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伊姐(周桂伊)小星
前两天,微博热搜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热门话题词:#*重新定义特别出演#。
很多人看到这个热搜,以为是*又出了什么新内容,但其实它是源于最近一部被骂出圈的新电影《日不落酒店》。
这部电影到现在上映还没超过七天,豆瓣评分3分,短评区几乎被一星占领,又一次刷新了烂片的底线。
刚过了3个月,它已经直接成了很多人心中年度最烂电影。
那么,问题来了:它和*有什么关系?“*重新定义特别出演”到底又是个什么情况?
大家也不要进影院了,直接给大家缕缕整个事儿的来龙去脉。
《日不落酒店》引起众怒,被大家集体疯狂吐槽,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本身糟糕的质量,另外一方面,也是很多人最无法忍受的一点,是它自欺欺人的虚假宣传。
在电影演员名单里,*番位第三,挂名“特别出演”。
接下来,重点来了,当大家兴冲冲地跑到电影院,看完电影却发现:*?根本不存在的!
影片介绍里写的:*饰演的来自外星的纸片星人,是真·纸片人,你没看错,就是下图这个!没有台词,没有真人现身,而且戏份加起来不超过5分钟。
就是这么一个人形立牌,之前一直被片方当作主角拼命营销,话题不落,还有专门的角色海报。
作为中国第一位亿票房男演员,*的票房号召力大家有目共睹。《日不落酒店》上映时差不多90%的人都是冲着*去的,结果看了个寂寞。
不仅如此,《日不落酒店》从导演到主演,核心主创几乎都来自开心麻花团队,再加上之前“含糊不清”的宣传,也让观众一度误以为这是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
但事实上,它跟开心麻花没有关系。
这种赤裸裸的“诈骗式”宣传,使得电影一亮相网上便是铺天盖地的差评和骂声。
于是,电影上映第二天,导演兼编剧刘峻萌在个人微博写了一封将近字的道歉信。
(目前,这条微博已经被删除)
内容很长,总结了一下,重点有三:
《日不落酒店》和开心麻花没有任何关系;
*不是主演,仅是客串;
这部电影不是喜剧片。
同时公开叫板了出品方和宣传方:“可能出于对票房的渴望,他们忽视我们的意见,一意孤行。”
这些行为究竟是谁最终拍板决定,与我们关系不大,但我最想说的是,这种欺诈式宣发,绝对是杀鸡取卵,对票房、导演、演员,乃至宣发公司,是百害无一利的。
首先是票房,电影的首日票房直接过千万,但这些观众进到电影院后,出来的发声,使得这种势头迅速逆转,排片从上映首日的17.5%,直接下滑到了0.4%。
短暂的欺瞒不能改变电影本身质量极差的事实,包装成巧克力味道的屎,不会因此真的变成巧克力,这是侮辱观众的智商。
导演再怎么自证“这是营销公司的责任”,都是难逃其咎的,能力是可以弥补的,人品缺陷是投资方绝对不敢再度冒险的。
(电影官博一条“口碑获赞~看点十足~正在热映中~”的微博下条评论骂声一片。)
别说《日不落饭店》猫眼评分都只有3.2的极烂水准,还记得年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吗?导演功底如此扎实,开画后却深陷“偷票房”事件,这件事对刘若英的影响就是,她至今没有拍出第二部作品,因为市场和观众的二次认知,是很难建立的。
再看看演员,*目前被要求道歉,我完全相信,*可能是在还某种人情债,但这个代价还是太大了。
整个过程中,电影的两位主演几乎没怎么配合宣传过电影:男主*才伦转发过几次电影剧照,给电影官微点过一次赞。
而女主张慧雯连转发都没有过。
说句题外话,张慧雯是谋女郎这件事大家还记得起来吗?在大家为倪妮为什么发展不如*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张慧雯已经残酷地没有了姓名。
演员们要爱惜羽翼啊。
最后说一下宣发公司,《日不落酒店》烂,票房无望,相信片方早已心知肚明:从年至今,该片4次因为非审查原因改档。
所以它坚持上映圈钱,不是宣发方蠢,是他们坏。
人品底线没有,就谈不上艺术审美,以后哪个好的作品,还敢把自己交给这样的公司呢?
不要太依赖营销,我们自己也是电影营销公号,但我们常常跟宣发公司说:我们的作用是宣传不是洗地,最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题材、质量,以及出现的时机。
在资讯飞速的时代,靠文青也好,影评人也好,甚至明星推荐也好,几个大V就可以左右市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你拍的电影难看你不知道没关系,观众一定知道,说到底观众是最客观的。
在我看来,宣发就像一块放大镜,电影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无处遁形。
今年春节档成功逆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个喜剧演员改编自自己小品的电影处女作,春节时期最晚“定档”,在预售位次争夺战中劣势极大。
但它最后靠着过硬的价值观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最大赢家。
(即便在大家不知情虚假营销前提的时候,《日不落酒店》的首日票房也没有跑过重映的《阿凡达》和《你好,李焕英》,这是经典电影,好电影自带的能量场)
截至21号,《你好,李焕英》票房已经超过53.1亿元,超越了此前女导演作品全球票房最高纪录的《神奇女侠》,也极有可能问鼎中国票房最高作品。
《你好,李焕英》团队在整个宣发过程中,完全没有搞什么噱头,也许因为经费不多,路演都基本没有做。
(*只是反复在强调这是送给妈妈的电影,她说:“电影不单单是给大家介绍我乐观爱笑的妈妈,也希望观众们都能跟妈妈继续幸福快乐地生活。”)
我们看到*经典的路演十天,从ZARA走向PRADA,是电影上映很久,主创们补跑的路演,答谢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是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但宣传从头到尾都是老老实实,围绕亲情和妈妈展开。
比如:上映前预热,主创们以剧中人物和个体经历向观众输送了很多幕后故事,*讲了电影中妈妈的绿皮衣和敞篷车的由来,自己身上卫衣的图案,其实是自己家已经离世的狗狗……
所以上映后,快手抖音的很多词条,都是自发的。#妈妈原来什么都知道#、#*的那句我宝#、#带妈妈看你好李焕英#等,它们都不是精准策划,却彻底戳中了大家的情感点。
大家可能说,《你好,李焕英》太特别了,它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得不说有运气成分。
那么,我们说一下去年我们安利过的另一部电影《掬水月在手》,“好作品自己在说话”这条金科玉律,在这部小众的传记电影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它是学者叶嘉莹生平的纪录片。“学者”“纪录片”这些字眼一出现,就注定了它面对的是一个有门槛的圈子。
没有钱做太多营销,但最终它还是靠着口口相传的先生感人生平,对老一代知识分子精神的缅怀,对女性共同命运的悲怆,打动了观众,最终获得将近八百万票房。
几百万票房,听起来不多。但对于当前的艺术电影而言,太不容易了。以及对比它的投入而言,从商业角度,也是一个回报率很高的项目。
而反例,我们见得还少吗?
年新年伊始,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便以一个创下猫眼评分最低记录的2.6分,以及上映第二天便超过90%的崩塌式票房曲线,以一种古怪兼滑稽的方式,揭开了“文艺片”或者说“艺术电影”的营销新衣。
主创人员亲自下场,将一部全程方言、剧情晦涩、个人风格浓厚的小众文艺片,包装成一部兼有科幻因素的浪漫爱情片,面向以夫妻情侣档为主体的观众,大肆营销所谓“跨年一吻”,而且还专门“贴心”设定了。
它硬生生骗了超过2.82亿的票房,万投资回本成功,投资人和营销赚得盆满钵盈,但汤唯的口碑也是那时候开始下滑,到现在没有缓过来。
而年出生的导演毕赣,被认为大有前途,将来要一举拯救中国电影的天降“紫微星”。现在在观众群中只有一个评价“嘴上谈的都是艺术,心里想的全是生意。”
(年毕赣凭借处女作《路边野餐》一举成名,洛迦诺电影节(国际A类)新导演奖和最佳处女作奖,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台湾金马奖新导演奖,中国导演协会最佳新导演奖。)
不知道毕赣赚了多少钱,但这样的口碑,对于一个创作者,真的不重要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拍了一部文艺作品,你就要承认和面对,它极有可能无法取得商业票房的成绩,这是它的基因决定的。
但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都不会白被拍出来,它也许会引来新投资人的