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气温骤降,乐山的冬日来了!作为乐山地标之一,位于乐山主城区月咡塘的乐山文庙,泮池里残留的荷叶、儒家文化气息浓郁的古建筑群及远处老霄顶上变*的树林,勾勒出一幅别致的冬日图景。
乐山文庙位于市中区老霄顶下,古称嘉定府文庙,有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形成了宏大巍峨的古建筑群。文庙最初建于唐武德年间(—年),经三迁而得于此。
老霄顶,原名高标山,原为道教宫观,现为文化公园。老霄顶古建筑群由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组成。年4月16日,乐山文庙及老霄顶被四川省人民*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民在老霄顶休闲
历经沧桑 古建筑群芳华再现
乐山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现存建筑修建于明清时期,建筑群布局合理、比例协调、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功能上,乐山文庙除继承了历史时期“庙学合一”宣扬教化的场所外,还在抗战时期一度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避寇西迁”“教育报国”“弦歌不辍”的办学阵地,极大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
据《乐山县志》记载:乐山文庙最初的地点是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后经过三次搬迁。第一次是明洪武27年,大渡河洪水将其冲毁,知州杨重钦首次搬迁于乐山城西北龙头山下叮咚井之上;第二次是因叮咚井地势过于狭窄,不久迁至“北原,犹夫初也”(今老关庙一带);第三次是明天顺8年训导曾智又迁至今老霄顶下(今址)。
乐山文庙建筑群坐西向东,依山就势,渐渐升高,并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
走进文庙,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每个建筑都有不同的特点、历史内涵。群体建筑中的典型建筑大成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琉璃筒瓦,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左右庑殿系单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身处文庙,古风古韵气息萦绕,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修建文庙的壮观场景,前辈先贤于此交流文学的风雅,令人神往。
走出文庙,从一旁的道路拾阶而上,便来到老霄顶。
老霄顶古建筑群由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组成,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老霄顶为研究古代乐山道教历史文化与道教建筑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据考证,早在多年前的北周时,在嘉州城的主山——高标山上就建有弘明观,号称道教名山。唐代改名开元观。其后,大殿几经兴废,到宋代已叫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又称护国天王院。因战乱和风雨侵袭,万寿宫后只剩下残墙断壁。而后,北宋宣和年间的嘉州太守吕由诚修建了万景楼,弥补了万寿宫颓败的遗憾。
经历时代变迁,至今,老霄顶建筑剩三栋。一是万寿观大殿;二是万景楼,位处万寿观大殿前,因可远眺峨眉三峰、凌云九顶,俯览大渡河、岷江和城内景观,故以“万景”为名;三是灵官楼,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先供奉道教神袛仙官之一“灵官”铁像,今已不存,而楼犹完好。
精美的石雕
大成殿
活化利用
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近日,省*府发布《关于表彰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乐山文庙博物馆(武汉大学西迁旧址)获评“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称号。
年9月至年12月,乐山市实施了乐山文庙维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修缮后的乐山文庙,分为祭祀展陈、文化展陈和武汉大学西迁纪念展陈三部分。年1月,在保护传承古建筑价值基础上,乐山文庙综合运用情景再现、雕塑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建成“庙馆合一”的乐山文庙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据武大西迁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李承志介绍,今年,“仁者乐山礼乐嘉州——乐山文庙博物馆陈列展览”荣获“最佳内容策划奖”,《吉音颂文林乐游庆新春——乐山文庙猫的新春旅行(H5)》斩获四川省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乐山文庙保护利用项目荣获四川省“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
如今,乐山文庙实现了历史建筑与传统教育的完美结合,将国学礼仪、尊师重道、尊贤尚礼、红色精神、建筑美学等植入研学内容,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参与的学子。
又到银杏叶*时。老霄顶,是乐山人赏银杏的“后花园”之一。
年2月,乐山市投资万元对老霄顶文物古建筑进行修缮,打造集历史文化、传统民居、旅游商贸、博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老霄顶文化公园。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沿着石梯往高处走,沿途遇见不少市民在此散步、休憩。来到最高点,入口处已被木板挡住,站在木板外,能听见里面施工的声音。
今年6月至8月,我市对老霄顶公园环山步道进行了修缮。目前正在对建筑周围道路进行维修……相信修缮后的老霄顶,将更添历史厚重和人文之美。
■乐山日报实习生袁思维赵径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