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广东文学如何异军突起广东省作协党组书
TUhjnbcbe - 2023/6/3 22:04:00

日前,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穗召开并选举产生广东省作协第九届主席团及理事会。广东省作协*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省作协将始终坚持*的文艺工作的正确路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共建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广东文学异*突起”战略,推动广东“文学强省”建设。

培养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

广东省作协即将策划建立广东文学重大现实题材库,并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重点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连续3年安排15—20名重点作家到农村、社区、企业等体验生活。

不久前,广东省作协针对广东文学发展现状组织了一次全省范围的深调研。调研发现,广东文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学队伍“塔基”深广、年龄结构合理。

张培忠认为,广东有深厚的文学土壤、浓厚的文学氛围,一批中青年作家实力雄厚,如熊育群、魏微、王十月、郑小琼、*金明、王威廉等作家,创作力旺盛,佳作迭出;广东文学队伍总数庞大,加入中国作协的会员有590余名,省级作协会员有3700余名,市级会员有1万余名,再加上网络作家,总数近10万人。此外,一批“80后”“90后”作家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广东文学的优势还在于地方文学创作各具特色。比如广州的都市文学,以张欣等为代表的知名作家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保持着较高水准。深圳年轻作家群如盛可以、吴君、庞贝、蔡东、陈再见、陈诗哥等,在全国“70后”“80后”作家群中表现亮眼,杨黎光、邓一光、杨争光、李兰妮等成熟的优秀作家也依然活跃在文坛一线。珠海的曾平标刚刚凭借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桥》获得了今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此外,东莞、佛山的劳动者文学,潮州的诗歌,清远的生态诗歌,惠州的小小说,都各具特色。

谈到广东文学的短板,张培忠表示,首先,从总体而言,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较为突出,全国闻名的文学作品总体上还不多,各类文体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例如诗歌,经过杨克等诗人的多年耕耘,目前在全国拥有了较大的影响力,但仍需要更多能扛起“文学重器”之任的长篇小说。其次,部分市县作协机构对文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部分地方作协“三无”(无编制、无经费、无固定办公场所)现象仍亟待改善。此外,省作协服务作家的方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为更好地促进广东出人才、出作品,张培忠透露,广东省作协即将策划建立广东文学重大现实题材库,并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重点作家蹲点深扎创作,计划在2019—2021年,连续3年安排15—20名重点作家到农村、社区、企业等体验生活,培养一批新时代“柳青、路遥”式作家。

作家们将通过到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腹地、粤东粤西粤北乡村或街道任职,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共同工作,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从事创作。“作家只有真正沉下心去,长时间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吃透生活,抓住本质。对于作家来说,仅仅看到是不够的,还必须浸泡其中,深度接触。”

不仅如此,广东省作协还将组织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筛选作家上报题材,研究和部署全省的重点题材文学创作,根据需要安排作者进行“深扎蹲点”或定期采风。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广东省作协还布局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写作的计划。

广东文学馆有望2022年底前建成

将展出广东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手稿、照片、书信、重要版本、日常用品等重要文物史料,拍摄老作家纪录片,加强广东文学名家及其作品的保护与研究。

在共建人文湾区方面,张培忠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湾区的城市群不仅是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大量涌入的‘洼地’,也是孕育大湾区城市文学的摇篮”。

张培忠介绍,广东省作协将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广东文学院为依托,加快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院的步伐,通过整合资源,设法创办一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他也呼吁大湾区的作家和学者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与海内外华文作家的交流互访、研究座谈等工作,扩大广东文学的世界影响力。通过多管齐下,努力打造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3支队伍,这将成为广东文学“异*突起”的关键。

张培忠还透露了省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项目之一——广东文学馆的建设情况。该项目包括广东美术馆(含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整个项目总投资近23亿元。其中,文学馆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建成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于一体的文学殿堂,展出广东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手稿、照片、书信、重要版本、日常用品等重要文物史料,拍摄老作家纪录片,加强广东文学名家及其作品的保护与研究。同时也可以满足新书发布、研讨会、文学培训、文化讲座等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学馆预计于2022年底前建成,落成后将成为又一个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

网络文学一向是广东文学的一大强项,诸多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广东省作协在全国最早开展网络作家职称评审,创办了全国首家专业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刊物。

广东将如何继续发挥网络文学的原有优势,张培忠指出,广东省作协要在原有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强网络文学事业发展,建设好文学平台,拉长链条、深度开发。一方面,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延伸网络文学,深化网络文学作品与省内外传媒集团、影视机构、重点文学网站等机构的战略合作,运用新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例如组织网络文学结集出版,扩大网络文本的阅读人群,同时加强传统作品与新媒体平台互动,让两种文学在互动中形成双向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将网络文学产业化,推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产业对接,开发“文学IP”。比如可以尝试将网络文学相关机构聚合并进行产业化推进,最终形成网络文学基地。

“了不起的作家是洞悉幽微的思想家”

作家首先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储备基础,在准确把握现实的前提下进行提炼、升华,同时找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才有可能写出既有分量又有特色的作品。

在许多人看来,写作首先是一种个人天赋,好作家、好作品是很难通过外力去培育的。作为一名作家,张培忠认为,写出好作品的关键在于作者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体现在作家*治的敏锐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有的作家把握不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他的理论思维、生活积累、艺术能力难以驾驭复杂的题材,自然难以实现由生活素材向文学作品的跃迁。”张培忠说,古往今来,那些了不起的大作家往往也是洞悉幽微的思想家,只有大局在胸、微观在握,他才能深刻把握每一部作品背后的纷纭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创作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不深入生活,不了解和写作题材、对象相关的知识,不掌握生活细节,仅凭道听途说、闭门造车,这样的作品是无法打动读者的。”张培忠说,文学创作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作家首先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储备基础,在准确把握现实的前提下进行提炼、升华,同时找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才有可能写出既有分量又有特色的作品,从而打下一口深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作根据地,正如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孙犁的荷花淀。

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张培忠还谈到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的理解:对题材的洞察力和价值判断,直接考验作家的“眼力”;确定选题后,就要下笨功夫,搜集到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材料,这是“脚力”;“脑力”,则意味着要咀嚼、消化所有和写作对象有关的内容;“笔力”则是作家的创造能力,也就是能否把创作对象书写到位,包括谋篇布局、塑造人物,也包括文字的精打细磨等。

原文转自:南方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文学如何异军突起广东省作协党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