C.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改造
D.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成为当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改造的根本原因
二、选择题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序》——王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
B.《寡人之于国也》——孟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
C.《氓》——《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高老头》——巴尔扎克——法国作家——著有《人间喜剧》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③④②①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裹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年,中宣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措;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持!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竟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自《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材料二:
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越来越多“最美”“高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卖文创、办读书活动,多管齐下;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咖啡,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装修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说,这是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同时网红书店固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观摩、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相当有限。
(摘自《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的灵*》)
材料三:
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本。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不得不走网红路线。
B.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
C.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
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书店生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提到书店“卖咖啡、卖文创”等。
B.实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发展为网红景点、打卡圣地。
C.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择去社区的中小书店。
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阅读”,将书店打造成以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
7.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
B.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落后。
C.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联姻”,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D.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从上甘泉,既至,会殿中,(陈)庆与廷尉范延寿语,时庆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今尚书持我事来,当于此决。前我为尚书时,尝有所奏事,忽忘之,留月余。”方进于是举劾庆曰:“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庆坐免官。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及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基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无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后为少府,数馈遗汤。信、咸幸得备九卿,不思尽忠正身,内自知行辟亡功效,而官媚邪臣,欲以微幸,苟得亡耻。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咸、信之谓也。过恶暴见,不宜处位,臣请免以示天下。”奏可。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8.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谢罪乞骸骨乞骸骨:接受处罚
B.方进于是举劾庆举劾:举报、弹劾
C.又暴扬尚书事暴:泄露
D.既至,会殿中会:集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迁为丞相司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方进乃起视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臣请免以示天下汉亦留之以相当
D.尝有所奏事,忽忘之蚓无爪牙之利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B.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C.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D.时/方进新为丞相/陈咸内惧不安/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微自解说/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九卿,古代中央*府九个高级官职的总称。在周代,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完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
C.疏,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意见,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恪尽职守。在担任丞相司直时随皇帝入甘泉宫,因发现了陈庆有罪而弹劾他,陈庆因此被朝廷免去了官职。
B.翟方进识才爱才。淳于长虽为外戚,但擅长谋略,翟方进刚任职时唯独与他交往,因翟方进的举荐,淳于长位列九卿。
C.翟方进刚正直言。新任丞相后没过多久,就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奏请皇上罢免他们。
D.翟方进深得皇帝信任。在淳于长的事件上,很多官员受到牵连,翟方进不仅安然无恙,皇上还勉励他不要懈怠,要保重身体。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知陈汤奸佞倾覆,利口不轨,而亲交赂遗,以求荐举。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14.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题梵隐院①方丈梅
晏敦复②
亚③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注:①梵隐院:在浙江定海。②晏敦复:南宋诗人、正直大臣。③亚:同“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的形象,抒发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
C.颈联中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从正面突显了梅花晶莹洁净的形象。
D.诗人在这首诗中移情于物,创造了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6.首联运用了哪种修辞?塑造出梅花怎样的形象?
17.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
六、句子默写
18.名句默写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9.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风吹得更猛了”等,这些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20.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语句。
21.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22.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从两个角度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要求:分条陈述。
2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D.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E.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八、名著阅读
24.下列内容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1)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粱。
(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闺。三春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九、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国维说,《红楼梦》是“艺术的绝大著作”。周汝昌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化宝典”。
“大观园”体现了明清园林的建筑风格,对后世的园林建造影响巨大;据统计,书中记载的中药有一百多种,方剂四十多个,很多方剂今天临床还在应用;书中关于饮酒、喝茶、饮食的描写非常详实,记录的美食简直美不胜收;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牵引出整个封建礼教、封建官僚的宏大社会背景……
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阅读了很多名家名篇,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围绕“读出文章中的文化”这一话题,谈一谈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⑧不少于字;④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D
2.A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改良:①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②改善、改动文字、项目、次序等。根据语境可知,“蒸汽机”经过三次技术革命,改掉缺点更适合技术发展,故“改良”更合适。
第二组,缩短:使原有长度、距离、时间变短。缩小:使由大变小,减少。“缩短”多用于长度、距离、时间,“缩小”多用于数量、范围等,此处说的是距离的压缩,用“缩短”更合适。
第三组,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盛极一时:指在当时极兴盛,有一定时间性。根据语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兴盛,用“方兴未艾”更合适。
第四组,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偏重于道义,“责无旁贷”偏重于职责,根据语境,“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属于职责,用“责无旁贷”更合适。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能力。
结合上下文可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叙述对象应该是“人工智能”,由此排除B、C两项;比较A、D两项,A项讲述“改造结果”,D项讲述“改造原因”,依据后文举例内容判断,衔接最紧密的是A项。
故选A。
3.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孟轲——春秋时期思想家”说法错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故选B。
4.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留空待排序的五个句子是一组排比句,形式上构成并列,但在内容的排列上却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五个句子中提到的五类需要“永远铭记”的人,应按照由主到次、由国内到国外、由贡献大到贡献小这样的顺序排列。抗日战争的目的是解救受难同胞,实现民族解放,因此,铭记“死难同胞”具有最重要的意义,③句应放在最前面;⑤句紧随其后,铭记的是“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接下来是①句,参加抗日战争但没有牺牲的*人和爱国人士;④句不仅提到了海内的中华儿女,还逐渐拓展到海外的中华儿女;最后应当提及的是②句中的“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府和国际友人”。综合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故选C。
5.D
6.D
7.A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不得不走网红路线”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可知网红书店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B.“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四段“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并不能支撑选项的观点。
C.“但导致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错误,说法太绝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可知这是某些出版界人士的担心。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可知这只是网红书店的新特点,不是打“价格战”,而是“竞争顾客”。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心观点是: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A项,“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地’”,符合题意。
B项,论述实体书店整个行业没有好转的原因。
C项,论述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联合发展的好处。
D项,“只有……才能”太绝对。文中“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等内容可知,实体书店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的方式非常多元,而不仅是选项中这种方式。
故选A。
8.A
9.C
10.D
11.C
12.B
13.(1)(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法会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中手处目报熙架沙歌心似控哈心赵经。
(2)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精缴瓷交湖凌。
14.①翟方进位高权重。②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⑧翟方进主动请求退职(有悔过之心)。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为”,介词,表被动,被。
B.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竟然。
C.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D.第一个“之”,代词,指代要上奏的事情;第二个“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时方进新为丞相”意为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时”在句中作句首状语,“时”后可以停顿。“陈咸内惧不安”句意为陈咸内心恐惧不安。“陈咸”作主语,“内惧不安”作谓语,所以可在“陈咸内惧不安”句前后停顿。排除BC项。“乃令小冠杜子夏往观其意”句意为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杜子夏”后不能停顿。如果在“杜子夏”后停顿,句意就变成“陈咸”“往观其意”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乃令小冠杜了夏往观其意”句中不能停顿,排除A项。
译文: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暗暗替自己辩解。子夏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咸说话。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对君主进行委婉规劝的一种常见文体”错误。“疏”是一种古代文体,是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识才爱才”错误,“位列九卿”也非因翟方进举荐。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得分点:
(1)“倾覆”,反覆无常;“不轨”,不合法度;“赂遗”,赠送财物;“以”,来。
(2)“交通”,交往;“与”,赞许;“君何疑焉”,宾语前置句,意为“你还疑虑什么呢”。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阅读全文,找到相关的答题语句,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简要概括翟方进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的原因。
本题,根据“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概括原因为:翟方进位高权重,且翟方进一向被皇帝器重。
根据“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概括原因为: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河平年间,翟方进转为博士。几年后,转任朔方刺史,做官时不烦琐苛刻,所察访的有犯了发令的就检举法办,很有威名。多次向朝廷奏事,迁为丞相司直。他跟随成帝去甘泉,到了甘泉宫后,在殿内集会,陈庆和廷尉范延寿交谈。当时陈庆正被奏章弹劾,陈庆便自己说:“既往之事可以用财物来赎罪,现在尚书拿着劾奏我的奏章来,应该在这里判决。以前我做尚书的时候,曾经有所奏之事,我忽然忘了,搁置了一个多月。”翟方进因此举报弹劾陈庆说:“陈庆有罪却没有伏诛,没有恐惧之心,事先自己预设不被判罪的案例。而且他泄露宣扬尚书的事情,说快慢没有什么关系,亏损了圣德的明智聪察,奉行诏命不谨严,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表现,我谨以此举劾。”陈庆因此被免去了官职。当时,翟方进新任丞相,陈咸内心恐惧不安,于是命令小冠杜子夏去探测一下方进的意图,暗暗替自己辩解。子夏拜访了翟方进后,探明了翟方进的意图,不敢替陈咸说话。
没过多久,翟方进上奏陈咸与逢信:“邪僻贪污,营私多欲。他们都知道陈汤奸邪谄媚反覆无常,巧言善辩不合法度,却还和他亲密交往赠送财物,来谋求举荐。他们后来做了少府,屡次赠送财物给陈汤。逢信、陈咸有幸能够身列九卿,不想着尽忠正身,自己内心也知道行为不正没有功效,却谄媚邪臣,想以此获得亲幸,苛且求得丧失廉耻。孔子说:‘这种人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王吗!’说的就是陈咸、逢信啊。错误邪恶显露无遗,不适合再担任官职,臣请求罢免他们来昭示天下。”皇上同意。先前,定陵侯淳于长虽然是外戚,然而因擅长谋略而位列九卿,刚任职时,翟方进独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
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那些和淳于长亲近交好的人都因他被免职,皇上因为翟方进是重臣,又向来器重他,替他隐瞒掩饰。翟方进内心惭愧,上奏请罪要求退职归家。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你还疑虑什么呢?请你专心一意不要懈怠,看医用药来保重身体。”翟方进才起来办事,逐条陈奏淳于长所亲近交好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被免职的有二十余人,翟方进被皇上信任到如此程度。皇上赐翟方进谥号为恭侯,翟方进的长子翟宣继承了他的职位。
15.C“从正面突显了梅花晶莹洁净的形象”理解错误。借月光从“侧面”衬托梅花的形象。
16.“有意唤”拟人塑造梅花清寒中傲然独立的坚韧,呼唤春回的高洁品格(写“有志向”也可以)。
17.①尾联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梅花因本性超尘拔俗而拒绝俗人相扰;②看出诗人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正直高洁的品格。
18.何妨吟啸且徐行舟遥遥以轻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长使英雄泪满襟惟有幽人自来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9.①交代使用瓦片修补房屋的必要性。
②烘托(衬托)父亲(1分〉保护家人、承担生活重任的坚强、高大形象。
20.①运用拟人、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成年后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瓦,写出瓦的优雅形态。②与家乡的瓦的对比,抒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的热爱。
21.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
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
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22.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
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23.BD
24.(1)史湘云(2)贾迎春(3)贾探春(4)王熙凤(5)妙玉(6)贾元春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目要求根据判词判断人物。
(1)史湘云判词。前二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二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藏“湘”、“云”二字,并暗用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玉梦会巫山神女事,喻夫妻生活的短暂,与该判词画面含义相同。
(2)迎春判词。判词暗示迎春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致被折磨而死。“子”,旧时对男子的尊称。“系”,是。“子”、“系”又合而成“孙(孫)”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古代寓言,见明代马中锡《东田集》,后遂以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赴*粱”,这里比喻死亡。唐人沈既济《枕中记》说:寒儒卢生枕在道士吕翁给他的一个神奇的枕上睡去,梦中享尽荣华富贵,梦醒,还不到蒸熟一顿*粱米饭的时间,后以喻人生如梦。
(3)探春判词。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运偏消”,可惜命运偏偏愈来愈不济。“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画面暗指探春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
(4)王熙凤判词。“凡鸟”合而成“鳳(凤)”字,点其名。事出《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是好友,一次吕安去拜访嵇康,康不在,其兄嵇喜出门迎接,吕安不入,在门上题一“凤”字而去,嵇喜很高兴,以为称自己是凤凰,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一从二令三人木”,或谓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后休弃(“人木”合成“休”字)。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死。
(5)妙玉判词。画面“一块美玉”寓其名,“落在泥垢之中”喻其结局。后二句诗与此意同。“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淖”,泥沼,烂泥。
(6)元春判词。元春被选入宫中,晋封为贵妃,从而使贾府的荣华富贵达到定点。贾府进了迎接她省亲,大兴土木,修建了大观园。元春是贾府的荣耀,也是大观园众女儿的重要庇护者,有了她,才有了众人在大观园中富于诗意的生活。判词之中,以火红的榴花比喻元春带给贾府繁荣。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说明迎春,探春,惜春的命运都不及元春,好景不长,春梦易散。第四句大梦归说的是元春之死,也暗指贾府由盛转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